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时间:2023-09-10 12:4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孩子,你慢慢来,不要为生活中的一些障碍而烦恼;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过快地奔跑,小心别跌跤。作家妈妈龙应台为自己的俩个儿子写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微不至、浓浓的母爱。

  大儿子安安,任性而聪明,能充分地“活学活用”,读了水浒就去“打劫”巧克力,听了童话就学猎人“射杀”小伙伴。但是当弟弟出生后,安安就变得不再听话,让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到最后,安安还是接受了弟弟。二儿子飞飞,热爱神气的巴士,其活跃、直爽的性格逗人发笑,因为生了他的金发小“女友”的气,而黏着妈妈,结果语出惊人,令人喷饭。家有活宝,而且是两个坏坏的小活宝,难以让人忘怀。可爱的中德混血小兄弟,就是妈妈写作灵感的源头。

  孩子,你慢慢来,当心路上的磕磕绊绊;孩子,你慢慢来,请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爱。《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的故事,充满了乐趣和欢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书中蕴藏的道理。

  孩子,不用急,长长的人生路,你只有慢慢来,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真谛。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华人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孩子你慢慢来》,心里隐隐作痛。

  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会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推或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长者,人人都怀着爱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于是乎,孩子们变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

  经常听到周围年轻的家长叫苦,暑假里只有天天送孩子去学这学那的功夫,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试问:年纪小小,有这么多的.学习真的有用吗?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还继续每天每夜地在每个学校或每个家庭中发生。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

  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听到这首《慢慢来比较快》时,我不禁想起了龙应台写的教育小说《孩子你慢慢来》。

  这部小说以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介绍了龙应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在书中,龙应台因为注意到了童话中的残酷暴力,而后不给孩子看童话;因为“精英幼稚园”的规矩多、课程多,所以不让孩子上这所幼稚园……龙应台与孩子彼此尊重,不过早地严格要求孩子,凡事都求慢慢拿来,从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这本书的.卷首语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是啊,凡事都得慢慢来。当你学骑自行车摔跤时,请沉住气,慢慢来,要不怕吃苦,不怕疼痛,你终究能学会;当你考试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请沉住气,慢慢来,要发奋学习,弄懂难题,你就会取得好成绩;当你比赛失败的时候,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继续加油努力,在下一次的比赛中,你会取得胜利!

  生活就是这样,困难坎坷都是家常便饭,就要看你怎么面对。每当你遇到了困难,都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我,不着急,慢慢来,一定能成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很早就听过,提起龙应台,第一反应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会以为那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散文。这里的龙应台全然没有《野火集》里的忧国忧民,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共鸣,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龙女士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会流露出一点女性独有的笔调,但是看她的文章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个男作家写的。而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女性的感受,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这个暑假,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作者龙应台让我了解到小孩安安从婴儿到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这本书讲述了小孩安安在八个月大时,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奇妙的东西就会问爸爸妈妈,但不太会说话,就抱着他们的裤腿,指着那样东西咿呀作声,家长就会告诉他答案。看见一些小东西,只要家长不阻止,安安就会好奇地放进嘴里“品尝”。在安安的'成长过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学会了瑞语、英语和中文,让爸妈惊叹不已。当他五岁时,想把二十几只桃红色的玫瑰编上一个蝴蝶结,可他绕来绕去,怎么也编不起来,可他还是继续编。

  安安的童年在龙应台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和美好。我们也是一样,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不懂的东西我们都想尝试去做、去学。现在,三年级学完了,准备踏入中高段。在中高段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马虎,不会的题目一定要钻研到底,不浪费一节课。成绩如下降,一定不能气馁,找出原因,继续努力,要像安安那样克服,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沉下心来,想办法予以解决。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

  我看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她是从做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一篇文章,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钦佩她教育孩子的大智。

  我最欣赏她在教育孩子身上,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孩子自主成长。看着看着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了一个做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还有在让孩子看书时,非常严格的选择,而不是随意地让孩子看的,可见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真实有智慧,读后《孩子你慢慢来》,我对自己说:我能不能不当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能不能经常给孩子不经思索的热爱,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成长?

  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让孩子在充满鼓励的沃土中成长?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7

  那还是一个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虽然是女作家龙应台写给两个混血儿子的成长故事,但是作为教师不能不好好看一看。

  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8

  总会有个天使因你而来 ,并让你明白生命全部的意义!有没有想过,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而我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我们总是说我们在无条件的爱着孩子,其实孩子更是无条件的爱着我们,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脾气,事过之后依然天真无邪的'对我们微笑,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错误,事过之后依然会紧紧的拥抱我们。孩子会毫无吝啬的,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喜爱、笑容。虽然也有被气着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家长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9

  十九岁的华安,十五岁的华飞为龙应台改版重出这本书写下了对母亲想说的话“跋”,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序”。

  想回忆一下快乐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吗,这本书至少可以帮你暂时忘掉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当下,做一回三四个小时的神仙,就当坐禅打座吧!

  当我翻读这本书时,似乎感觉它正一点一点打开我的童年记忆库,里面的脚印深深浅浅,在深的脚印场处,还能挖出一点残尘的信息。最有趣的是我给鸡做手术。那一天放学回家(小学五年级),我看到我们家的一只鸡待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发愣。我赶它,它不跑,我抓它,它也不叫唤。一摸它的`鸡食盹,胀鼓鼓的。我想不好了,鸡中毒了!鸡跑到生产队的地里偷吃了拌了农药的麦子。

  我对奶奶说,这只鸡快不行了。奶奶说,怎么办?我说让我试试。我拿了一把剪刀,先把鸡食盹周围的毛拔掉,剪开鸡皮,又把鸡的胃剪开一个口子,把胃里面的东西清理干净。然后用一根缝衣针线,先里后外把剪开的刀口缝好,整个过程鸡没有叫唤过。第二天这只鸡又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了。这是六十年代发生的事了!农村有一句土话叫做鸡皮狗骨,说的是鸡的皮破了会自己愈合,狗的骨头断了自己也会愈合。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作者龙应台用浓重的笔墨和一张张引人深思的照片让我了解到小孩安安从婴儿到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这本书讲述了小孩安安在八个月大时,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奇妙的东西就会问爸爸妈妈,但不太会说话,就抱着他们的裤腿,指着那样东西咿呀作声,家长就会告诉他答案。看见一些小东西,只要家长不阻止,安安就会好奇地放进嘴里“品尝”。在安安的成长过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学会了瑞语、英语和中文,让爸妈惊叹不已。当他五岁时,想把二十几只桃红色的玫瑰编上一个蝴蝶结,可他绕来绕去,怎么也编不起来,可他还是继续编。

  安安的童年在龙应台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和美好。我们也是一样,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不懂的东西我们都想尝试去做、去学。现在,四年级学完了,准备踏入高段。在高段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马虎,不会的题目一定要钻研到底,不浪费一节课。成绩如下降,一定不能气馁,找出原因,继续努力,要像安安那样克服,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沉下心来,想办法予以解决。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1

  这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一直想看的一本书。龙应台用作家的笔加上母亲的爱,用心记录下了两个孩子——华安和华飞成长过程的许多精彩片段,充满了乐趣又发人深思。

  初当父母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凡事快人一步,没有谁能从容地说:孩子,你慢慢来,爸爸妈妈愿意等。恰恰相反的是,我们都等不及:我们把三岁的孩子早早送进幼儿园、我们强迫孩子记忆各种诗词歌赋,我们对孩子按我们的标准判断对错,等等。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中的很多父母其实就是将自己做不到的事,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很可怜,父母很悲哀!

  陪伴孩子的成长是一段宝贵的经历,看过这本书的父母,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我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啊:总会在不经意之中给你惊喜,在无意的'话语中给你欢笑。孩子与我们亲密相处的时间很短暂,因为长大了也就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要学会驻足,学会给孩子时间,虽然“这很难,难极了”。

  最后,引用书中华安所写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2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我从《孩子你慢慢来》的封面上摘抄下来的。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的故事。这个母亲很温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错,她也不打不骂,只是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向别人道歉。

  长长的路,需要我们慢慢的走。万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可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现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不想让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给我们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并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反而毁了我们的天真烂漫。

  而书中的母亲,教育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尽力就行了。有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给他们一点自己的空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3

  看了《给安德烈的信》被龙应台与儿子的相处模式吸引

  大概这就是我想要的与睿智母亲的相处方式吧

  读完这本

  我有点怀疑

  这是真的

  还是带有虚化的呢?

  小小的安德烈真的'是这样被如此直白 大胆的认知人类的器官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才

  身为长女,我有一个小我十岁的妹妹

  所以我懂得小小的安德烈的愤怒 无助

  人生三书,看完这三本

  估计我会非常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吧

  表妹小考全校第二,全县前五,小姨很很很开心,到处找人说要把表妹安排到认识的老师班上去,但表妹的成绩真的太显眼,谁都不肯放,小姨愁了。“为什么就一定要在他那里学习呢?我看表妹在他那学还不一定会越来越好。”最终小姨不管分班的事了,但又被舅舅怂恿,要送去吉安读书啊,这么好的成绩,留县里干嘛。

  “去更好的受教育的市区就真的好吗?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是待在充满亲情的这里好吧。”

  左邻右舍都在拿现成的某某某的儿子、女儿的例子来说去市区读书不一定好

  “小姨,你到底问过表妹自己的想法没有?”

  最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自己想,不要把孩子思考的权利剥夺了,好吗?!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长大后,明白自己的目标,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心甘情愿,而不是被动不愿。

  马上大四的我,可能要从事教师的我,身为一个没有文化、强蛮又无助的母亲的女儿,此刻,最最深刻的感悟如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4

  这个周末,我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光听名字,感觉这本书是写给大人们看的,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翻开书,我才觉得这本书哪个年龄看都能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母亲。在安安的一个朋友偷东西的时候,龙应台并没有像大部分母亲一样告诉他朋友的家长,让他的家长骂他一顿,让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不在跟他玩。她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她孩子的`朋友,让他明白不能偷别人的东西。

  安安喜欢听故事,他听完了一百回《西游记》,开始听《水浒传》。他和弗瑞第学着书里面的人物在路边“打家劫舍”了一位好脾气老人,拿到了许多巧克力,然后向妈妈炫耀自己的“功绩”……这些有趣的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这本书是龙应台十五年前以一位母亲的经验写下的,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

  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内心纠结的过程。一边,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更多的安安的成长趣事;一边,我又担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丽就如昙花一现。后来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过渡到最后,毫无察觉。因为,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安安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说的结束也就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结局。而我也不再惧怕美丽就这样被画上句点,因为我知道,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我想要在大学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看更多自己喜欢的作品。毕竟毕业后,无论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好,我可能都不再有这样好的机会和心境来品味这些简单朴实的文字。

  或许那时,我会整天埋在学生的作业里忙着批改;又或许,我会没日没夜地忙于搜集各种数据信息,然后废寝忘食地写学术论文和分析报告。这样的心情有点趁年轻赶紧游戏人生的感觉,可是谁也没法说这有什么不好。我知道,没有哪个应聘者会把自己看过几部童话、几部亲情故事写进工作简历,也没有哪位学者会把童话里的故事当作论证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看起来,即使是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是无用的。可是,什么才是有用的呢?很多时候很多人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谁又能看清真谛在世界哪个角落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我读安安和妈妈的故事将续于《亲爱的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