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时间:2023-04-02 16:41: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国学经典》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国学经典》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1

  《北大国学课》,在细细品读之后,我越来越能“品”到国学的奥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复杂而又多样,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

  《北大国学课》全书划分成10个章节,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以下本人就“儒”、“道”两个方面简单谈谈读后感。

  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一直认为儒、道两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张,然而通过读《北大国学课》以及一些其他的史料书籍,我发现两家的观点中依然有着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人的'修养的倡导上起着殊途同归的效果。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礼,教、规范人性,表面看来好像是相互对立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但实则不然。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包括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和提倡人道的自然无为,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去胡乱行动,从而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和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这种思想很久以来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消极思想,其实是因为理解上的片面才导致了这样的批判。

  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几乎发展到了一个“随人意志”的地步,然而很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随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不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严重的反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也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的制约,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像历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却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势”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的,比之那种盲目、违背物性事理的、不顾后果的、为人类私意为求的“有为”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确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别强调伦理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养成。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时,他强调:考察以往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是让人们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行自我修身,然后推己及人。并不只是教人们广文博记,写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强调从“修身”做起,后边一系列的志向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固的社会环境,而绝非相互攀比、尔虞我诈。这跟道家倡导保持人的清净自然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殊途同归。

  当今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人类日益被迫地成为经济动物、物质奴隶而忧心忡忡。经济和物质的强大压力,几乎使现代人的自我丧失殆尽,人们限于严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力求人性的“返璞归真”,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是儒、道两家极力呼吁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觉得“国学无涯”,同时我也觉得受益匪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细细的品一品中国的国学。

读《国学经典》有感2

  国学充满了美,里面有优良的品行得到我们学习,有充满趣味的美食文化可以品味,也有有趣的文字谜语等都体现出国学的美。

  在国学里我知道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当有我惹父母生气了,我会自己大声背给父母听,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开心一笑。这就是国学教给我的要做一个有美德的孩子。

  国学里有对美食的描写,在节目里我看到了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吃,在他的诗歌里把螃蟹写成了“横行介士”“无肠公子”多么有趣又得体的名字呀!我学到了古代文人这样有趣的表达,也看到了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热爱,作为一个小吃货,在吃的同时我也应该向古人学习真心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吃也能吃出一种饮食文化。妈妈说这也是对生活的爱。

  国学里面的文字游戏也很有趣,一个“日”字居然有那么多的`猜法,连对话都是用谜底,我最爱猜谜语了,这个节目立刻更吸引了我,国学的魅力真的很大,在里面王安石和王吉普的对话,用的是一个字谜,表达出的文字却是不同的,真的很有趣,更激发了我对字谜的兴趣。

  在里面我还了解了很多节日的风俗,从古到现在,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传统,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人物,让我们怎样去做一个有美德有理想的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去传承国学里面美好的一切。

读《国学经典》有感3

  也许这本书的题目有点长,但其中的关键词很容易就能找到——“感动”,对!就是这两个字。感动是什么?它能融化那些心如坚冰一样的人,它能使人激动得流下热泪……

  这本书一共有100篇故事,即使那些故事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令人感动,母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哥哥和弟弟的手足之情,朋友与朋友的友谊……

  当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我就被它迷住了,并不是因为那精美的插画,而是那些文章让我震撼了即使是生活中的细节,也充满着爱。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

  “我”和弟弟去沙池玩,一个比“我”大的孩子说我们占了他的位置把“我”推倒了,弟弟立即站在“我”的面前,张开双手,大喊:“不许伤害我哥哥!”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小孩子,竟然做出了这番举动,可见他是多么爱他的哥哥,即使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种能力去保护哥哥,这也许是人的内心最纯真的地方。

  看着看着,不知何时,自己的眼眶开始有些湿润,那并不是因为眼睛累了,而是我感动了。

  也许你不知道,就连平日母亲为我们做饭、洗衣、扫地……也是在爱我们,父母的训斥也是在爱我们,而我们却回报了他们什么?对饭菜的挑三拣四,对于他们的训斥加以还击……妹妹年纪小,爸妈给予多一份的关爱,就觉得爸妈偏心,不爱我了,而心存叛逆,甚至由此不喜欢自己唯一的亲妹妹。多傻,多幼稚啊!

  看完这本书,我真有一种想拥抱父母、拥抱妹妹的冲动。

读《国学经典》有感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6、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虽然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浅浅的理解,但作为一个教师看到这些发展方向内心还是期待的,这应该就是每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期许,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也要以一个全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先改变自己,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带给学生发展。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那么就先塑造自己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5

  记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无聊,就去我的书架上找了一本书看。那时,我到书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蓝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书,我就抽出来看看了。抽出来一看,原来是《国学经典》。记得,这是那次诵读比赛时发下来的。因为是以前,很多内容都已经忘了,我有兴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目录里有弟子规、千字文、古今贤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礼、智、义的`片段。我就慢慢翻着,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其中的品质和精神。

  当我读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们保持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时,我心里想:我也要学会感恩,感恩是多么快乐啊!我有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感恩,来自于生活的爱与希望。……”当我读到:“重拾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时,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义。我又继续往下读,过了一会儿,当我将这一本诵读读本全部读完一遍,我有回过头来想:这本书真好。一本小小的书,经包含了我们祖先遗传千年的品德。比如说:《弟子规之信》是教我们要讲信誉;《母亲》是告诉我们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重拾感恩》告诉了我们学会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开幸福之门,使自己快乐 ,别人也舒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那时学校为什么要我们读这本书。不正是因为他们想我们永远记住祖先们遗传千年的美德,待日后,我们长大之时在将这些美德发扬光大,遗传万古吗?

读《国学经典》有感6

  近因身体原因推掉了很多活动,最遗憾的是未能抵省会参加《河北传统村落图典》的发行仪式。对此郑一民先生专门打电话问候,深为感动。后一天我接到了快递,拆包后是郑一民先生新著《国学河北简明读本》(简称《国学河北》)一书。

  郑一民先生是我的知遇老师之一,尤其是在近几年,他常常邀请我参与河北的古村落研究工作,使我对本就熟知的先生有了新了的认识。在先生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年轻人的活力,更从他的工作精神读出他对河北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感。郑先生虽然已经古稀之龄,但他以七零后的工作热情,笔耕不缀编撰了一大批河北化著作,将河北的化精彩的一页展现给世人面前,今天读到的《国学河北》就是其中的一本。

  翻开扉页就会读到这样一句有激情的话:"这是一部认识河北的书,也是一部让国人激情澎湃的书。"这让我忍不住一的读起有渐入佳境之感,佩服郑先生对历史精深的造诣,对国学化的热爱,亦感受到郑先生在河北化引领的人格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郑一民先生将《国学河北》分为五编,即第一编河北的地脉与脉,第二编燕赵历史与先贤凝炼的国学之光,第三编国学名家掌故与名言选粹,第四编历代国学名家简介,第五编弘扬国学须知。从地理环境到河北历史,再到河北的国学名家深入浅出的进行叙述。

  我从事河北历史化学习工作已经三十余年,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感叹河北的国学博大精深。在这部著作中,郑先生从国学教育的视角将河北的化精粹展现给广大读者,使我这个学习者获得了新的认识。

  河北大地古称燕赵,数千年就是中华明的中心,造就这样的丰厚的历史化得宜于天然的地理环境,特别是河北中南部地区西依太行,良好的水及台地使这里的化形成绝对的高度,历朝历代政治、经济、化的中心都没有离开这个地区,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河北大地,以夏商周三代为重要标志的化,成为黄河明的中心区域。

  《禹贡》说,至于大陆播于九河。此言是说黄河流至大陆泽后,向北播于九河。从黄河变迁史看,古河水的河道在古代时不停的变换。而上古的河水还相对的稳定。自邯郸到保定地区,黄河沿太行前形成河道向北漫流,今天的衡水湖、白洋淀、永年洼、大陆泽都是当时黄河积水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大陆泽位于太行以东的广大区域,后河道变迁后才与今天的河流形成河系。而太行前的台前成为人们生存和生活的良好区域,使这里不仅是天然的农业产区,还是政治、经济、化的中心。

  中原逐鹿,黄帝与蚩尤,无论是河北的唐县、还是张家口的涿鹿、邢台的尧,这些地点的化都与中华明的起是分不开的。郑先生用大量的笔墨将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起步,华夏化的发祥地,商民族的发祥地,唐尧故里分阐述,把河北的化与中华明紧密的联系起。

  "查史究典,‘冀’字的内涵是希望,专家学者们将河北誉为中华明的发祥地,摧生和造就国学之光的摇篮。郑先生为大量的篇幅解读了河北国学化的成因,从三皇五帝传说时期的女娲氏,到炎黄逐鹿的中原大地,用传说、故事、历史、物去印证国学化的根及影响。

  化是思想高度凝聚的结晶。郑先生汇聚了河北历代的思想家、先贤大哲如百家之一的荀子,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及宋代程朱理学;不仅如此,郑先生还装化的延伸于近代,将清代末年洋务运动的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诠释;(fsir)着重介绍了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深刻准确的挖掘革命先贤的`追求真理,倡导实践,与时俱进的先哲精神

  什么是燕赵化精神?郑一民先生以燕赵历史事史印证河北"改革、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剖析"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对中华民族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人才战略极其重要,历史是面镜子,燕昭王的"黄金台"是河北古代人才战略的精典事例,是广纳群贤、尊重人才的真实写照。黄金台不仅完成燕昭王的强国梦想历史壮举,还成就了苏秦、郭隗、乐毅、邹衍等人的千古英名,"更为重要的是,他施行的很多改革措施,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汉化的影响,对中华明的延续与传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作者语)。为此我认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和燕昭王"黄金台"人才战略实施,是体现河北燕赵化"改革、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体现。

  时代楷模对时代的进步有着很深的影响,"古为今用"楷模精神在教育着一代代人,激励着每一个河北人。这些先哲的精神品格是河北人的"精气神"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忘小家顾大家"家国"奉献,到伯夷、叔齐"仁礼"之德构筑了河北化之魂,丰富了燕赵化精神的内涵。

  陶潜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国学河北》就是这样一本让你"开卷有益"的良书,是激发河北人热爱河北热情的好书,是增加河北人自豪感而求取进步的励志书,值得每一个人,特别是年青人去用心品读。

读《国学经典》有感7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二年级:荷叶上的露珠(陈思彤)

读《国学经典》有感8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读《国学经典》有感9

  国学,本以为只是古代先人一时无聊写出来的文章,可是,经过今年寒假一番努力的学习,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真切地体会了古代上下五千年留下的圣贤书-国学,原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经典,就仿佛与圣人交谈,教给你待人处事、尊师重道等许多人生哲理。

  学习国学前,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学习国学的大道理,我听到那些话时,几乎是怀着一种不屑的态度走进了国学堂。心里气呼呼地想:“古人没事闲的学那么多经典干嘛,我还得进国学堂学习,真是讨厌!”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当到国学堂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要苦战书海,把这一门深奥的学科熟背的命运。我刚到学堂,老师就招呼我坐到其中一个位子上诵读《中庸》。我心里暗自发笑,“读?那么简单?”想着,我便信心十足地翻开了书。可是一个个生僻字便浮现在我面前,使我像撒了气的气球,信心全无。我吃力的往下读着,心里真得想放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咬紧牙关嘴里不停地嘟囔着,经过一上午的刻苦训练,我竟奇迹般的会读了,并且读的非常熟练了。我心里感叹:“这真是富有魔力的一门科目呀!”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已经对《中庸》滚瓜烂熟了,并且能背诵很多章节了。虽然我战胜了困难,但对国学依然没有好感,直到有一天,校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给我们上了一节理论课,让我对国学有了大的改观。他意味深长地说:“古代历史上琴棋书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琴’指的是古琴,‘棋’指的是围棋,‘画’指的是国画,‘书’指的就是经典国学,经典又分为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等著书,每一本书都聚集了成功人士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瑰宝,我们从小就要诵读国学经典,让它净化我们的心灵,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校长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他说:“曾经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的儿子,小时候学习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倒数一二名的,教授常常为此而烦恼,他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效。后来,他让儿子读了国学,后来,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勤奋学习,他的儿子一跃成为学校的佼佼者。你们看,经典的魅力多大呀!”

  诵读经典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凡事不能冲动,一定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找到事情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读《国学经典》有感10

  暑假里我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书中的每个章节都令我回味无穷,让我感触很深。

  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大爱无言》这一章了。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书中,14岁的马鹏飞同学因父母离异先后遗弃了他,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小鹏飞5岁时,奶奶也因病失明,从此马鹏飞就得撑起这个家。奶奶住院了,小鹏飞24小时都陪着奶奶,每天为奶奶服务,他每天给奶奶做饭、送饭、喂饭,自己却偷偷地吃酱油拌饭。有时邻居送个鸡来,鹏飞都给奶奶吃了,自己却从不舍得吃一口。马鹏飞为了防止奶奶吃错药,把药都分开放,这些药怎么吃,吃几回,小鹏飞都很清楚,就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再看看我们这些父母心中的宝贝、家中的“小皇帝” 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当我们还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的'时候,马鹏飞却背起了这个家;当我再看看我们这些父母心中的宝贝、家中的“小皇帝” 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当我们还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的时候,马鹏飞却背起了这个家;当我们早上还睡得很甜的时候,马鹏飞早就起来给奶奶做早饭了;当我们被父母送去上学的时候,马鹏飞还在家里急急忙忙地收拾家务并准备自己走着去上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马鹏飞这种“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精神。在父母下班回来,哪怕为他们沏杯茶水、捶捶背、端上一盆洗脚水,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也会给他们一个莫大的惊喜。

  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其实,“孝”很简单,“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时每做到“孝”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11

  遥远的东方泛出了鱼肚白,第一片红晕也渐渐显现。在这微露的晨曦中,我高声诵读《国学经典》,从心底又一次由内而外发出感触。

  在“泰而不骄”之中我学习到了李相哪谦虚不骄傲的精神,他贵为地方官员,不但没有指责奴才,还感谢他指出错误。在“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你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由与你争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劳。一个人如果放低身段,谦虚为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益处。反之,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必定要遭到失败的惩罚。

  其实,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会了我:应该要时常去复习学过的.内容,这样才能让知识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为人谋而不忠乎?”将会永远提醒我为人应该要守信。“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使我明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当然要孝顺父母,体贴父母。“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我每天要完成的,我要对每一个朋友都要守信。

  读《国学经典》不仅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还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有感12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小时候就常听长辈谈论,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从长辈的口中知道《百家姓》中前几个姓氏,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 “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姓氏分类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从《百家姓》里还有一首四字一句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

读《国学经典》有感13

  我以前写作业很拖拉,经常十点才能睡觉,老师和家长常常为此批评我,可我总是想着:“不就是慢点吗?至于这么生气吗?”

  有一天我写作业时又开小差了。停笔开始回味我看过的电视、玩过的游戏以及我喜欢的书和我喜欢读的《朝读经典》里的句子……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接着想它们的意思,对了,“无失其时”和“勿夺其时”不就是说每个时间都有它应该做的事情吗?像我这样,中午午休和下午托管时间看课外书,放学回家写作业又开小差,不就是违反了“无失其时”吗?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指的.是“无失其时”的结果。而我总是“不行当下之事”才导致作业拖到很晚完成,如果不改正,又如何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呢?

  想到这里,我忙提起笔“唰唰唰”地写起作业来,很快就完成了学习内容,妈妈悄悄在我耳边说“我发现你的'拖拉病'好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很大的进步呢!

读《国学经典》有感14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现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15

  我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有趣的书----《所罗门王的指环》,它是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着作的,讲述的是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动物的麻烦,讲述了动物在家里发生的妙趣横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群里大叫:“嘎嘎!嘎!”其实是在召唤他的鹦鹉,人们都非常惊讶地看着他,一会儿鹦鹉发现了主人它飞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作者的父亲把灰雁邀请到书房里,让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给它们喂面包,还把斗鱼,书中把水藻的摇动写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鱼。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写得特别生动。动物与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觉好温馨呀!我的收获是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还知道在动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乐,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拥有一个小动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一定也会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吸引住的。

【读《国学经典》有感】相关文章: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4

读国学有感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04-02

《国学经典》读后感04-05

国学经典读后感03-16

国学读后感04-03

国学动漫城读后感09-01

国学经典读后感14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