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记叙文>教学记叙文

教学记叙文

时间:2022-09-29 09:18:11 记叙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记叙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记叙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记叙文

教学记叙文1

  摘要: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写作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表达上更加规范,记叙文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写作记叙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渐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需重视对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促使其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建立完整的写作思维体系,做到不仅能全面、深刻地阅读记叙文,还能通过记叙文写作抒发情感。本文就如何对初中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能对社会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灵和完整的人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看,一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积累,常常会出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以学生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积极性,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感到困难,归根结底在于其对写作没有兴趣,因此在面对作文任务时有抵触情绪。同时,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作只需凑满字数即可,对写作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虽然能完成作文但质量不高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业余活动时间少,缺乏观察生活的时间,因此,在面对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例如,教师在布置了关于假期生活的记叙文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在素材选择上就开始犯难,目前多数中学生的假期被各类补习、培训占用,真正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即使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假期,也被大量电子产品、游戏充斥,没有丰富的经历,无法描绘出独特的假期生活,当学生遇到写作困难时,对写作的兴趣便逐渐降低,导致在写作中出现更多问题。2.学生积累不够,语言匮乏。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积累多少的方式,只有拥有丰富的积累和经历,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避免出现语言匮乏的状况。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够,除了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太少之外,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也是重要原因。当前有大量现代化方式供学生娱乐放松,热爱阅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市场中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甄别书籍的好坏优劣,因此容易被质量不佳的图书误导。另外,教师在教授写作时通常会教给学生几种写作框架和技巧,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局限视野,难以在写作上有所创新,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3.作文题材失真,联系生活较少。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只有描绘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使文章更具力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的生活经历过少,导致在写作中出现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的情况,同时,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学生在写作中也会产生胡编乱造的现象,缺乏自身的见解及看法,导致写作题材失真。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将自身的经历描写出来,但由于联系生活较少,因此使得作文过于单一,没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学生在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较少,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到尤为困难。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脱离了小学生的幼稚,逐渐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能产生独到的见解,倘若教师能够加以正确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生活,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特征及具体情况入手,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素材。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父爱写作的`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体现父爱的图片、视频等,着重体现父亲的爱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之中的,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从而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可以做到更细致地观察,从细微之处感受父亲的关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设置与写作题材十分贴切的情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写作的重点。同时,当课堂不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时,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更多乐趣,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加积累。如果说作文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学生的积累就是组成这座房子的砖块。倘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积累,在写作过程中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能将作文这座房子盖得高大结实。由此可见,学生保持积累的习惯十分重要。积累的来源有很多,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其中较为简单并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有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增加积累。首先,教师需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之外,也应当尝试涉猎其他领域,以增加自己的积累,同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最后,教师需通过一些活动巩固学生的积累,例如举办读书交流会、在班级内办图书角等,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并互相推荐、分享好的书籍,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叙文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记录,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联系生活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仍然较少,除了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之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的方式已经逐渐电子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启迪、感悟。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生活情况,同时,可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写出从中获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渐提升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甚至能对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看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将记叙内容描绘得更完整,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记叙文写作的教学,采取科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收获知识,感受记叙文写作的乐趣,用写作记录生活、丰富生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云堂,常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xx,12:23-25.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xx,14:19-20.

  [3]李文明.以情趣为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69-70.

  [4]李奎文.初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1:85.

教学记叙文2

  教学目标 :

  1 、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 写人记事 的记叙文的写法;

  2 、启发引导学生在 写人记事 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 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 具 :胶片。

  课时安排 :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作文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 内驱力 。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 33-35 页中的例文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 -- 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 -- 各人谈及自己的 所爱

  事情的结果 --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 5 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 胶片 )

  1 .我的小伙伴。

  2 .童年的一件趣事。

  3 .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 .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 跳山羊 ,结果把脚给崴了。

  5 .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 500 字。

  ④书写工整。

  附 1 :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 交代清楚记叙要素 。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 写话 ,也往往就是 小小记叙文 ,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 什么是记叙的要求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交代清楚记叙要素 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教学记叙文3

  教学目标:

  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必赘笔了。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二、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

  1、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2、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3、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

  四、记叙的详略

  阅读记叙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

  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另外,在记叙文阅读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2.如何概括段意:

  ①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半中心句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

  ②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③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④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⑤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⑥划分该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如果各层次是并列关系,将各层层意合起来就是段意;如果各层之间是偏正关系,比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就要以“正”的部分为重点概括段意。这里实际上是运用复句知识概括段意,即将每一个层次看做一个分句,将全段看做一个复句。

  3.如何归纳全文主题:

  ①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

  ②看末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

  ③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④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⑤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

  例1.(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乙)①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③“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④“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⑤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乙)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表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

  答案:波浪海潮

  2.(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了解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楚。

  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3.(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表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_______节就是间接描写。

  解析:本题要求了解间接描写,首先要清楚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各种音响,表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衬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

  答案:③

  4.(甲)里有7个加“”词语,其中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要求。题目要求找出三个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4个:压、抱、甩、摔,再从这4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来,不足以表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压、甩、摔”符合题意。

  答案:压、甩、摔。

  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

  A.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

  B.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

  C.既有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

  D.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各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惧,“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

  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儿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下面对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解析:甲段描绘的是春雨图,B项中写树叶、小草的绿,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针”,都是间接地写春雨闪亮的特点,此项正确。乙段描写暴风雨到来的过程,C项“乱撞”是写狂风中雨点的情态的,突出了风的猛烈,雨点的急骤,此项也正确。D项“砸”运用得十分准确,突出了雨点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项正确。只有A项不正确,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别恼”是作者提示读者下文要写春雨的特点,这个词并不是写人们对春雨的感情,选项分析不正确。

  答案:A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

  解析:风是无形的,因此,写风主要通过间接描写,即通过写其他事物的情况表现风。甲段是写雨的,字面上没有写风的语句,这就需要从描写雨的语句中寻找与风有关的句子。甲段开始用“密密地斜织着”描写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为什么雨会“斜织”着?显然是因为有风,风吹着细密的雨道,才会出现“斜织”的情态。

  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需从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就可以了,如:青、绿、黄。第二问是要求写出用比喻描绘雨猛烈的词语,解答时,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雨猛烈的比喻句,再从比喻句中找出词语,实际上就是比喻句的喻体。写雨猛烈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就是“箭头”、“瀑布”。

  答案:青绿黄箭头瀑布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是否能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这句话是写闪电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后,露出的是一块或一片,“撕”是将整块东西分成两部分,撕开之后,露出的是一条缝。两个词比较,“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

  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应结合文体来理解。甲段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

  教学反思:

教学记叙文4

  一次试卷评讲课上,评析这样一道题:

  3点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是( )度,再过1小时,时针和分针成( )角。

  在画出钟面图作了评讲之后,华老师问学生:“如果不是问再过1小时,而是说再过1分钟,那么时针和分针成什么角?”学生茫然,三四秒钟之后,有几个学生答:还是钝角。华老师觉得正中下怀,说:“对!哪怕是再过1秒钟,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就会大于90度,所以是钝角!”学生纷纷点头,佩服老师的高明,华老师也有几分自鸣得意。

  下课了,两位同学找到华老师:“华老师,您课上讲错了。”华老师莫名其妙:“怎么会呢?华老师哪儿错了?”“我们算过了……”学生的语气中有些不容置疑。

  华老师凝神静听。“分针比时针走得快,所以再过1分钟,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锐角,不是钝角。”学生的语气十分肯定。

  “哎呀,确实是我错了。”华老师恍然大悟。事后,华老师“狠狠地”把他俩夸奖了一番,并当即表示:第二天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表扬他俩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赠两张名片给他俩,上书:“敬赠我的一题之师!”

教学记叙文5

  总有老师对我说,你上课时你的学生真是自觉,我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大家都有事做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虽然都有机会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可毕竟还有升学的压力,于是几个学期之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成绩会参差不齐,有的会脱颖而出,有的却成了学习上的“困难户”,虽然付出艰辛仍然屈居中下。我们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可好心的老师恨铁不成钢,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个优秀,都能考上重点高中,于是题目做了一次又一次,重点背得滚瓜烂熟了还要默写。殊不知有的学生你就是再让他念三年初中,他们也完不成任务。于是老师慢慢地对达不到目标的学生失去了信心,甚至有放弃的念头,认为自己讲授得如此透彻的内容还不能掌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可老师们往往看不到连语句表达都不完整的学生安排事情却有条不紊,能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能自告奋勇地替老师泡好茶,能对刚批评过他的老师十分热情,真诚地道一声“老师好!”

  我的一位学生蒋勇告诉我,小学一年级时,他的成绩还是数一数二的,到了三年级,成绩退步了,又没人帮忙,一直混到小学毕业。同学简直把他当成白痴,他自己也自得其乐,白痴就白痴吧,这样不必花心思到学习上。上课时老师对他也没什么要求,可以坐在那儿遐想不受惊扰,或者做做小动作不会挨批评,反正老师不管他了,老师眼中只有那些好学生,所谓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讲授的内容自己根本不想听,他的眼中没有我,我为什么心中要有他,要听他讲课的内容?

  从蒋勇陆陆续续传达给我的信息,我的心里沉重极了。老师啊,一个孩子跟你朝夕相处,你怎么可以如此漠然又坦然地让他孤独无助呢?以致他自己也认为是学习上的白痴,是无可救药的。我清晰记得,那天要求学生准备两首诗的默写,他早早地举手,问:“老师,如果不会,罚抄多少次可以完事。”在我的思维里,还不曾想过“罚抄”两个字,我头也不抬回了一句:“十次。”慢慢地抬起头,微笑着说:“不过十次之后,诗还是要默写的`。”当然我的言外之意很显然,罚抄是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的。同学附和着说:那不如早早把它背下来,那多省事。没想到蒋勇却冒出一句:“那不一样,抄诗是不必动脑的,像我这样的脑袋,怎么记得住呢?老师,你说吧,抄多少次我算完成。”

  我走到他身边,俯身问:“这些诗你刚才读了几次,你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反正我不读也知道这是完不成的任务,像我这么笨的脑袋怎么记得住?”

  我依旧不依不饶,不过给了他一个台阶:那这样吧,今天你先默一首,另外的老师给你一个晚上的期限,明早继续,可以吧!他终于妥协了,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好,我默了这一首。它不会太难,其实有几句我已记住了。很快地,学生们完成了任务。而蒋勇花的时间算是中等。

  慢慢地,学生也熟识我的脾性:绝对不会放弃一个学生。于是课堂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回答极其踊跃,虽然有些时候他们像脱了缰的野马,完全不着边际。但我知道,只要他们有这种表达的愿望,逐渐的他们的语言会走向丰富,他们的思维会走向严密,他们的学习习惯会慢慢养成。

教学记叙文6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

  2、补写故事情节;

  3、分析题目含义;

  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

  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提炼法:即提炼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词句。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教学记叙文7

  一、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

  (1)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2)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3)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5)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6)掌握散文、小说的特征

  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阅读”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记叙文的有关知识4教时

  2、记叙文阅读学法指导1教时

  一、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记叙文的特点

  2、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教学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2、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记叙的顺序

  教学知识点: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3、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教学记叙文8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写出人物个性。

  ⑵善用比喻

  ③侧面衬托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课后反思:

教学记叙文9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辅导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三、近年中考语段

  《我的叔叔于勒》——95年:这封信------女婿起疑心。

  《故乡》——96年:(1)环境描写一段(2)我问他景况——吸烟

  93年:非常难——拣择

  98年:这来的便是闰土——说不出话来。

  《变色龙》——97年:拧起眉头——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孔乙己》——98年:分茴香豆情节;排出九文大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喝了半碗

  酒-----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9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叫孔乙己,他脸上------走去

  了。

  三、记叙文考点:

  纵观中考所考记叙文,都具有以下特点:思想内容健康,有较强的道德导引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突出,规范典型。

  其考察角度有以下几点:

  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涵,是否对文章记叙的中心了然于心。其文题的设置常与文章的标题结合在一起。如20xx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一题为: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又如20xx年武汉市题《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的第一题为:这桩诉讼案原因“奇特”在哪里?第二题为: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概括本文主旨。以上所举三题均为最为常见的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命题形式。这种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探寻文章记叙的事件的核心。

  (教师应对学生做如下指导: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急于作出回答。虽然这种问题常在前两题中出现。但在做题时不妨先从其他题目入手,而把这种问题放在最后。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弄懂文章题目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然后进行语言组织,完成答案。)

  2、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个别词句的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考查的词句在文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考生在解释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要符合文章的语言环境。典型考题如20xx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题《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第一题为:请根据语言环境,解释文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20xx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三题为: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20xx年江苏省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中第一题为:第(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7)段中写“母亲的眼中闪过惊喜”。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这几道题或针对词语或针对句子设计题目,要求考生进行正确理解。这些词和句

  子一般来说都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这类题目要把握一个准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也就是说解释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做题步骤是(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句。(2)回到文中,还原词句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3、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掌握。

  对于记叙文而言,描写手法的运用是其最为重要的写作特点。一般来说,凡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手法大多是必考内容。所以考生必须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描写的特征熟记于心。对这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也要牢牢记住。典型考题如20xx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中第四题是:在塑造雒老师形象时,本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0xx年我市试题《担子》第四题为:文章开头部分..

  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0xx年河南省题《选择》第一题为:第(6)段中划线句子属于——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心理。这几道题考查的都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对这样的题目,考生要争取获取满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这类题目,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准确区分各种描写手法,特别要注意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的区别。此外各种描写的作用要记牢,并且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回答其作用。)

  4、考查对文章修辞运用的理解与作用。

  修辞运用在记叙文中必不可少,修辞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修辞有两种,一是词语的铸炼,二是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项内容都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如20xx年海南省题《母亲的纯净水》的第三题为:在“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这句话中,有人说可以将“丑陋”改为“丑恶”。你认为可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0xx年河南省题《今晚入梦》第一题为:第(2)段中作者把————比喻为“祥和的云光”,这个比喻形象的表现了————。20xx年山西省题《捅马蜂窝》的第七题为:文中加“─——”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章理解其运用的妙处。从以上几体可以看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对修辞的考查难度并不大,修辞手法多集中在比喻等最常见的形式上。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辨析词语的修辞效果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意义、色彩、轻重、词性等,既要分析其不同之处,又要分析其相同之处,更要分析出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至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的常规作用,比如比喻的表达作用一般是可以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形象,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度,加强语言的气势。其次要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怎样更形象了,怎样有气势了。)

  5、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检验考生是否对文章的内容掌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考生将叙述的过程写出来,也就是理出文章的脉络。中考中此类考题比较常见,如20xx年山西省考题《捅马蜂窝》的第二题为: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我”捅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20xx年山东威海市题《智慧的美丽》的第二题为:读完全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流泪)。20xx年北京市题《月是故乡明》的第一题为: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那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捉知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此类题从两点入手,一是读透文章内容,弄清所叙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是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前后推理。在上面几例中,需要学生填写的只是整个思路的一部分,学生应根据已知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6、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近年的中考题中,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题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这些题目或引导考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或启发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写作。可以说,这种考题现在已成为各地命题的首选形式。在2003年的考题中,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屡见不鲜。如2003年上海市题《成全一棵树》的第4题为:第17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剧,请你为他设计一段独白。2003年江苏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的第6题为:这篇文章写得

  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200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的第5题为: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想说的话来。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开放性试题要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首先,做这类题不可循规蹈矩,只要不逾越提干的要求,尽可以畅所欲言。其次这类题目想象性较强,考生要根据要求大胆想象,如上面第一例就必须围绕“百感交集”展开想象,何谓“百感”?兴奋、愉悦、苦涩、痛苦等等都有才是百感。写作时就不能只写一种感受。再者,这类题目最讲究个性,讲究语言。在写作是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储备发掘出来,写出文采,写出个性,写出独特。上面第二例中明确指出“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其目的就是要考生尽其所能,考出水平。)

  四、【复习指导】

  针对中考考点,复习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

  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

  容。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第五、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六、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七、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

  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八、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九、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第十、注意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十一、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⑤.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十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去哲尔赛岛旅行的途中,“像平静的大理石桌面的海面”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愉悦心情,而归途中“阴影般的哲尔赛岛”则烘托了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教学记叙文10

  (为了听到来自班级的真实的声音,华老师常常让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给老师提意见,这是学生给华老师的一封信。)

  华老师,您好:

  在批评和建议您之前,我先要对您说的是:这封信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才行哦!

  现在我要批评您了,请您做好思想准备。开学的`第一天,您对我们说过,您不拖课,可您没做到,已有三次。第二,你好像到了更年期,讲课有些啰唆,有时前后颠倒(注:有时华老师讲课故意在前边留一些问题,后面再做处理)。第三,在建议之前,我要说一下,这一条建议我恐怕您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我放在最后。提提神哪!就是希望您少吃一点午饭。为什么我要希望您少吃午饭呢?因为您的肌肉太发达了,每当我有精彩表现,您的手总是要在我头上一拍,那个动作看起来挺轻松,可是真挺痛的,回到座位上要揉半天才行。

  好了,信就写到这里了,星期一见。

  学生:XX20xx年9月27日原来,华老师上课有一个习惯动作,学生回答问题精彩之处,华老师会情不自禁朝他头上拍一下。看了这封信,华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不赞成华老师拍头的举手。”哗——一片小手举起来,原来那个挺“阳刚”的奖赏方式,学生接受不了,在了解到不少学生都有同感时,华老师当众宣布今后不再用这种方式。

教学记叙文11

  有人走在沙滩上,恣意地尽享受碧海蓝天的美景,忆起逐梦的过往;有人站在一片无垠的森林中,一片蓊蓊郁郁映入眼帘,想起青春已在这耽溺的当下流逝;有人唱着曲不成调的歌,一段段回忆在脑海中重现,在歌声中以泪铺陈那闪亮的日子;而我则在一次的失败当中,用“痛”的代价,体会到认错的智慧。

  记得那一次月考,经过考前的悬梁刺股,我信心满满的作答,考题出乎意料的简单,我简直不必思考便能洋洋洒洒的作答,彷佛“下笔有如神助”,不过三、两下子就答完题了!考卷写完后,我不时悠闲的欣赏窗外绿草如茵的清新,想象蓝天白云的惬意,也得意的看着其它同学们一副痛苦挣扎的模样,我的心里不禁发出了窃笑,嘲笑着同学们的驽钝。当他们还在奋勇的作战时,我早已鸣金收兵,准备迎接垂手可得的胜利。

  成绩公布的时刻到了,我满心期待,没想到在拿到考卷时,惊见成绩的我,我不安静、我不安定、我不认输,却企图执着……我的自信心瞬间崩溃,所有的洋洋得意霎时跌落谷底。满江红的分数让我惨遭滑铁卢,我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终于流下了不争气的男儿泪。

  黄昏日暮,残阳依依,天色吐着腥红与惨灰,我拖着失神的影子回家,独自一人坐在床上,秋天的夜里,空气竟透着一丝冰凉,仔细的思索自己落败的原因,除了不断的责怪自己为什么没看清楚题目就草率的下笔,更责怪自己因趾高气昂而失去了致胜的关键,气自己为什么总是如此莽撞?恨自己为何不三思而后行?更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反复检查?不愿反复验算?我在想,我在问,我在反省,也在向骄傲的内在自我认错,我在日记里写下今日“痛”的教训,希望我永远记得那令我难忘的一刻,然后擦干泪水,顺着风向,调整自己,昂扬再起,御风而上。

  想想自己,面对人生的试炼,不都是如此的轻狂吗?第二名的生活哲学,是我自认生活中最高尚的情操!殊不知,这第二名哲学是需要第一名的谦恭,需要第一名的'执着,更需要第一名的智慧。而非我这种只想蜗居在自得意满间的俗人所能领略的智慧。这次的挫折,除了认错之外,让我有了更新一层的领悟,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弯腰是最好的姿势。

  一次失败的教训,一次痛彻心扉的苦楚,一次认错的经验。让我重新、从心面对自己,麦帅为子祈祷文中曾说︰请赐给他谦逊,使他可以永远记住真实伟大的朴实无华,真实智慧的虚怀若谷,和真实力量的温和蕴藉。我终能在这次认错的经验中体会其个中滋味。

教学记叙文12

  本次教学的内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寻找亮点,也就是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教学过程突出了讲练结合。作文教学的复习备考中,想找一个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显得有弄巧成拙之感,但是又毫无办法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有真正的突破。因为文章的写作说实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与对生活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辛酸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因为在初四的记叙文写作中有过系列的训练,这次课主要是强调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重视。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做到像《考试大纲》要求的那样:“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特征。”

教学记叙文13

  从事美术教学这一年,可以说是经历过太多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我至今仍然还记得,正是因为他,使我知道了如何正确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那是我教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讲台前讲课,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名男同学在讲笑话,旁边围着几名学生在小声的说笑着。“又是他”,我当时很生气,他在班级里,也是在全学年里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快步走过去,把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大声的训斥了他几句。谁知他竟然一甩胳膊又坐了下去,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他,将他推到了班级外面,然后关上门继续上课了。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他班上课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都一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而且从此再上我的`课时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时学生们在画画,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的巡视指导着,当走到这名学生桌边的时候,正巧他桌子上的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弯腰把文具盒捡了起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当时认为无足轻重的举动竟改变了我和他。

  又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画画,而他也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出奇的安静,“他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他是那么认真、专心地在完成着这副画,而且画得非常好。我当时很高兴,于是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第一个把他的作业拿到前面进行了展览,同学们也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当我把图画本递给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丝激动和喜悦。

  从此以后,每次我在他班上课,他都表现得非常好,画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我满意,我也总是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且鼓励他参加一些绘画活动的比赛,而每次他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

教学记叙文14

  首先应该有一些规律可循,应该先把文章大体读懂。第二步把题目读懂,很多同学是文章没读懂,题目也没读懂就去做题,肯定做出的题离所规定的答案相去甚远。读懂文章,读懂题目,很多同学是错在这两个地方。题目读懂以后,接下来是找准答题区间,这个题设在文章的第几段,第几行。答题区间找准以后就是顺序答题的原则,命题者出题的时候不会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肯定是按照文章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上走,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首先要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其次要要学会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

  第一要读懂文章。成一边读一边划的习惯,把关键句、重点词划下来。第二要审清楚题。词句的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词句一定和主旨联系起来。第三做题的时候尽量-----(用原来的文章)。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使用文章的原句。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章的核心话题,一个是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它是从哪几个层面,围绕中心话题展开的。

  如果第一个题出在第一段,第二题就在第二段。找准区间以后按照顺序答题的原则往下走。最后在最近区间找答案。题设在哪儿?答案就应该在-------所设题点最近区间。最后以文解文,也就是答案---------就在文章中。很多同学就找不到,一是文章没看懂,二是题目没看懂,三是区间没找准,结果一给答案原来这么简单,读懂文章、读懂题目,找准区间、顺序答案,按照最后区间的原则把答案找到,然后根据要求或者整合或者提炼,最后以文解文,用文中的信息解答提出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记叙文阅读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

  祝考试顺利。

教学记叙文15

  记叙文的写作应该注重“以情感人”。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类的作文干瘪枯燥,甚至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这种情感的贫乏,使学生作品既无文采,又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记叙文教学,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好作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记叙文写作要体现“生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核,这一理念也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守的准绳。众所周知,作文是最富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与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走生活化的道路,寻找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那么,怎样才能在记叙文教学中落实好“生本”理念呢?笔者认为: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寻找记叙文写作“源头活水”的必由之路。

  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即使有一点生活的感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和“源”应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生活即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三、重情理事的思辨,拒绝记叙文写作的平庸肤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记叙文写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思辨,有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味,有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情趣,才能走出平庸和肤浅。正如有人说:“作文就是要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作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使文章承载深邃的思想,不至于停留在对生活表象的描述,显得苍白与肤浅。

  还是在这次以“家乡景,家乡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写家乡人的时候,能抓住人物共同的特点,大处着笔,重点勾勒,最好能对人物做深刻的思考,写出家乡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有同学以《我眼中的家乡农民》为题,写出了眼里这样的家乡人:

  “……家乡农民不知何是情人节,何是圣诞节,他们只晓得一年就只有这样一个令人最高兴的节日,他们得好好备备,即使吃不了那么多喝不了那么多,但年三十儿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备好了,一家比一家备得齐全。然后整个正月男女老少都围在向阳的墙根里扎堆儿,老少爷们儿拿着“牛九”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兴起,便当着众人吼一段秦腔,粗犷的声音冲出荒芜的戈壁滩,回荡在大地上。女人则拿着针线活儿唠家常,说谁谁谁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谁家的收成不错……鸡毛蒜皮的事儿唠得乐此不疲。”

  家乡农民毫无顾忌地快乐着,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日子,而非外人眼中的简单,穷,他们用一个正月养精蓄锐,等待来年重新焕发光彩。”

  正是由于生活的观察多了,情、理、事的思辨多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值得一看,才耐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唯有饱含真挚浓郁之情,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生活,发掘出生活中蕴蓄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四、依靠生活的积累,抒写“独抒性灵”的记叙文

  首先,要鼓励学生观察并抒写生活。作文之“源头”,是一种积累,它来自于生活。正如有人说:“作文的动机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生活的情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在律动的同时,忍不住产生一种‘我要表达’的冲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情趣。

  其次,要养成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景,层出不穷的事,只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正如茅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笔头熟练,素材丰富,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有米下锅,减轻写作的难度。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表达。作文要有生活可写,更要写出自己,这才是“生本”理念下的作文作品。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空间都是极具个性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体验也就不同。即使学生经历相同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情感、阅历、个性等的差异,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教学中只要学生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就应该给予肯定。表达也是一样,老师不应对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予以棒杀,更不要对学生的作文形式过多地予以限制,要尊重并激活他们的语言,鼓励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起码的要求。

【教学记叙文】相关文章:

“让”记叙文02-08

经典的记叙文10-31

随想记叙文12-07

卡片记叙文12-07

今天记叙文03-19

梅花记叙文03-19

以和为贵记叙文03-22

赛跑记叙文03-16

爱心记叙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