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周记>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时间:2022-05-12 14:21:46 周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锦集九篇

  时间飞快,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周记吧。我们该怎么写周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锦集九篇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1

  X月X日 星期X 天X

  我是一个“数学白痴”,可同时我也是一个小小数学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数学问题,今天我又遇到数学问题了。

  今天早上,我们全家都吃妈妈烙的饼,我要吃2张饼,爸爸要吃3张饼,妈妈要吃2张饼,妹妹只需要1张。这时妈妈开口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呢?需要几分钟呢?我立马想到的就是一张一张的烙,但是烙一张饼的一面大约需要花3分钟,我得等到啥时候才能吃到我想要的饼呀? 我又想啊,妈妈买的那个平底锅那么大,一次只烙一个饼,真是太浪费平底锅的空间了,倒不如一次多烙几个饼来得更快些。“妈妈,一个平底锅最多能烙几个饼?”妈妈回答说“最多只能烙2个饼”。 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就开始放心地开始计算了。一次烙两张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烙2面就需要6分钟了,总共需要烙8张饼,8张饼可以分为4个的2张饼,所以可以用两张饼同时烙所需要的时间6分钟乘以4就等于24分钟了。全部的算式是: 2 × 3 = 6(分钟),8 ÷ 2 = 4(个),4 × 6 = 24(分钟)。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在一旁的爸爸也听到了,与妈妈一起说:“算对了,太棒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数学。它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我为之痴迷。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2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的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3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4

  X月X日 星期X 天X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我知道了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设计的,比如工地上的塔吊,塔吊的身体是由很多的三角形组成的,这就应用了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另外还学习了怎么画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最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互为底高。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三角形是按角和边分类的,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用边分的三角形非常片面,而用角分的三角形非常广泛,随便拿出一个三角形一定是用角分的三角形的一种,而用边分就不行了。 我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是:一开始不会画三角形的高,还有老师讲三条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我不太明白。后来弄明白了。 这就是我一周的收获。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5

  9月26日星期日晴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买菜。

  我们来到卖西红柿的地方,爸爸问:“多少钱?”老板说“1元2角1斤。”“我买3斤。”爸爸说道。老板称了3斤。爸爸问我“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我想:容易,1。2乘以3,不就等于3。6元吗!我爽快答道:“3。6元。”爸爸幽默

  地说:“恭喜你,答对了!”爸爸付了钱后,来到了卖菜的地方。他问:“这白菜多少钱1斤?”女老板说:“1元5角。”爸爸又问我:“我买2斤,现在我有5元,老板该找回我多少钱?”我想:1。5乘以2等于3元,5元再减3元,那就等于2元。”我答道:“找回2元。”爸爸说:“yes!”

  走出菜场,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6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我是一个“数学白痴”,可同时我也是一个小小数学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数学问题,今天我又遇到数学问题了。

  今天早上,我们全家都吃妈妈烙的饼,我要吃2张饼,爸爸要吃3张饼,妈妈要吃2张饼,妹妹只需要1张。这时妈妈开口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呢?需要几分钟呢?我立马想到的就是一张一张的烙,但是烙一张饼的一面大约需要花3分钟,我得等到啥时候才能吃到我想要的饼呀? 我又想啊,妈妈买的那个平底锅那么大,一次只烙一个饼,真是太浪费平底锅的.空间了,倒不如一次多烙几个饼来得更快些。“妈妈,一个平底锅最多能烙几个饼?”妈妈回答说“最多只能烙2个饼”。 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就开始放心地开始计算了。一次烙两张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烙2面就需要6分钟了,总共需要烙8张饼,8张饼可以分为4个的2张饼,所以可以用两张饼同时烙所需要的时间6分钟乘以4就等于24分钟了。全部的算式是: 2 × 3 = 6(分钟),8 ÷ 2 = 4(个),4 × 6 = 24(分钟)。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在一旁的爸爸也听到了,与妈妈一起说:“算对了,太棒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数学。它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我为之痴迷。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7

  9月26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

  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16。3加

  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四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8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一天,有一位老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老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老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20xx、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如果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相同。余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明白后纷纷向老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数学周记四年级下册 篇9

  9月26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