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27 14:19:2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成语故事集合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

  1,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关于成语故事集合15篇

  2,势如破竹--杜预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兴叹--河伯

  5,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

  6,投笔从戎??班超

  7,江郎才尽??江淹

  8,对牛谈琴??公明仪

  9,图穷匕见??荆轲、秦始皇

  10,破釜沉舟----项羽,刘邦

  11,指鹿为马---赵高

  12,纸上谈兵---赵括

  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15,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16,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18,按图索骥--孙阳

  19,后来居上--西汉汲黯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吴国国王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请君入瓮--周兴

  24,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与可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26,鸡鸣狗盗--齐国的孟尝君

  27,枕戈待旦--西晋人祖逖

  28,精卫填海--精卫

  29,不学无术--霍光

  30,不寒而栗--义纵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2)破釜沉舟:项羽(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5)一饭千金:韩信(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8)借箸代寿:张良(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阳纸贵:左思(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17)一毛不拔:杨朱(18)一箭双雕: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潜(21)如鱼得水: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23)投笔从戎:班超(24)刮目相看: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27)杀彘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29)图穷匕见:荆轲(30)呕心沥血:李贺

  (31)扑朔迷离:花木兰(32)举案齐眉:梁鸿(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35)凿壁借光:匡衡(36)目不窥园:董仲舒

关于成语故事2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关于成语故事3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当务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释 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判断语句中

  示例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六)》:“我们目下的'~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今学者~,曰中国古今史,曰泰东西古近史。

  近义词 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迟

  反义词 慢工细活、鸡毛蒜皮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误用 现在的当务之急 (当就是现在的意思)

  出处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释义 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关于成语故事4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这时候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关于成语故事5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成语故事6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关于成语故事7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我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它真的让我领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个词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关于成语故事8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用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一样,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关于成语故事9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可以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关于成语故事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激趣导入:

  1、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能说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

  2、学生交流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几个新的成语故事,第一个是什么?

  5、板书:自相矛盾

  6、提问: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7、指名说,看图理解

  8、提问:“矛盾”放在一起组词是什么意思?

  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可是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组词,意义又发生了变化,如:东西,斟酌

  10、过渡:矛盾这个词的意思就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本,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

  (2)重点指导:“戳”

  (3)指名解释,做动作

  三、精读《自相矛盾》:

  1、指名读,思考: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

  2、指名说3、理清故事线索:师: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请大家找出来

  4、故事起因: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

  (1)过渡:卖东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请同学表演,评价

  (2)注意关键词:夸口,什么叫“夸口”?

  (3)哪些词表现他在夸口?

  (4)再来读读,感觉他的夸口

  5、故事经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1)过渡:这个人正在自卖自夸时,围观的人听了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2)指名读

  6、故事结果: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过渡:这个楚国人有何反应?

  (2)学生齐答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4)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5)此时,这个楚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6)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的人,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吗?

  四、拓展:

  1、你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

  五、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和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自 相 矛 盾⊕ ⊕起因→→经过→→结果夸口问张口结舌教学反思: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为了使学生喜欢学成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举例“东西”、“斟酌”等词语分开解释的意思和组词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从而引出“矛盾”这个词,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矛盾”的故事来源,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正式上课时,由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所以我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学生自学,

  一是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

  二是抓住关键词“夸口”、“张口结舌”。结合学生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最后总结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升华主题。这节课我也有不足之处,在检查生字词时,我让学生表演“戳”这个字的动作,很多同学表演时过于用力,不理解轻轻的也可以戳,最后我通过讲解戳的字义,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白了这个字的准确含义,不过花费时间过多,造成后面的授课时间较为紧张。

关于成语故事11

  [成语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典故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成语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次,黄帝要去具茨山,却在襄城迷了路。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放马的男孩,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吗?”男孩回答说:“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院的住处吗?”男孩也回答说知道。黄帝听后心里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问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我在外游历,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对我说:‘你在外游历的时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罢了。”黄帝觉得男孩很聪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说:“治理天下的人,其实与放马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将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黄帝很满意男孩的回答,称他为“天师”,并恭恭敬敬地对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

关于成语故事12

  【成语】:精卫填海

  【成语解释】: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远古时,有个可爱的小仙女,名叫女娃。疼爱她的父亲炎帝,为了百姓每天操劳奔波。女娃很小的时候,就想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去看一看,她一次次地央求父亲。可是,父亲实在太忙了,总是不能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悄悄地离开家,独自驾着一条小船,向着东海的深处划去。距离陆地越来越远,海上的波涛越来越大。原本晴朗的天空上,渐渐地布满了乌云。一声霹雳,狂风伴着暴雨向女娃袭来。滔天的大浪,把女娃和她的小船一起吞没了……

  听到女娃遇难的消息,乡亲们十分悲痛。他们来到海边,含着眼泪,一次次地呼喊着女娃的名字。这时,海上飞来了一只小鸟,长着花脑壳、白色的小嘴、红红的脚。小鸟在乡亲们的头上盘旋着,不断地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好像在呼喊,又好像在哭泣。小鸟转身飞向树林,不一会儿,又叼着一根树枝飞向大海。她将树枝投在海里,又飞回树林、叼回树枝、投进大海。

  原来,这只小鸟就是女娃变成的。她不想看到别的小朋友被凶恶大海吞没,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嘲笑她:“一只小鸟,休想把我填平!”小鸟坚决地答道:“就算一千年、一万年,总有把你填平的一天!”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鸟从来不知道疲倦。乡亲们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精卫鸟”。

  这一天,飞来一只海燕。听了精卫鸟的经历,海燕十分感动,就和精卫鸟结为夫妻。他们生下了很多宝宝。孩子们和妈妈一起,每天叼着树枝去填大海,直到今天,精卫鸟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

关于成语故事1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条大鱼在海中游碰到一群小鱼,对小鱼傲慢的说:我很有本事,我的个头很大,谁都怕我。你们这些小鱼没用,你们被人瞧不起,被我们吃,看到我们就躲开。突然,一张渔网从海上网来。小鱼们都从网洞里面跑掉了,唯独大鱼被网住了。

关于成语故事14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关于成语故事15

  胆小如鼠

  南北朝时,有一个十分胆小的人,名叫元庆和,他本来是北魏时期的官员,担任刺史一职。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敌人已经攻到城下了,我们是不是要跟他们决一死战?”

  而他双手发抖的说道:“不,不……传令下去,让所有的将士放下兵器,准备投降。"虽手下极力劝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从此,他所掌管的区域全部划入了梁朝的版图。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诧异:”元庆和竟然投降,就封他为‘魏王’ 吧!

  几年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又一次元庆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带领梁朝的将士去攻打东魏的项城。

  他的士兵报告道:”报告王爷,大军已经到达项城了,听闻东魏的大军没多久也会到达那里。”

  元庆和谨慎地说道:“你知道东魏的大军多少人吗?”士兵信心满满地说“大约有三万人!”

  元庆和如晴空霹雳一般,被彻底惊到了。神色慌张地说道:“快传令下去,马上撤退。”士兵们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传元庆和!骂道:“岂有此理!你这样就退兵!胆子简直小得像老鼠一样!看来,你不适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贬农村养猪去!成语也就由此而来了。

  胆大包天

  [释义] 形容胆量极大(多指做坏事)。现多含贬义。

  [语出] 欧阳予倩《荆轲》第四幕:“我虽年幼;胆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近义] 胆大包身 胆大如斗 胆大妄为 肆无忌惮 浑身是胆

  [反义] 胆小如鼠 胆小怕事

  [用法] 多含贬义。多用于指责、批评人干很不好的'事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浑身是胆”;都形容胆大、不怕。但~是贬义成语;“浑身是胆”一般用作褒义。

  [例句] 布鲁诺干的事儿,在教廷当局看来简直是~的异端邪说。

  [英译] with desperate d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