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高中作文>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时间:2021-12-24 13:29:39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精品】高考作文锦集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高考作文锦集6篇

高考作文 篇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就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三境界”说。我这里也套用一下,我认为高考作文的立意也具有“三境界”。

  按照《考试手册》对高考作文立意的要求,最高境界应该是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并富有新意。这里“新意”很重要,因为现在高考作文的命题一般范围比较宽,所提供的可以写作的角度也比较多,一般同学都会有话可说。不过,要在考场上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有新意的作文,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内容,确实很难,但作文的新意,众里寻它千百度,回头蓦见,它却就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有这样一篇或两篇,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它便会脱颖而出,它就可以进入最高境界,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界”。

  高考作文立意的“第二境界”,说不上有什么新意,但毕竟对题意把握是准确的,也不显得一般化,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深度。比较多的就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文章,虽然审题上未出现大的偏差,但毫无新意可言。这也就是我们每一年看到的众多的三类卷文章,比例要高达75%—80%。这样的文章多半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认真思考,拿到作文题,就想到以前读过的哪篇范文可以套,哪些例子可以用上,于是就出现了这类千人一面、万人一孔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列为比较低的境界层面,即“第一境界”。

  如这样一道作文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难以舍弃的“元素”,这些“元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写好这篇文章,同学们必须结合生活实际,确定什么是生活中难以舍弃的“元素”,它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不能缺少这种“元素”,缺少了这种“元素”会造成什么后果,而拥有了这种“元素”,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等,只有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写充分了,才能把“不能没有你”的道理说清楚。而大多数同学所写的是不能没有汉语、不能没有传统文化、不能没有自然、不能没有宽容、不能没有挫折、不能没有外婆等老生常谈的东西,这样就不可能有什么新意,这样的作文就只能进入“第二境界”或“第一境界”的层次。

  还有些同学所写的 “元素”并不是“不能没有”,而是没有了这种“元素”,我们的生活并不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有的同学写的是“不能没有萨克斯”,如果他真是一名萨克斯吹奏家,把吹奏萨克斯当做生命的第一需要,那么没有了萨克斯,他就无法活下去,像郎朗,他可能就“不能没有钢琴”,钢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

  而有的同学立意就不显一般,比如他说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孤独”,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意外,但细而思之,确实有道理。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金钱、不能没有财产、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快乐、不能没有忙碌、不能没有休闲、不能没有人与人间的沟通、不能没有人与人间的和睦相处等,都可以被人关注到,恐怕孤独这是很少有人关注到的心灵角落,实际上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现实社会里,孤独是最不能忽略的,有人说“享受孤独”,孤独为什么能够用来享受呢?就是因为人在孤独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沉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自己,思考别人,思考社会,这时候才能将别人和自己看得更清楚,才能保持对世界更清醒的认识。像这样的立意,就可以达到王国维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即第三境界了。

  作文是有境界的,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他作文境界的高下。常有同学将写好的作文拿给我指导,我一看他的立意就基本能判定他这篇作文是属于一类卷还是二类卷、三类卷,原因就是他作文立意境界的高低。立意是作文之魂,立意低了,哪怕他的结构再精巧,语言再漂亮,也掩盖不了他思想的苍白与贫弱。为此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找来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题,或者近五年的作文竞赛题,或近两年的各区县高考作文模拟题,进行一下审题立意训练,并对照一下优秀范文,努力提高作文立意的境界。

高考作文 篇2

  1.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2. 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3.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4. 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我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5. 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赫兹里特

  6. 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7.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

  8.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9.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10.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11.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12.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3.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14. 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务必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15. 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美国)罗杰斯

高考作文 篇3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不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这也就是说,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年轻人的和谐与老年要求的和谐也是不同的,只要是他们能平和共同做的事情就是和谐。

  一对青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浪漫中的激情。

  一对中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默契中的满足。

  一对老年男女的和谐便是关爱中的体贴。

  只有“和谐”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旋律。

  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凑生活美好的乐章!

  ⊙ 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高考作文 篇4

  话题关于高考作文难出新意的原因

  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始于1999年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定型于20xx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此后一直沿用至今。20xx年,高考作文题共15套,其中全国4套,各省市11套,大部分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较之过去使用多年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立意、取材灵活,记叙、议论(有的对诗歌作了限定)多样。因而给考生提供了其他作文形式所难以提供的写作的自由度与发挥空间;从而能较好地显示考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该形式有诸多优点,故该形式一经固定,便好评如潮。由此推测,20xx年,乃至以后相当时期,这种形式还会是高考作文形式的主流。

  尽管“话题作文”有诸多优点,但从近年考生作文情况来看,也存在和其他作文形式共同的问题——“俗套”,其中最主要的是立意“俗套”,一题共做,主题都差不多。比如20xx年北京卷,在话题“包容”之下,所立主题几乎都是通过师生、同学、邻里、家庭成员等之间的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的消解,赞扬人们相互宽容、谅解、忍让的美德情怀。再如浙江卷,在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之下,大都通过人的言谈举止、知识学历等方面情况说明其对人之成长、发展的影响。由于话题作文大行其道,其立意“俗套”的问题较之过去的“命题”、“材料”作文形式可能更严重。原因是:“命题”、“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改为“话题作文”形式的重要原因),故相当数量的考生仅因审题差异就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写作能力的差别,俗套和雷同现象还没有这么严重。而“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的困难,一看就知道写作的范围和主旨,立意和思路很容易撞到一起。

  此外,“话题作文”的继续沿用还有可能成为新的“八股”,这无疑会加重立意“俗套”的趋势。事实上,该形式才仅仅几年,命题者与语文教师、考生就摸到了不少该形式的“套路”:命题者从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等人文方面考虑出题;考生凭着课外的广泛阅读往“话题”上靠。20xx年高考后,许多考生反映“想不到的容易、轻松”;还有人总结说“‘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主题“俗套”便难以获得主题的单项高分,因而大都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所规定的“主题正确”或“主题基本正确”的基本分。其实,主题“俗套”远不止于仅仅影响主题的单项得分,还严重影响着文章的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等一些方面的'质量与得分。因为“文以意为主”、“意高文胜”、“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统帅、灵魂”,因此,主题“俗套”,也就难获高分。如此,作文总分平平,这就是高考作文“分数拉不开距离”的原因。

  另辟蹊径 创新为高

  要想使话题作文摆脱俗套获得高分,首先文章要立意深刻,“避俗求新”,做到以下几点:

  一、克服“套板效应”。考生在临场做话题作文时,主题会“不谋而合”,其原因除上述“话题作文”本身的先天弊端外,大致有二: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生活范围、所学知识、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大体近似而造成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趋同性,这一点限于客观条件很难改变;再是人们所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套板效应”(朱光潜语),即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滑向一个同一的模式和套路。比如要写《我的老师》,一看到这个题目,几乎不用思索,脑子里就会立刻有了该文章的大致轮廓:以老师认真备课教课、辛苦批改作业为例,颂扬老师的“蜡烛”精神。不仅如此,甚至连“深夜的灯光”、“讲台上咳嗽”、“口袋里病历”、“岁月染白了双鬓”等情节、细节也都十分现成地有了。不言而喻,人人或大多人都进了这个“套路”,其主题乃至许多方面岂有不落“俗套”之理?知道了思维方式有此流弊,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克服。

  二、“剥去一层”。在别人对某事物、现象肤浅认识的基础上再深挖一层。比如,本世纪初上海经济区电子技术信息产品交易展览会举行了一个冷餐会,到会者有上海市和苏、豫、皖、赣四省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等1200人。宴会开始后,那些平时衣冠楚楚、有头有脸的人竟对美味佳肴一抢而空。对于这次不文明的冷餐会,解放日报首先发文《吃相难看》,指出抢吃者如此抢吃有失风度。不难看出,这个立意就属“庸人思路”,太肤浅;新民晚报感此,发文《不仅是吃相问题》,指出这是一个“规则”遵守的意识问题:那些经济界的人物连吃饭的“规则”都遵守不了,就很难相信他们能遵守经济市场的“规则”。显然,这个立意就比较深了;而文汇报还嫌意不到位,接着发文《事非偶然》,指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拔干部的考察体制有缺陷,才使那些人一离开本单位的监督,便暴露了极度贪婪的真面目。三篇文章的立意一篇比一篇深,也一篇比一篇新。

  三、“文随时运”。社会现实生活永远是日新月异的,绝不会重复“昨日的故事”。因此,作文如能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就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的好文章。仍以“包容”为例。当看到这个话题,就联想到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那么,近些年社会现实生活与“包容”有联系的“大事”有哪些呢?如果平时能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就一定会想到我国历届政府,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对台,对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甚至包括对某些西方大国在政治、经济、领土、领海等纠纷、争端、摩擦中所表现出来的海纳百川般的大度宽容、高风亮节……若以此立意为文,其文意不仅“新颖”,且“高远”了。

高考作文 篇5

  词,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要求一字不落,一字不错,还要让姐姐把它们背会,为此,连我都会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呢……

  今年,就是姐姐将成为大学生的一年。今年姐姐上高三,因此在这一年,大家都把姐姐当成中心点,倒是把我给“遗忘”了。比如说,过年了,我想到另一个家里(注:家里的另一套房子)去过年,却被姥姥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姐姐要高考,不能影响她。”(注:这套房子离学校很近)。还有一次,妈妈拿着我的古诗书去查姐姐高考的古诗,最后,妈妈说:“这是什么书啊,还不如扔掉。”我提醒妈妈,“这是小学生的书,我小学还没有上完,就这样扔掉?!”听了我的话,她才想起来。(注:这可要说明一下,否则是妈妈不讲理了,这本古诗是当年姐姐用过的,多年以后,古诗选用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也不符合现在小学生的课标要求了。书也已经用旧泛黄了。当时妈妈见她这么较真,就没有说明,毕竟要爱惜书本嘛。)不过,姐姐要高考,想考上一所好大学,是应该重视她的。

  姐姐准备高考,几乎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连我也不例外。

  姥姥和妈妈功劳最大,姥姥整天忙活给姐姐准备绘画工具(姐姐是艺术班的)。妈妈常常到武昌去给姐姐买最好的材料。有一次,她还给姐姐买了一个四百元的画架呢。(注:哪有这么贵的画架,四百元还包括颜料等绘画材料)

  其次是姥爷,前两天,姥爷去给姐姐报名,路很远,还下着大雨呢!硬是把姥爷给弄晕车了,我去接姥爷的时候,看见他紧紧地抱着报名的资料,像个宝贝似的,生怕给打湿了,弄坏了。

  而我,负责把姐姐要背的古诗词,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要求一字不落,一字不错,还要让姐姐把它们背会,为此,连我都会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呢。

  其实,今年姐姐学习很累,那是因为以前不是很认真,现在才开始刻苦。从姐姐这儿我明白了,学习不马虎,才能轻轻松松考试。

  我祝姐姐考上她想上的大学。

高考作文 篇6

  我相信一切都曾拥有,但是时间的脉络却在一旁隐隐作痛。我也相信一切都会缺失,但印记狠狠盘踞在手心的掌纹里。唯有让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并且跨过,拥有和缺失才能激励我们前进。

  ——题记

  下雨后,天空偶尔会出现两道彩虹。安东尼说这两道彩虹是特别的物理现象,正确的说法是一道是虹,一道是霓。上面的是霓,下边的`为虹,两道颜色的排列正好相反,虹是红上蓝下,霓是蓝上红下,因为,霓比虹多一次光线反射,所以霓的光度比较弱,一般不容易看到。视觉欺骗了我们,于是,虹通过眼睛放大在我们心底,成为拥有者讴歌、挽留的现实。而那看不见的霓,却要成为追逐的梦。拥有的成为过去,跨过去才能发现那道霓的美。

  跨过去,拥有就是现实的缺憾。现实是《最初的梦想》所唱的:“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是一年落榜,渴望东山再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为功名;是一盏黄昏的旧灯、两只熬红的睡眼、三餐父母的叮咛、四支干涸的水笔、五本杂乱的草稿;是内心歇斯底里的一句句呐喊“相信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是看得见的努力拼搏,再等待一个结果,然后再过去。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优秀高考作文04-15

我的高考作文03-28

感恩高考作文03-26

高考作文素材04-25

高考作文大全04-28

湖南高考作文03-13

高考作文范文03-11

宽容高考作文03-24

选择高考作文03-25

河南高考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