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成语故事>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时间:2024-03-15 14:30:51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

  成语:

  奋不顾身

  成语故事: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因为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因为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

  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2

  照猫画虎:

  明末年间,登州府蓬莱城有个非常出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水浒,擅长画梁山好汉。这个年他得了重病,临死前只画了梁山一百零七个好汉,只剩下武松沒画。他覚得画武松离不开老虎,可他又不熟悉老虎,所以拖到最后。

  他咽气之前,把徒弟叫到面前说:徒儿啊,我还有武松打虎沒有画,你要在我死后把画完成。你一定要到后山上去找到老虎,看仔细了再动笔。他说完便断了气。

  徒弟遵照师傅的嘱咐,带着干粮和防身的.刀棍便到山上寻虎去了。不过,他找了数天也沒找到,有些灰心丧气。这个天他遇見一个小和尚,说明来意。小和尚听后笑笑说:这有何难,你去找只猫不就行了吗?它俩长得一样。

  徒弟说:猫太小了。小和尚说:画大一些不就行了吗?再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你照猫画虎准成。

  徒弟觉得有理,就回家找了一只大黄猫,照着样子把虎画成了。他终于完成了任务,画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图,把一百零八位好汉图挂了出来。

  有个文人看了后,在武松打虎图边上题词道:佳作名画,一百担八将个个英雄。唯有武二郎误把黄猫作虎。

  从此,照猫画虎的故事传开了,成了一句俗语,专门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入实际,敷衍塞责的人。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3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很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揭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考半天,最终想出一条妙计。

  他预备了一桌丰富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方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即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4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学过《诗经》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学过礼没有,并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听了他的话,我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

  “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想同学们报告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

  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5

  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 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6

  成语:

  废寝忘食

  成语故事:

  “废寝忘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学习专心努力。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因为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7

  画蛇添足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一壶祭祀用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由于帮忙办事的人较多,这壶酒不够这么多人喝,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究竟要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提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喝。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就要开始喝酒。但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就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而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只能看着他喝完酒了,这个时候懊悔也没有用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8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开除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惊奇,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一直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过失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肯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似乎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需用法规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判意见,也没作过任何订正。我并非圣贤,平常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服从我、赞扬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打算辞退高缭,缘由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9

  匹夫之勇: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胜,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尊敬您就象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同意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盼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英勇,而盼望你们步调全都,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处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相互鼓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

  由于全体将士斗志非常高涨,最终战胜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0

  百尺竿头: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1

  成语:

  风吹草动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楚平王杀了大臣伍奢,又追捕伍奢的第二个儿子伍员。伍员得到凶讯立即乔装改扮,直奔昭关,准备到吴国去。不过,昭关已有重兵把守,伍员出不了关。伍员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巧遇父亲的好朋友东皋公。伍员在东皋公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间熬得须发全白。后来,伍员在东皋公的'协助下,终于被他混出关去。

  伍员逃到一条大河边,他怕追兵赶来,就隐藏在芦苇丛中。过了一会,他见一只渔船溯水而来,急忙叫道:渔夫,渔夫,快快渡我!渔翁见他气度不凡,就问他的真实姓名,伍员照实说了。渔翁很同情他,不但帮他渡过大河,还拿来麦饭、鱼羹给他吃。

  唐代有人写成《伍子胥变文》,用风吹草动,即便藏形来形容他逃亡时的情景。

  成语风吹草动,风稍微一吹,草就摇晃起来。比喻一点点动静,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2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3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人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就好啊。”

  不久,曹操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借此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充分证实了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4

  程门立雪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语出】《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人物】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今福建三明市将乐县人)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 官厚禄,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5

  成语:

  分庭抗礼

  成语故事:

  有一天,孔了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的诚心所感动,就讲了一大套相关政治哲学及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渔翁收自己为徒。渔翁拒绝了孔子的请求,他走后,几个学生请孔子上车,孔子呆呆地望着逐步远去的船,一动不动。一个学生实在不平,忍不住说道:先生今天真是太过度了,连那些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千乘战车的诸侯,您都和他们平起平坐,不过却对一个渔你这样毕恭毕敬。

  分庭抗礼:表示双方地位相等,以平等的礼节想见。现引伸为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庄子·渔父》:万乘,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成语故事11-18

小学简短成语故事11-24

三年级成语故事05-05

三年级成语故事11-26

小学生成语故事01-04

小学生成语故事02-04

小学生成语故事介绍05-01

经典成语故事02-17

成语故事07-22

经典的成语故事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