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小学作文>三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时间:2023-04-28 19:21:01 三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三年级作文汇总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三年级作文汇总7篇

三年级作文 篇1

  寒冷的冬天,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很多美丽的花都喜欢在暖洋洋的春天开放,只有腊梅花偏偏喜欢在冬天开放,它迎着寒风,顶着雪花,给我们带来一抹亮丽的黄色,那么鲜艳,那么活泼;它给我们带来阵阵清香,闻着心里真舒服呀,马上觉得浑身有劲。

  腊梅的花蕾像一个个小小的黄球,外面裹着一层枯黄的'外衣,开花时,它就脱去外衣,露出里面黄色的衣服,真的很可爱,它的花瓣有三层,包围着淡黄的花蕊,香气就从里面散发出来。

  它在腊月里开放,所以叫“腊梅”;它的花瓣上有一层油亮的东西,像涂了蜡,所以也叫“蜡梅”。也许正是有了这层“蜡”,花儿才不长“冻疮”,才能在寒冬腊月里一枝独放,安然无恙。

  腊梅,蜡梅,你还是聪明勇敢、不怕严寒、与众不同的“辣梅”!我喜欢你!

三年级作文 篇2

  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吃我最喜欢的海苔大米卷了,肚里的馋虫一直在喋喋不休呢!正好,今天妈妈休班,我们就打算满足让馋虫饱餐一顿。

  我和妈妈先分好工,妈妈淘米、蒸大米,我来切火腿和辣条。先来看看妈妈的工作现场吧,她在一个大碗里接上一些水,又舀了两勺大米放进去,然后就开始了搅拌运动,妈妈把手伸进去,一会儿上下淘淘,一会儿又左右淘淘,如此几遍后,一碗干净的大米就洗好了。

  我也不甘示弱,拿出一根火腿肠来和妈妈比赛。我先剥开火腿肠的外衣,把整根火腿肠切成大约五厘米长的小段,再把每一小段切成细丝,这要考验我的刀工了,以我的水平这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辣条是一小根一小根的就不用再动刀了。

  这些准备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大米也马上蒸好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海苔大米卷的好坏就看这一步了。妈妈拿出竹帘和海苔片,把海苔片平铺到竹帘上,打开锅盖,舀了一勺大米均匀的洒在海苔片上,大米要摊得厚实、密实。然后把切好的火腿肠丝和辣条丝顺着竹帘竹子的方向放在一侧边缘上,接下来就要卷了,卷得时候一定要卷的紧紧的,这样大米才和海苔粘的结实。这项工作是由妈妈来完成的',我还没出徒呢,不过会很快的!卷好后就是最后一步了,把成跟的海苔卷切成大约三四厘米长的小段,排盘。

  我最会排盘了,每次都能摆成不同的形状,这次是个大花朵。我恨不得马上吃个花瓣呢!

  怎么样?嘴馋了吗?嘴动不如行动,你也快快试着做一个吧!

三年级作文 篇3

  【文题展示】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写成一篇习作。

  【名师指津】

  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想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那么,要写好生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精心选材。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展现出来,选择意义深刻、影响深远、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第二,拟好标题。根据选择好的材料拟题。题目要新颖,符合写作内容。如《地坛》《龙图腾》等。

  第三,内容具体。无论你是写有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是写活动时发生的事,文章内容要充实、精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学生习作1】

  贴春联

  每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春联的来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长长见识。

  春联,俗称“门对”,又叫“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人们就把门神像画在桃木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这一活动就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这些传统民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民俗,并永远继承下去。

  【精彩点评】

  小作者能够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小学生作文 )详细重点地介绍春联的来历,让人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文末小作者不忘加上一句“我们要记住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民俗,并永远继承下去”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习作2】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人们都会吃月饼。殊不知这吃月饼的习俗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人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多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精彩点评】

  文章题目新颖,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中小作者还穿插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让人们了解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的来由。文末小作者不忘点明吃月饼的深层含义。可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三年级作文 篇4

  下课了,张桐雨拿着两元钱,兴冲冲地跑出了教室。当他跑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几包辣条。他满足地坐到座位上,吧唧吧唧地吃着辣条,嘴里还说着:“真好吃,真好吃!”

  这时,宋泽航边走进教室边说:“没带钱,真饿呀!”突然,他闻到了辣条的香味,顺着这香味,走向了张桐雨跟前。张桐雨见状,急忙跑开,可是宋泽航却紧紧地跟在后面,怎么甩也甩不掉他。这时候,宋泽航说:“张桐雨,你看,我平时对你这么好,你给我吃一点可以吗?”

  张桐雨边跑边说了三句英语:“NO,NO,NO!“宋泽航心里想:“这一计不能成功,那我就再换一计。”

  宋泽航又对张桐雨说:“你今天不给我吃辣条,以后你就别想我给你吃辣条。”张桐雨可能在想:“如果宋泽航来抢我的怎么办,我还是给他一点吧。”

  于是,张桐雨极不情愿地把一根很小很细的辣条给了宋泽航。宋泽航接到辣条,立马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那一点点辣条。

  宋泽航很快就吃完了,他边抹着嘴说:“辣条真好吃呀!”边朝张桐雨走来,对张桐雨说:“再给我一点辣……”可是,还没等宋泽航说完,张桐雨把一整包辣条全放到嘴里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了。

  宋泽航拿到了辣条袋子,他知道里面已经没有辣条了,可他仍然不死心,用手在袋子里面转了一圈,把手指拿出来,放在嘴里吮了吮,好像正在吃辣条呢!

  唉,我们班上怎么有这么两个大馋猫呀!

三年级作文 篇5

  “钱包不在这里。”“也没有在这儿。”我刚上完补习班到家门口,隐隐约约听到家里传来说话的声音。这是怎么了?我敲敲家门,没有人开。我害怕起来“难道家里进贼了吗?”又敲了几下,爸爸把门打开了。我心中的.大石头才放下,疑惑地问爸爸:“怎么了?”爸爸皱着眉头说:“妈妈的钱包找不到,你见了吗?”我摇摇头:“没见。”

  我也和爸爸妈妈一起找钱包。我把我屋里的东西全翻遍了,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只见爸爸妈妈充满了急切的目光,皱着眉头,不停地念叨着:“会在哪儿呢?会在哪儿呢?”他们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寻找了一遍,几乎要把屋顶掀翻,可是钱包像是和我们捉迷藏,就是不露面。

  我们找累了坐下来休息。妈妈怀着最后的希望问:“冉冉,你最后一次见我拿钱包是什么时候?”我双手托着下巴,想了想,“就是周三,我们下楼时,你从钱包里拿钱后就把钱包放在背包里了。”妈妈疑惑地思考着:“奇怪,那会放哪儿了呢?难道钱包长腿跑了?”全家人沉默着。

  我以后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丢东西太让人着急煎熬。

三年级作文 篇6

  在新形势下,我们也不妨来个同步作文,三年级作文同步。不过,这里说的同步作文,已经不是指仅仅停留在与课文教学同步的那种“同步”,而是与生活同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与自己的情感同步。与此同时,在时间上,在空间上,在内容上,在体裁上,在字数上,在篇数上高度自由,即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实践证明,只一味地强调质量,总认为,一个学期,学生只要能老老实实地按教师的旨意写上那么7、8次或者10来次作文,就可以保证质量,提高水平,但是,事实上,往往是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原因恐怕就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这就是“多写笔下生花”和“熟能生巧”。这就是说,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要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之上。万事万物都是只有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这是最明白不过的一个道理。学生写作文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所说的“多写”,不是不讲究科学地盲目地强迫学生多写,而是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发自内心地写。

  1、与课文同步。就是阅读完一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看法,及时动笔写写。可以从课内挖掘,也可以扩展到课文外,即现实生活中与课文里的人或事相似的人或事。或者仿写,或者缩写,或者扩写,或者另辟蹊径,形式不拘一格。

  2、与生活同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安安稳稳,坎坎坷坷。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有写不完的人,写不尽的事。

  3、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奏响时代的强音,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诸如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一粒沙子看世界,半杯水里说人情。作为老师,既要经常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热点话题,国际国内大事,又是经常把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就这些时事写写看法,谈谈感受,一则不至于“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二则可以增长见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常动笔写写,常动脑想想,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上网看新闻的良好习惯。

  4、与自己的情感同步。人的情感不是一层不变,而是随着时光的流失、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昨天还在是“愁云惨淡”,到今天就有可能变成了“晴空万里”。今天过得悠哉乐哉,说不定明天就眼泪汪汪。今天还在此地,明天就可能到了彼地。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说变就变。一句话,一件物品,现实中的,书上的,都有可能会让人触景生情。把自己的情感以日记的形式或者随笔的形式真实地表达出来,又何尝不是一篇篇感人的作文?

  以上列举的几种同步作文类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几种类型彼此间互相渗透,互相包容,只不过是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侧重点而已。几种同步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不受框框套套清规戒律的限制,自由构思,自由想象,自由挥洒。具体体现为:

  一是时间上的自由,就是不统一要求学生什么时间写,从早到晚,只要是属于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也不统一要求学生什么时间交,学生想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二是空间上的自由。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置身于何地,在学校,在家里,出门旅游观光,走亲访友,想写就写。三是内容上的自由。就是老师不限制内容,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荒坡野岭,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还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大大小小的事。校内的,校外的,农村的,城市的,现实的,虚构的。只要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想写就写。四是体裁上的自由。就是不限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写出自己想写的人,写出自己想写的事,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就是好作文。五是字数上的自由。就是在字数上不受限制,有话就多写,无话就少写,甚至该多写时多写,不该多写时也多写也行,或者该少写时少写,不该少写时也少写也可以。少则几句话,多则洋洋洒洒几千字。六是篇数上和自由。就是交一次作文,可以是一篇,可以是几篇甚至10几篇。

  自由式作文教学,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格局。对学生来说,作文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么写,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想写几篇就写几篇。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是一种苦差事,因为不是老师逼学生写、逼学生交,而是学生自己要写,学生自己要交。即便自由式作文也同样是一种苦差事,也是学生自己心甘情愿。

  这里,我们无须去谈论学生如此作文其质量如何,但在数量上,在形式上,在内容上是得到了保证。写总比不写好,多写总比少写好,常写总比偶尔写好,心甘情愿地写总比带强迫性地写好。这应该是勿庸置疑的。习惯成自然,一旦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自然,就不愁学生的作文水平提不高。

三年级作文 篇7

  那天,天空下着如酥小雨,我去妈妈的学校陪妈妈加班。

  来到学校,我不管天还下着雨,一下子飞奔到操场上,把我带的玩具飞碟拿出来,突然,一个小姑娘跑过来,说“哥哥我和你一起玩吧?”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拿起飞碟,来回拉动手把,一放,飞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了出去,它在天空中不停地旋转着,像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样。小姑娘高喊道“好棒呀!好棒呀!”我得意洋洋地说“到你了。”她也拿起飞碟,只拉了一次,飞碟只在起飞点上面转了几圈最终掉了下来。“呀!哥哥,我怎么飞不起来呢?”我正想告诉她,就听见妈妈在喊:“雨这么大,快进来!”这时我才发现雨变得已像颗颗珍珠,一把把撒到了草地上,溅起了一片片小水花,像一层薄雾笼罩在草地上。我和小姑娘飞快地跑回了妈妈的.办公室,才发觉我的鞋子里和库管上已经全湿透了。

  啊,春雨!滋润万物的春雨!我爱你!

【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作文06-08

快乐的六一三年级作文08-14

快乐六一三年级作文08-14

三年级的作文11-06

三年级作文11-10

菊花三年级作文05-27

秋景三年级作文07-01

清明三年级作文09-10

老鼠三年级作文09-16

花三年级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