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读《繁花》有感

读《繁花》有感

时间:2022-01-05 17:59: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繁花》有感

  导语:《繁花》故事以10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下面给大家分享读《繁花》有感,欢迎借鉴!

  读《繁花》有感范文篇1

  姝华说:“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孤独出生,孤独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或许道出了整部小说的精髓。

  因为一部地域小说,读者跟着文字逐步走进六十年代的旧上海,看着身边的他们在这里嬉笑怒骂,勾心斗角,也感受着其中的温情与不舍。随着情节的逐步推进,我们以上帝视角,旁观者身份,仿佛在不知不觉的中看遍了人生的荒凉。

  “六十年代的童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百科短评)《繁花》采取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所要讲的故事按时空划分,叙事频繁交错,空间不断切换,看似碎片化了的故事竟有了新的活力。少年阿宝,少年沪生,是生死与共的好朋友,他们互相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与烦恼,不谙世事的少年们也曾一起疯狂。但复杂的是,不是所有主观上美好的回忆在客观上同样美好。红卫兵的回忆是当时上海绝大多数人的痛苦过去。原本的街角巷口,处处留下的都是欢乐,一场文化革命,妻离子散,朋友们流离失所,再无音讯,曾经的好兄弟,天各一方,过着各自艰难而又混乱的所谓生活。

  年少的我们,似乎因为有了彼此,而不那么孤独了。但现实总是不够仁慈。时空一旦切换,看到的是成年的我们各怀心事,各自盘算,女人因为对未来的不安而靠上有钱男人的肩膀,男人因为无尽的欲望而拥上昨天才认识的女人,用虚假调戏真诚。在成年后的他们心里,一切都是交易,包括婚姻,包括生育。讽刺的是,即使是这场交易中的获利方,也是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他们以友情或是爱情为名,掩盖着被自己绑架的真诚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开始变得脆弱而敏感,像在寒风中窸窣作响的窗户纸,只等一阵风来将它吹破。裂痕终于在一次酒足饭饱后变成了裂缝。肮脏的故事被光明正大地摆上了桌面。这次没有人愿意来修补这条裂缝,每个人都自顾不暇。后来的后来,李李出家了,小琴死了,小毛堕落了,姝华沉沦了,蓓蒂失踪了,阿宝继续着他的荒凉。

  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有意为每个人物留下了最后一份秘密,没有彻底地描写任何一个人。让这部小说的所有读者对人物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不能否认书中人与人之间随时间建立的铜墙铁壁,但书中每个人所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份安稳,又有谁忍心加以责怪呢?

  市井的故事多如繁花,盛如繁花,只愿能美如繁花。可叹看遍繁花之后,人间却似寒窖,让人不禁瑟瑟发抖。于是再次听人娓娓道来人间的佳恶情态,再不值一笑。恍惚至此,读罢,似过完了一生。

  读《繁花》有感范文篇2

  在《繁花》中,为人称道的是语言,抛弃刻板叙事,文字先行,回归到传统的“话本体”的表达。这是一部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为主的长篇小说。“人生如花,书中大段关于花、树的叙事,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可说是“珠环翠绕”,光线、颜色、气味,在人世摇曳,加之盛开与枯萎的姿态,包括传统意义的繁华城市的细节,是花团锦簇的印象。”金宇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诠释书名“繁花”的寓意。

  这是一部有关上海的地域小说的典范之作。《繁花》里有三个核心人物,阿宝、沪生和小毛。阿宝爷爷曾是大资本家,阿宝爸爸少爷出身参加革命做地下党,不过那个年代资本家和地下党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沪生家是军队干部,文化革命中受冲击;小毛家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哪个年代都是踏踏实实的底层,没有大起大落。他们从小是好朋友,小说由这三个人引出其他男男女女,当然还有时代与社会。故事从这三个男人懵懂的童年一直写到中年老境,时间跨度有半个世纪,从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但不是连贯写下来,而是分成“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两条线索来讲。小说共三十一章,凡单数章节讲述“过去的故事”,凡双数章节讲述“现在的故事”,就这么均衡地交叉隔开。“现在”这部分没有太明显的时间跨度,似乎是一个静止的时空;而“过去”这部分有着清晰的时光流逝,看着这三个少年日渐长大,历经人生的酸甜苦辣,两条线索最后融到一起,是“过去”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现在”。

  大上海的阿宝、沪生、小毛穿梭在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构成的巨大时空陷阱之间。他们在六十年代兴致勃勃地投身群众运动,一如九十年代忙着赚钱应酬。他们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卑微而热切地活着,身不由己,被种种欲望和挫折所牵引。时代在变化,而他们被桎梏的心性从未得到过自由。说到底,是一颗颗年轻且热切的心,被时间的虚妄所埋葬。

  书中男男女女在万丈红尘里,无法抗拒情欲的迷障,总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于是,一步步走向宿命的轨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生活总是不吝于展现最残酷的真相,所有的真心都是情感的虚妄。

  而面对这些虚妄,所有人物在作者笔下都选择了“不响”。在书的.扉页上就写着:“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不响”似乎就成了这部看似没有主题的小说最好的引线,几十、几百个“不响”将两段时代中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如珍珠般的故事串联起来。无论穿越如何热闹的生活,上海人的骨子里也是沉默的,这份内心的沉默同样维系着阿宝与沪生成年后的个人尊严。

  “繁花落尽尽是虚妄”,而沉默、“不响”,是作者笔下的上海。

  人,或可老,或可死,但未来路,未来人,未来事,却是求不得,看不到,定不了,除了我们终将如繁花归于尘土,谁知那花花世界,我们又是谁的过客,谁的煞星,谁的救赎。

  读《繁花》有感范文篇3

  “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我总记得,这是繁花初开的模样。

  大抵很久未再慢慢翻开这一本浅灰色的故事了,我以为,这可以读很久。心怀这样的想法,难免有时得了空闲,静下心来翻阅的,便不再是它。甚至终的要想起它了,也还要为自己当初的随意置弃而翻找上好一阵。然此时才会忽的想起,这等情景,竟莫名的会像《繁花》中时光与岁月的遗落。

  我是极欢喜童年阿宝和蓓蒂的。他们可以随意爬上屋顶,听黄浦江船鸣,或者一同听阿婆讲神乎其神的故事。反正任何孩童想做,该做的事,这两个小人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完成了。尤其是“邮票”一节,阿宝与蓓蒂单就邮票上可以印什么,谈到花名,谈到梧桐的.四时之景,再谈到外国票,初读时觉得枯燥,这番毫无目的的陈列,是否有伤了意境。但再读之时,发觉他们似乎便是从前的自己,甚至童年的每个人,会为了某件事大费周章,天真而烂漫。

  突如其来的感触大概便是《繁花》所动人之处。

  而若谈及阿宝与蓓蒂,还有一人是不得不说的——绍兴阿婆。阿婆是旧上海与新上海交替所产生的遗物,她死板腐朽,她迷信愚钝,她甚至宁愿以相克之说为其小囡之死予以借口,也没有在这繁华之世去寻得一医。有时常常想,阿婆与阿长简直像极了。

  我便试着像迅哥儿一样,去寻觅哪怕一丝一点的,阿婆细微的爱与情。但我终究没有办到,阿婆只会说:“乖囡啊,我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马上要死了。”也只会在担忧蓓蒂时,重复呼唤名字,苦苦地去寻。她太呆滞了,惟剩阿宝与蓓蒂与她相依,两小一老,却是看来,令人心颤。于是阿宝的童年就在绍兴阿婆的故事下,慢慢旋转成一个迷离的梦。

  再醒来时,蓓蒂在哪,阿婆又在哪儿?她们竟像在阿宝的岁月中消失了一般,成了他永恒的记忆。

  《繁花》中的时光可真快,快到令阿宝不觉在时光中遗失了何人何事,却不自知。作者宛如旧时的说书人,旁观此人此事,折扇一打——

  只叹问这繁花花开何处,而又败于何处。

【读《繁花》有感】相关文章:

读窃读记有感04-28

读《窃读记》有感范文03-18

读《礼物》有感04-19

论语读有感03-16

读《目送》有感03-16

读论语有感03-27

读《读者》有感03-27

读《项链》有感04-12

读《挑山工》有感04-14

读《守株待兔》有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