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散文>周作人散文读后感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3-08-11 19:02:0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作人散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1

  读周作人的书很容易让人产生创作的冲动,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人人都能察觉且经历的事,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的生动有趣,是那么的平和、冲淡、飘逸,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琐事自己为什么不能写? "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似的一缕缕地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是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地去"淌河"去。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是不肯上来。大人们见小孩们玩得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

  下雨是件十分平常的事,但在周作人笔端流出冲淡平和的趣味。

  在《初恋》一文中,作者写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次初恋。

  "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少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

  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 这段娓娓的叙述,在平淡中流露出真挚,在素雅中显示出深情,我读后,余馨萦绕,回味无穷。

  在我眼中周作人不是作家,而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我认为他读书的.时间绝对比他写作的时间多,这可从他的随笔,杂感中感知到,他文中谈古论今,广征博引,挥洒自如。读之,如引人漫步在书海和智林之中,读他的书也不象是在读书,而是在和他谈心,这也正如他把读者也作为友人谈话一样。"我自己知道这些文章都有点拙劣生硬,但还能说出我所想说的话。我平常喜欢寻求友人谈话,现在也就寻求想象的友人,请听我的无聊赖的闲谈,我已明知我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但我还在寻求......"这是周作人《自己的园地》中旧序中的一段。

  1996年我在南昌出差,从书店买到,《周作人集外文》,分上下两册,该书收集的文章多是周作人用各种笔名发表,散见当时报刊的文章,由于工作忙,读这两册书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最近又在鹰潭书店买到《周作人自传知堂回想录》。周作人虽晚节不保,后宦事敌伪,以至于身系缧绁,名声扫地,但他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周作人有的文章一味杂陈典籍,广征博引,显得有些掉书袋带、摆弄学问,实在是让我读不懂,这是我读周作人的书唯一的美中不足之处。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2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周作人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散文读后感04-03

散文读后感11-07

冷静的散文04-22

钓鱼的散文04-22

梦幻的散文04-23

玉生烟散文04-23

心声的散文04-23

枕头的散文04-23

微笑的散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