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散文>散文作文

散文作文

时间:2022-06-08 13:40:07 散文 我要投稿

【精品】散文作文汇总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散文作文汇总8篇

散文作文 篇1

  那年头,一到傍晚,村边的稻场格外热闹。大人们尚在田畈上做事,而稻场上却被哪位热心的人扫得干干净净。各家的孩子争着将自家的竹榻或竹床搬到稻场上,横七竖八地占据了有利的地方,即有风的地方。竹榻上摆上了刚盛满了早稻稻米粥的白铁锅,一两盘缺少油水的腌菜和时令青菜。等候大人们回来吃饭的孩子们,穿梭在竹榻之间,睃着这家那家的菜肴。

  月亮已挂在东山了,光亮如玉,似可触摸。田畈里做事的大人们小鱼上水似的陆续来到了稻场。不知是谁家开始了喝粥,稻场上就响起了一片咝咝的喝粥声。喝完粥,收拾锅盘碗盏自然是妇女们的事。男人们,此时摇开了蒲扇,话着庄稼农活,天南海北。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和各式各样的如斗鸡的游戏,欢笑声叫喊声荡漾着,月亮似乎也感动了,贴进了自己光亮的笑脸。

  夜深了,月亮也开始西斜,清辉如水。贪玩的孩子,劳累的大人,已经响起了鼻息声。母亲们轻吟着眠歌,哄着婴儿。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唯有稻场四周,明灭着几堆烟火,袅袅升腾几缕青烟。

  母亲说,那是隔年的红蓼发出的烟气,有点辛辣,蚊子闻风而逃。

  我那时才认识了红蓼。她是乡间比较常见的一种草类。田间地头路傍,到处可见。每到春天,红蓼开出几片绿叶,犹如菠菜形态。到了夏天,中间抽出一穗或数穗白色花柱。秋风起,花柱变红。我的故乡,因其地处丘陵,土地贫贫瘠,所以红蓼花开并没有见奇之处。

  对红蓼的贴身体验就是红蓼的医用作用。那时节的我们,并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的这样,有着读书的劳累和数不尽的禁忌。到了暑假,天地就是我们的世界,穿着个裤衩,山坡,野地,池塘,到处飞奔,上山摘果,下河捉鱼。不出几日,身上就长满了热疮和疱疖。母亲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寻来了红蓼,放在石里捣烂了,热敷到疖子上,不几天疖子就烟消云散了。疖子好了,母亲们叮呤不要再到野外了。但母亲们的叮嘱如何锁得住我们贪玩的,奔腾的脚步呢?!

  这就是故乡的红蓼给我的经久不衰的记忆。但红蓼又委实太平凡了,平凡得在我长大成人后几乎都忘记了她。

  及至我到江心洲工作的时候,看到再一次看到红蓼。这与故乡不一样的红蓼一下子就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勾起我对红蓼的美好回忆。

  江心洲,是奔腾的长江多年冲刷成的陆地。洲上的居民当年也是为逃避战火或从四方八乡移居而来,或是流浪的船民定居下来,十家九姓。这些年来,由于交通的落后造成的与世隔绝,使得江心洲亦发的贫穷。洲上的人家青壮劳力悉数外出打工。长江冲程出来的土地,肥沃得冒油。老来无处去,挥锄种洲地。留下来的尽是老弱残病的老人带着没办法跟父母外出的孩童,艰难地耕种着土地。江心洲外滩多水港渔汊,是打渔的好场所。一些谙熟水性的渔民也依然不舍身边的长江。

  江心洲上红蓼长得格外蓊蓊郁郁,并很有层次。洲堤是菠菜一样的红蓼,越往外滩,因其水多,沼泽地,红蓼越发长得茂盛,高大,犹如小树。花开时季,江边成片的红蓼抽出红艳艳的花柱,把江天染红,把长江打扮得色彩斑烂。渔汛季节,江上的小渔船,常常钻进江边的红蓼丛中歇息着,吸着沼泽地里的清水,埋锅造饭,瞅着出江打渔的时机。红蓼丛,俨然成了他们的家。

  于是,我经常在工作之余,去看红蓼。初秋,清澈的沼泽犹如明亮的镜子。沼泽边,格外高大的红蓼,似乎争着要照镜子似的,挤到水边,对着水面摆弄着红色的花柱。顽皮的小鱼儿游来,像在欣赏红蓼的花容。红蓼的花柱,逗趣一般地点点水面,小鱼儿一跃,似要与红蓼亲吻。红蓼似知性般的轻挑一下花柱,小鱼砸出圆圈,知趣一般摇摇尾巴。绿叶哗哗,好像发出会心的笑声,生成了江风,轻摇着红蓼丛中的'渔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诗人眼中看到的只是浪漫。洲上的渔民往往难的就是娶妻生子。但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总有一些姑娘千方百计嫁给了渔郎。所以,红蓼丛中,也常上演着生死相恋的大戏。一位姑娘来到了红蓼丛,跟后她的父母也千辛万苦地找来。生生阻隔着这一对恋人成亲。抗拒不过父母的一对恋人最终喝了农药,双双倒在了红蓼丛中。悔不当初的父母的嚎啕大哭声,就像这身边的长江,弯弯曲曲,犹似九回肠。

  因此,我就常常厌恶起这片高大的红蓼来。从前在此聚集的小舟也作鸟兽散。倒是孩童们无所顾忌还常来游玩。但常常也被父母们叫走。我知道他们是怕那对委屈死的恋人把孩童捉去。于是他们常常就把他们认为最不洁的东西如猪血狗血泼在那里。这一来,这片的红蓼反而更加灿烂起来,分明那殉情的男女的鲜血,染红了血色浪漫。

  天地旋转,四季轮回,长江依然流淌,日子仍然要过。

  六,七月,是长江最为活跃的日子。几场瓢泼大雨,一夜之间,大水抹去了外滩,江流抵到了屋脚边。外滩上的红蓼此时也只在水中拼命地露出来头来,昭示着那里曾经有过绿地,有过清澈的沼泽,有过悲欢离合。

  战胜洪水,保卫家园是洲上人共同的意志。洲上一切的一切,都为着这抗拒眼前的汤汤大水。但江水却由于上游的来水和下游的海水的顶托,依然像蚂蚁一样向屋脚上着。

  雨季过去了,最考验人的意志,却还是与水相持。在洲上工作的人们最渡过的就是这段日子。每日在大堤上走着,注视着水情雨情,看到的似乎纹丝不动的江流。日头在头顶上晒着,江面上,庄稼上,草丛上都发出吱吱的响声。人,都到了恐惧的极限。

  而大水中从容的是白杨树,它们在洪流中提挺拔着身躯的;从容的还有洲上那些对大水司空见惯的老人们。老人说,等吧等吧,红蓼花红了,红蜻蜓飞来了,这大水就得退了。

  于是,我就天天盼望着红蓼花开。洲堤上的本来长不大的红蓼因为得到水的滋润郁郁葱葱起来,看叶子中间抽出了一穗数穗白色的花柱,再看江中的洪流似乎也不在发鼓了。

  忽然,夜里一阵初秋的小雨。清晨,洲上的百姓涌到江堤上,看红蓼花开。是的,红蓼花开了,白色的花柱一夜之间开得红艳艳。红艳艳的红蓼像一条红丝带,沿着江堤伸向远方。远远望去,这条红丝带犹如天上的仙女凌空一划的神带,生生地阻隔了浑浊的江水。此时,天空中忽然发出嗡嗡的声音,一大片蜻蜓,是红色的蜻蜓蜓飞来了,犹如天边飘过来的一片祥云。初升的太阳映照着洪荒似的江面,构成了别样的江上图画,令人惊心动魄。

  红蓼开花,蜻蜓变红,大水老了。洲上人说。是的,大水老了。自此,江水在一天天地不甘心地落下去。老人们说,红蓼,是一种通了神的花草。

  从此,红蓼真正植入了我的心田。

  其实,大地上的花草有哪一株不是通神的呢?

  她们,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读懂了这世界上的沧海桑田,却依然淡定如斯,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

散文作文 篇2

  春是一个脚步轻轻的画家,当你察觉它的到来时,它已经把每个角落都涂上了色彩——粉红、娇黄、雪白……当然更多的是嫩绿。

  路边的小草吮吸着春的甘露,好像是心灵手巧的纺织能手,用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绿茵茵的地毯。迎春花不畏严寒,顶着寒风,以顽强的意志,泛绿、吐蕊、开花,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春的来临。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红了富饶的山川大地。春的朝霞宛如少女脸上的.桃红,表现出那样的柔美,那样的纯净,那样的多姿多态,那样的烂漫而深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古人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啊,温暖的春风多么像一把神奇灵巧的剪刀啊!

  我意犹未尽,又来到了校园里。中心路两旁,柳树的柳条上点缀着无数新绿色的细叶,在春风里惬意地摆动着,如少女飘逸的长发,如仙女轻柔的纱裙。月季花也开了,似乎不胜娇羞,香气袭人。在这春风和煦的时节里,红花,像太阳那样艳丽;蓝花,像天空那样明净。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的早晨空气清新,人们起得很早,有的在山上练气功,有的在公园里散步,还有的在读书……春里,人们可以外出旅游,去郊外野炊,春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啊!春,你不像冬天那样寒冷,也不像夏天那样炎热。你温暖、清新、充满活力,又是四季中最宝贵的一个季节。

  我爱你,美丽的春!

散文作文 篇3

  “薯农”们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劳动,终于盼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听老农们传授,霜降过后,是挖红薯的最佳时机,正值近几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更是开挖的绝好机会。只见人人扛锄、拿锹,手提、肩挑、车子拖,忙得不亦乐乎。不是观其身上的那套旧警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开心的“薯农”竟是我单位的退休干警。

  丈夫也一样,像个地道的农民,欣喜地用大米袋子,装回来两袋红薯,有红心的,黄心的,大部分是紫心的。这些红薯品种不一,个头大小也不一,有拳头大的,也有小老鼠大的。还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连蔸都挖回来了的紫薯,壮壮的薯蔸下只结了一个“独生子”,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那个“独生子”竟然有足球那么大。

  看看粗粗的薯蔸,瞅瞅大大的薯仔,真是“虎父无犬子”,父强子壮。我好奇地把那个紫薯在体重称上一放,哇!数字马上显示2.1kg“有4斤多重?这个称可能有点偏重吧。”丈夫不相信地说。也许是长势太快,这个足球大的紫薯,表皮裂开了很多口子,就像一道道沟渠。惊喜之余,我不免有点惋惜:“还不如多结几个小的。”

  紫薯是我的最爱,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到超市去买,有时还遇不到。听说这种紫薯很难“侍候”,没产量,别人一般不种。见我钟爱紫薯,今年红薯插种时,丈夫对我说:“我到农村去访一访,看有紫薯藤卖没有。”于是,他特意到就近农村询问了几家村民,买到了一些紫薯藤试着插下。真是心想事成,没料到,几个月后,竟然收获这么大。

  “你先拿几个紫薯去蒸了尝尝,看味道是一样不?”丈夫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快洗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放在锅里蒸起来。没多久,一股浓郁的薯香味扑鼻而来。“嗯,真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薯香气,发出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慨。

  悠悠的薯香隐约把我带到了童年,想起了母亲做的薯条、薯片的香味。那种薯香,虽然随着母亲的逝去而从我的.嘴边飘走,但它却永远不能从我的心中隐去。

  那时,父母家虽然苦,但勤劳的父亲,除了因祖籍厂区,无法种出大米之外,其他的五谷杂粮都可以种出来。在米饭难饱的年代,红薯一年到头却吃不完。

  国家偿还外债的那些年头,居民的粮食大多以供应红薯、杂粮代替。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自家地里挖的,加上国家供应的,都可堆成小山。

  过去的红薯都是白心的,不粉也不甜,口感很不好。一天三餐,全家人不是吃“圞(luan)猪圞羊(整个的蒸红薯,圞:圆的)”,就是吃“芝麻煮糖(切碎的汤煮红薯)”,我和弟妹们看到就发愁,宁可勒紧腰带,也不想去尝尝。

  子女看到红薯发愁,父母看着子女发愁。能干的母亲舍不得红薯烂掉,更舍不得让孩子挨饿,总是想尽办法,让红薯成为我们的最爱。于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常把红薯切成条、刮成片,晒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给我们当零食。

  记得那时,母亲每晚都要专心专意地到室外去观察天空,分析天气。若估计第二天是晴,母亲天还没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红薯、刮薯片、切薯条,忙个不停。切好了的薯条,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将其晒在一个个很大的簸箕(当地叫南盘)里。红薯蒸了一锅又一锅,薯片晒了一盘又一盘,一次不知要晒多少盘。

  晒干的那些薯条、薯片,除了平时炸一些给我们吃,大部分要留到过年。每次过年,母亲把炸好的薯片、薯条,密封在一个个底下垫有没化开的石灰大坛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无穷。

  那时,很多要好的同学,每逢星期日就喜欢到我家来玩,常夸我妈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条不仅很好吃,还很经留。母亲的能干,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记得有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薯片的男生,在同学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说“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东西吃。”因为,那时候家家都比较困难,过年能有点零食吃就不错啦,别说平时。

  经过母亲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们嫌弃的红薯变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们爱上了红薯,父母亲也不用再发愁了。

  每年的红薯,被母亲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储存到厨房的一个地窖里。那个地窖很深,进口也很宽,平时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长梯子,而且,还要提个油灯到里面去照明。东西放进、拿出,都要用绳子吊着一个篮子,一人在下面装,一人在上面拉,须两人配合。小时候,我常觉得那个地窖很神奇,觉得那种活儿很新鲜。

  地窖常用盖板盖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宽、很深的槽,镶在上面厚厚的盖板,衔得平平整整,不会突出地面。父亲总是在盖板上方放着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在饭桌的下面还藏有一个“宝库”。 听父亲说,那个地窖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因为地窖之深,所以,储存在里面的红薯,不仅不会坏,而且,还越存味越甜。母亲常把经过久存的红薯切成丝丝,与面粉、葱花拌和起来,用筷子夹成朵朵花样,放在油锅里,炸出一个个“张牙舞爪”,像章鱼一样的食品,当地人叫“甜鸡”。“甜鸡”不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们最爱吃的一种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浓浓薯香,深深情长。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吃着红薯,闻到薯香,我就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红薯地窖;想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饱含了父母的多少爱。那是比薯香更浓、比“甜鸡”更甜的情爱,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4

  放暑假之前,我听王林说校内网上有一个名叫“天书奇谈”的游戏很好玩起初我并不想玩,但是,几天后的`一件事,让我非玩不可……

  那是我第一次玩天书,我只熟悉了一下地图和人物的属性,并没有升级,

  暑假的那些事。因为我此前玩问道玩烦了。这个天书奇谈几乎就是问道的翻版。那天晚上,我去百货看书,在那儿遇到了晓恩,在闲谈中我们聊起了天书奇谈。他说他已经14级了。我对他说这个游戏一点也不好玩,我根本没有玩,一级也没有升。

  第二天,我去找王鑫磊学习。他对我说昨天晓恩从百货回来后去找他了。并十分狂妄的说他玩天书很厉害,还说我没他的级别高才说这个游戏不好玩。 听了这话,我不禁火冒三丈。晓恩也敢这么傲,玩了这样一个小游戏,比我多几级就这么得意忘形。好,我也玩。看谁玩得过谁。 回家后,我立即进入天书奇谈。疯狂般的打怪,做任务,升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经升到了20级。哈哈,看你还傲不傲,你这个小子竟敢狂妄。下次在天书中遇见你,一定要好好收拾你。 此后的几天中,我一直在疯狂的玩天书。如今,我已经66级了。前几天,我又遇见了晓恩,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回可轮不到你来傲了,你才26级。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你收拾了。我把他“狂扁”了一顿,解气了。

散文作文 篇5

  对雪后美景的欣赏,简直进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

  踏雪龙潭湖的兴致还未尽了,便又有了攀登狼峪沟谷的设想。

  狼峪,听名字就有些毛骨悚然。

  大自然恩赐了两天的好天气,气温回暖了那么一点点。雪融化的差不多了。大地恢复了一些生机,有了一些活泛。虽然没有春天的明媚亮丽,然而雨水浸润后的大地,显得更加的老成,更加的沉静。湿漉漉,水淋淋,黑黝黝,就像浸透了水的一块儿黑牛毛毯子,踏实的让人心安。地埂背阴处,没有消融的冰雪,露出的一道道白,就像镶嵌在毯子上的银色斑纹,点缀的大气而素雅,雄浑而通透。空气清新,朔风凉爽,是居室里,暖窝窝的人无法体验到的一种享受。

  来到山沟里,是另一番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们就来过这个地方,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漫山嫩绿的小草,烂漫的鲜花。那淙淙的流水声,咩咩的羊叫声,还在耳际回响。

  当时,我们就是冲着这自然的美丽而来的。

  可眼前却是满眼的银白,从沟底一直爬到山坡,从缓缓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巅。如一匹白色的幔,从天上铺展下来。就连西坡上那条蚰蜒小路,也早已没有了坑坑洼洼,犹如盖着厚厚的羊毛毯在沉睡着。坡上的老杨树瘦骨嶙峋,挺拔耸云,裸露的枝条,张开手臂,伸向天空,探向大地,有一种傲然的气势。我想,脱去华丽外衣的肢体,竟是如此的骨气。

  没有了艳丽的装饰,没有了鲜花的馨香,没有了凡夫俗子的奢望,真实的就像脚下的碎石,硬当当的,不含半点的虚伪与夸张,轻浮与奢华。

  这是一个多么的真实啊!我看到了山的灵魂。

  脚踏一条小路,身在半壁悬崖,觉得自己也像那老杨树,沐风而嶙峋。

  突然觉得自己高大起来,心纯净的就像这里的雪,没有半点的污染。精神霎时大振,继续向上,奇观就在惊险之处。

  谁能想到,上到半坡迷失了路。一边是半圆形的梯田,像张开的双臂,搂抱着山体。一边是悬崖、深谷,奇险令人畏惧。

  实在无法再爬了,也不敢再爬了,要是不留神,脚下那么一滑……我有些心虚,汗涔涔的不敢迈步。

  风加大了劲,吹得人都站立不住。

  正要打退堂鼓时,希望出现了,不远处的一条小路如同一条黑色的带子,盘绕而上。

  “这里有路!”

  显然是通往山顶的一条小路,是扫帚扫开的,扫帚的'印子在雪上还留着痕迹。

  既没有羊群的脚印,又没有人走的脚印,是何人扫开的道路?

  这是上帝的一种恩赐,还是人间的一种福祉?

  毋庸置疑,心存感激。继续攀越,否则就有愧于扫路者的用心!

  很顺利的爬到了山顶。此时,风更猛更大了,一身的热气吹的净光,冷气便开始亲昵我们的身体。

  阳光也似乎减弱了它的威力,只是白花花的照着。

  远处山峰连云迭起,远近高低各不相同。雾霭祥云笼罩着山顶,真是蓬莱仙台,瑶池神地。

  烽火台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虽然斑驳陆离,却不失它的高大与伟岸。它沉默的站在山顶,静观人间风云变化。面对眼前的繁华盛世,它一定有着许多的感慨,也有着被冷落的孤寂。

  顶上的枯草迎风瑟缩,还有几只喜鹊在盘飞,在鸣叫。

  明代的长城盘在它的脚下,坍塌的墙垣,裸露的肌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被遗弃后的哀伤。

  我想到了孟姜女哭断万里长城的传说,想到了文人墨客的诗句流出的悲伤,想到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烈,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

  揆古测今,多少血泪,多少牺牲!

  我虽然感到它不该遭遇冷落与凄凉,它是历史的见证,是血与火的岁月的象征,但又不希望它再抖起精神,燃起狼烟。

  站在长城顶上一个宽阔的地带,这里有一个残留物体,与前面的烽火台遥遥相望,也许是垛口的遗迹,也许是瞭望台的部分残存。它低矮、瘦小,有摇摇欲坠之势,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就像一位老人在期盼着常年戍边不归的儿子。一种莫名的苍凉再次袭击着游览者的脊梁。然而,玄幻光下的老人又如披着袈裟的唐三藏。

  夕阳染红了山岗,雪山披上了红衫,白马王子马上变成了窈窕淑女。

  隐藏在阴云后的夕阳,从云缝里投射出玄幻的扑朔迷离的红光!

  左子说:“这叫耶稣光!”

  光照的大千世界是一派的辉煌,一派的和谐与吉祥!

  抬眼远望,无垠的平川尽收眼底,从脚下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天际,村庄如珍珠一般的闪亮,树木像胡须,山如同眉黛,峰峦就像眉黛上的痣一颗。

  雪霁后的冬季,勾起人们另一番的记忆,在这素洁的世界里,泛起“往事越千年”的回忆。伏案疾书,如同赴约于鸿门宴的刀剑,或者四面楚歌的悲哀里。

  故地重游,一切流淌在脉脉的血液里。

  今夕对比,你是否还沉醉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酒缸里?

  不说便罢,欲说还休。走进冬季,走进历史,看不尽的风烟缭绕,阅不尽的人间沧桑。再回首,便是夕阳惨淡,雪山在暮霭中沉梦不语!

  握住纷飞的记忆,让紫陌红尘,展翅高飞,演绎一场荡气回肠的经典!

  缱绻的笔墨,也许会给你留下美好的一页!

散文作文 篇6

  一、故事里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跋涉于人生之路上。在一次船行中小舟遇险,他被迫要放弃一只背囊。在美貌、健康、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之中,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诚信。

  于是小舟继续前行。

  二、故事背后的沉重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隐约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是的,悲哀。

  为了那只轻易被放弃的背囊,更为了那轻易放弃“诚信”的年轻人。

  或者说,为了所有漠视“诚信”的人。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以为诚实守信于己无关,但我知道,拒绝诚信的人生绝对不是一个出色的人生。

  三、故事外的.生活

  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坚墙固壁将自己“安全”地囚禁在一方小小的水泥笼子里。是为了防范什么?或者是为了隐藏什么?当人们残忍地践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好时,究竟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如此多疑与善嫉?当人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旋转着生存时,他们会不会担心自己的眼睛有一天会变成没有情意的金属质?当人们戴着精心打造的假面在人前假笑着走过,他们,又有没有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一点什么?

  诚信呵!那只被遗弃的背囊。

  四、故事里看人生

  前几日偷闲翻了翻报纸。有一则消息说,个人信用不佳者三年内拒绝注册公司、担任企业法人或应聘高层管理人员。

  好!

  看来诚信并不总是被遗忘的角色。

  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所谓人生,即是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与被给予。

  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我的偶像———告诉我:诚信是人生的立足点。

  于是,今天我在这儿写下:诚信是人生的支点,亦是我为人的准则。

  所谓出色人生,即是诚实守信、热爱生活。

散文作文 篇7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的,所有的,所有所有的在春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散文作文 篇8

  正因为梅花经受住了寒风暴雪的考验,才被它的傲骨折服;正因为蝴蝶冲破了蚕茧的束缚,才为那“留连戏蝶”而神往;正因为雄鹰逃过了无数次坠死的惊险,才使我们因它的矫健而感叹,同样,生命亦是如此,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绽放耀眼的光华。

  生命是一条漫流的河,没有点波澜,只是一潭寂静的死水,又有什么意义呢?因而,当我们遇到挫折之时,应该将苦难化为奋斗,把不满表达成信心,将压抑熔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样的生命不是更令人津津乐道吗?

  似乎挫折压抑自古以来就是一柄双刃剑,正如巴尔扎克说的“不幸,是天才进升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正如邰丽华,一次偶然的高烧,从此让她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堕入了无底的深渊,但十五年泪痕浇灌出的“千手观音”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你没有被他耀眼的生命之光灼痛吗?正如洪战辉,一次偶然的家庭变故,从此,13岁的小男孩但担负起了困境中的家庭,担负起了不属于他的责任,但12年里,他由小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道路,生命的火焰是如此的高涨。

  他们的生命都被接种到了压抑的土壤之上,但,正是这样不甘心,不低头的精神,将命运的喉咙扼住,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当贝多芬伸出坚强的大手,敲在命运的锁链的时侯,当阿炳在黑暗里奏响“二泉映月”的'时侯,当史铁生,张海迪用意志抒写传奇的时候,我的心久久地震颤着,生命的光华,不就是这样被燃烧的吗?而那些面对对压力而选择自杀自甘堕落的人在他们的前面,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自卑,更是多么的悲哀。

  塞塞谬斯说:“当压力来临的时刻,我们正好是待发的箭。”不错,适当 的压力刚好是前进的动力,在压力面前,应该将自己锻造成一一支不折不挠的利箭,在那惊天的一刻,绽放出利箭摩擦的光辉。

【散文作文】相关文章:

散文高中作文11-03

精选散文的作文五篇02-11

【精选】散文作文四篇03-07

朱自清经典散文04-01

随感的散文03-28

优秀散文07-24

名家散文07-21

【实用】散文的作文四篇02-14

【热门】散文的作文三篇02-16

【推荐】散文的作文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