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鉴赏家》读后感

《鉴赏家》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10:34: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鉴赏家》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鉴赏家》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鉴赏家》读后感

《鉴赏家》读后感1

  读汪曾祺的小说,犹如看到了一幅幅漫画,无需浓墨重彩,人物依旧鲜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熟悉欧亨利故事的人一定不会陌生欧亨利式的故事结尾。那是短篇小说创作大师在故事结尾的情节处理上的一种手段,让主人翁的命运有所逆转,虽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大大增强了故事的艺术魅力和可读性。

  然而,小说《鉴赏家》却不同于此,开头第一句话作者就告诉了我们他要写的这个鉴赏家叫叶三,且是全县第一个。鉴赏家给我们的概念是:艺术家,懂得欣赏辨析,且学识渊博、高雅的人。那叶三是个什么人呢?作者的下一句话就是:叶三是个卖果子的。这里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鉴赏家和水果小贩之间的关联。紧接着,作者又说:叶三不同与其他水果小贩。如何不同?这个与众不同的水果小贩又是如何变成了鉴赏家的?所以,这个故事从一开篇,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个钓鱼钩,勾着读者往下走。

  现在看看叶三其人,这个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做了铺垫的人物。叶三做生意没有铺子,不摆摊,也不走街串巷,他只给几个大户人家送水果。仅这一点就够特别的。他的水果都是千挑万选的,个个鲜靓,所以他从不议价。一个有个性的`水果小贩。他花在选水果上的时间要比卖水果的时间长出很多很多,四乡八镇,到处走,精挑细选。如此,叶三似乎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但是叶三对待自己的小买卖很是很勤奋认真,既熟悉上家,有照顾下家,上下通达,却也不失生意人的本色。

  是不是先有画家,而后才有了鉴赏家。画家是四太爷,季匋民,县里的大户,在叶三送水果的人家之列。

  四太爷不是一般的画家,很有唐李白的遗风。李白是喝了酒,作诗,四太爷喝了酒,作画。四太爷最不爱跟人谈画,尤其讨厌假名士的附庸风雅。四太爷还担心随意间的一句话被外人传来传去,传走了样,所以连亲戚间的走动也是能免则免。

  但是,四太爷愿意跟叶三论画。既然是鉴赏家,那得评评画呀,小说里写了三幅画。四太爷画了一幅紫藤,叶三说:紫藤有风,花乱。四太爷画了幅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老鼠顽皮,尾巴卷灯柱。墨荷一幅画则是重点,叶三根据生活常识告诉足不出户的四太爷:红花莲子白花藕。切不可把白荷花和大莲蓬画在一起。

  叶三卖果子只为了四太爷,四太爷送了叶三好多画,叶三把这些画都进了棺材。一个不拘一格的画家和一个异乎寻常的鉴赏家。他们是那样不相称的一对人,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成了不一般的朋友。

《鉴赏家》读后感2

  读了一篇汪曾祺的《鉴赏家》。一遍下来觉得满口余香,第二遍下来觉得荡气回肠,第三遍后却心平气和。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却难得让人回味无穷。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人物——叶三和季四太爷。这叶三只是个卖果子的,作者却说他是“全县第一鉴赏家,而季四太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正是这两个人身上的那种情义与气节使整篇文章感人肺腑,使两个本不相关却又相关的人表现出一种民族的气魄!

  叶三都是把果子送到人家门上的,他的`果子都是顶好的。他从来不讲价,因为他相信人家不会亏待他,正是这种诚信的品质也是他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他从未被别人亏待过。优秀的品质给他丰厚的回报,这或许也给今天的生意人一点启示吧。

  文中的另一个人物季四太爷他很有名气,却难得的不傲气。文章说“他最讨厌被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师高谈阔论,以为季匋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师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多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是难受。”他有气节,一种傲骨,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他特别爱就叶三的果子喝酒。叶三也特别爱看季四太爷画画。他给季四太爷送果子,给他打下手。季四太爷只让叶三看他画画,因为他真懂自己的画。“季四太爷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因为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四太爷常常送画给叶三,叶三都一张一张收着。季四太爷送他的画都题了上款,不好卖。后来季四太爷不肯题上款了,让他卖画,但叶三一口回绝,他要把画带进棺材。

  叶三和季四太爷之间的情义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他们之间摈弃了世俗间最令人厌恶的金钱利益关系。叶三爱画,却不是想用画卖钱;季四太爷喜欢让叶三看画,却不是因为他会奉承。他们之间是君子之交,亦师亦友。季四太爷画了一幅荷花图,叶三立即给他指出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季四太爷当即称叶三为老师。君子之交莫过于此!

  在季四太爷死后,他的画价格大涨,许多人都知道叶三有许多季四太爷的画。日本有人在收藏季四太爷的画,以此有许多人来求画,但他坚守自己的承诺——不买,即使有人出到了天价!

  我读到这里不禁感慨起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气节啊,君子之交淡如水,叶三不会因为季四太爷不再了而卖了他的画,因为他懂得凝聚在画里的不仅仅是他的诺言,更是他与季四太爷之间浓浓的友情。

  故事末尾很简单,寥寥一句话,“叶三的儿子遵从老头子的吩咐把画和老头子一起装进棺材,埋了。”这看似平常的结尾却给我一种无名的震撼,因为它在平淡中孕育了伟大,一种铮铮的情义与气节在这平淡中得以凸显!

  壮哉,此情义,美哉,此气节!

《鉴赏家》读后感3

  前些日子,读了汪曾褀的短篇小说《鉴赏家》,顿时被叶三这位独特的“鉴赏家”的形象吸引了:他热爱生活,走乡串户卖水果三十多年,留意人间幽微、草木细情;他品行高尚,卖水果得四时之先,果大新鲜,童叟无欺;他喜爱艺术,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对美的追求纯粹率真……从叶三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才是一个真正的鉴赏家的本质所在。

  细读《鉴赏家》,小说塑造了两个鲜活人物:四爷季陶民和果贩叶三。季陶民在当时已是久负盛名的画家,住在大红门里,他为人旷达超脱、忘情于丹青,而叶三位居社会底层,热爱生活,以贩卖水果为生。社会地位悬殊的二人没有雅俗之别,只因画家季陶民作画时喜欢喝酒,喝酒时只用果子做下酒菜结识。在相处中,两人意趣相投、惺惺相惜,季陶民欣赏叶三对美纯粹率真的鉴赏,欣赏叶三出自肺腑的不阿谀谄媚,视他为“真懂画的人”,总对他另眼相看;叶三更是欣赏四爷的画,四爷画得不满意团掉的,他都捡起收集起来,四爷死后画价大增,很多慕名前来买画的人,但叶三一幅也不卖、多少钱都不卖,而是自己死后与四爷的画一起装进棺材同埋葬。

  其实,刚读完这个故事,感动我的是四爷与叶三这两个不同“生活圈”的人,却像伯牙与子期一样有着共同的喜好,并再次传颂了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奇,但随着再次深读故事,最吸引我的还是人物叶三,这位能凭借内心本真表达对喜爱艺术执著的“鉴赏家”。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追求,无国度、贵贱、年龄之分,美好的艺术如同一座座无形的桥梁和纽带,能让惺惺相惜的心灵彼此通融。如我国的国粹京剧、武术、书法、中医、围棋等已经都誉满中外;丝绸之路将我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农耕等文明产物外输传承。当然,这些被国外人普遍接受发扬的艺术若无自身魅力,无民众基础,无艺术的民族性、民间性,也不会被广为流传,更不会被国外人士称赞不绝。

  鉴赏家,顾名思义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的`专家。那么作为鉴赏家就要求必须具有鉴定和欣赏两个关键环节,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如今,纵观我们身边的一些自诩鉴赏水平高的青少年,以走不寻常路线为傲,穿破洞衣服、戴夸张饰品、无厘头纹身全身皆是、暴力色情的动漫无所不知、嘴里还不停哼哈一些不入流的美……这仅仅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是没用真心来感受艺术的伪鉴赏,甚至是对美的歪曲诠释。而叶三,虽然是个卖水果的小贩,但是他对美的鉴赏,却是发自本心的热爱,值得年轻人尊重和学习。

  在这纷杂的社会中,让我们和叶三一样,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欣赏和发现美,做一名真正的鉴赏者!

【《鉴赏家》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鉴赏家》读后感(通用5篇)02-01

《名人传》读后感读后感09-01

读后感04-20

读后感04-18

读后感04-19

权力有关书籍读后感《权力》读后感10-24

杜甫传记读后感 关于杜甫的读后感怎么写11-22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_小学读后感400字02-23

《漫长的中场休息》读后感_暑假读后感800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