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成语故事>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

时间:2021-12-23 19:06:2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1

  临危不顾

小学生成语故事

  【注音】lín wēi bù gù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出处】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英勇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临危不惧、临难不顾

  【示例】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 《周书·赵善传论》

小学生成语故事2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

  [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小学生成语故事3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小学生成语故事4

  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小学生成语故事5

  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出处】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后汉书·郭太传》

  【解释】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李郭同船、李郭仙舟

  【同韵词】覆水难收、才学兼优、显微阐幽、华屋山丘、老气横秋、含垢包羞、豆分瓜剖、饮谷栖丘、终身之忧、替古人耽忧、......

  【成语举例】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弱项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

小学生成语故事6

  鲁人回日

  【成语故事】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出处】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竞无鲁人回日之感。 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

  【解释】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鲁戈回日、鲁阳挥戈

  【押韵词】正理平治、雅人清致、小巧别致、不可一世、大张声势、张大其事、学而优则仕、轻车介士、疏密有致、八砖学士、......

小学生成语故事7

  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出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六韬·龙韬·军势》

  【解释】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

  【近义词】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示列】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小学生成语故事8

  出污泥而不染

  【注音】chū wū ní ér bù rǎn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典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解释】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格

  【相近词】出淤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成语举例】你看它出污泥而不染,光明磊落,象征了一种崇高的品德。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成语造句】

  ◎ 表达出作者对"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的赞美之情,也从中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 我深知她喜欢荷花,喜欢描写荷花的好作品,更喜欢荷花那份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高洁。

小学生成语故事9

  【夜以继日】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要公事来了,就立刻办公,从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经率领军队,平息了东方夷人的叛乱。他还制定礼法、刑律,分封诸侯,修建并设立东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国过于辛苦,结果在东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把众大臣叫到身边,要他们好好辅佐成王,治理万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对周公为国家呕心沥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说:“周公兼学三代开国君主的'品德来治理周朝,发现有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等想出了好办法,就坐着等待天亮,马上去施行。”

小学生成语故事10

  旷日持久

  【荒废时间,拖延很久,比?做事拖延时间很长。例﹔很多博士论文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终于完成的。】

  战国时,燕国攻打赵国。赵惠文王打算割让三座城池给齐国,要求齐国派名将田单统帅赵军,抵御燕军。赵国大将军赵奢不同意,他说﹔”难道赵国就没有人能领兵了吗﹕仗还没打,先失三城,那怎么行﹖”赵奢又说﹔”田单即使肯来,也可能敌不过燕军,那就白请他来了。倘若田单真有本领,也未必肯为赵国出力,因为如果赵国强大起来,对齐国的霸业不是很不利吗﹕”赵奢最后说﹔”田单要是来了,他必定要把赵国栓在战场上,荒废时间,拖延不决,几年之后,会把赵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殆尽,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赵惠文王不听赵奢的劝告,还是请了齐国的.田单做赵军的统帅。结果,不出所料,拖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大代价,却没有取得胜利。出自《战国策》

小学生成语故事11

滥竽充数

  【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小学生成语故事12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小学生成语故事13

  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小学生成语故事14

  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小学生成语故事15

邯郸学步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小学生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12-11

小学生成语故事01-04

小学生必读必知的成语故事12-11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02-06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01-05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5篇06-15

成语故事精选12-11

经典成语故事01-11

成语故事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