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7-18 12:53: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秀)读《红楼梦》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创造出了《红楼梦》,书中提到的那时还是封建社会,还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主要写的.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书中让我最感慨的地方,就是开头和结尾了。开头,贾家是多么的有权有势有钱,但是大部分男人却在外面惹事生非、仗势欺人,花天酒地。就像贾赦,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人都那么老了,还要娶鸳鸯。贾府的胡作非为和花天酒地是造成后来贾府败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结局很悲惨也是一定的了。

  妈妈让我把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这四人每个人的名字中的一个字连起来读,我想,总不可能是春春春春嘛,那就是名字的前一个字连在一起读了,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元迎探惜?”嗯,不就是“原应叹息”吗?这就是四姐妹的命运吗?唉!《红楼梦》里还有谐音暗语呀!贾元春在宫中生病死了,迎春被丈夫打死了,探春远嫁他乡了,惜春出家了,她们都不能由自己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的结局真是值得我们悲叹啊!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我要好好品读。

读《红楼梦》有感2

  绿竹斑斑渐黄昏,相思无寄几度闻。寒塘至今度鹤影,冷月何时葬花魂。 ——题记

  细雨斜织的夜晚,不喧闹,只有那雨水与芭蕉碰撞的声音,只有那千百竿潇湘竹随风摇摆的声音。透过纸窗,黯淡的烛火闪烁,一女子在蜡烛旁持书静看。“咳咳咳”一阵咳嗽声打破雨夜的寂静,随后,依然是那淅淅沥沥的安静,依然是单薄、孤独的身影……

  她就是《红楼梦》中最柔弱,最多泪的潇湘妃子——林黛玉。

  “潇湘馆”是黛玉的住处。“一带粉坦,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有大株梨花并芭蕉”,而忧愁芭蕉与清高翠竹正与黛玉性情相符。

  有人说黛玉就像寒冷的雪莲,美丽却孤傲,冰冷。可黛玉真是如此吗?没错,黛玉有时说话带刺,令人难相处,但她也有热心的一面啊!就比如说,在香菱想学诗时,宝钗对香菱说学诗并无大用,不要过于认真,而黛玉不同,她认认真真地教香菱学诗,并把王右丞的全集借给香菱,让她去揣摩,帮她分析诗句。可见黛玉比宝钗待人更简单,纯真。

  黛玉就像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诗如其人,她的诗也是超凡脱俗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将白海棠的素静优雅写到了极致。香帕墨迹,留下了“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的优美诗句。

  一阵风吹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的满身满地皆是花片。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收拾起落花,不由感花伤己,在花冢哭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啊,这纷飞的单薄花瓣,不正像黛玉孤苦的身世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难道从这儿,曹雪芹就已为黛玉的“红消香断”埋下伏笔了吗?欠泪的,泪已还后,苦绛珠也该魂归离恨天了吧!

  如此简单、如仙的女子,匆匆结束了她的一生,也许是凡间太多尘,仙子不属于这“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吧?

  读完《红楼梦》黛玉的一颦一笑,一泪一喜都让我难以释怀。我读黛玉,读的是一种孤傲、一种气质,一种绝俗,一种灵动。面对封建社会的枷锁,黛玉以泪默默反抗,哭得像桃核一样的眼中,充满了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对爱情的追求……

  黛玉仙珠,我多想更多的了解你……

读《红楼梦》有感3

  偶然翻开《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来来回回,隐约听到娇弱的喘息声,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丝憔悴却依然迷人。她落泪是因为她难过。只有放纵的哭过,笑容才会更灿烂。闭上眼,仿佛看见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泪光。

  常有人说黛玉“小气”甚至“心胸狭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一切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以至于失了分寸,我认为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所以,在她心情不好的某个瞬间,她就像走丢的小孩没有了分寸。而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只会被她狠狠的'驳回,却是无心的。不是因为不能接受宝玉的问候,而是太难受。于是她只能用诗来发泄她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每当读到她的诗时,总有沁人肺腑的感觉。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犹如一把锋利的好刀刃,深深地插入了读者心中,让人有种窒息的幻觉,只觉得无形中让人掐住了喉咙,挥之不去的伤感。只能极不情愿的放下书,慢慢地让人平静下来。记得她的《素花吟》:“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犹如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成 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对宝玉太痴情,她的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却笑着喊:“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我合上书,想要把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读《红楼梦》有感4

  《红楼梦》看似含泪的书画,实则包罗万象。有人说很无聊,但也不过是百年佳作。恐怕光有爱是不够的。它对细节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印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

  这个多年来一直奢侈的家庭最终还是结束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黛玉,更不能忘记宝玉。“一个是袁朗元仙,一个是美玉无瑕。如果说没有什么奇怪的缘分,这辈子还会再遇到他。如果说有一种奇怪的缘分,我们的烦恼怎么可能最终消失?一个是白忙活,一个是白着急。一个是水里的月亮,一个是镜子里的花。想想你的眼睛里能有多少泪水,你怎么能忍受秋天流到冬天的尽头,春天流到夏天!”我这辈子为他流泪,最后,因为他的抑郁症而死。敢爱敢恨,可是世人的眼光。他也是,为她痴狂,最后剃了她的头发出家,放弃了她一生的心痛。祝来世,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我最爱凤姐。她虽然轰轰烈烈,但也潇洒。“机关太聪明了,算叫命!死之前,我的心碎了,死了之后,我空虚了。有钱比有钱好,但最好有一个。这是一种浪费,是一颗半条命的心;彼此喜欢,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梦。突然之间,好像一栋楼要塌了,又好像一盏灯要灭了。耶!一种喜悦和悲伤。叹天下难定!”有无数的器官,交织着悲喜。快乐,悲伤,命运,永远。

  其实《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的.微型小说。它深刻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关系的画面,描绘了各种阶级、政治集团、各种伦理道德和矛盾。是封建社会的集中反应,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我佩服曹雪芹的精神。这部小说似乎也是曹雪芹的自传。他的坎坷人生就像一本小说。小说中反映了各种无奈和愤慨。

读《红楼梦》有感5

  秋已尽,风轻过,日犹长。书卷历历重翻,浅吟、低唱:一个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究竟谁是谁的劫?

  《红楼梦》一书揭露与批判了众多:社会重用男才,封建制度的加深。使曹雪芹对于社会愈加失望,看破了世事的洒脱与伤感。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一个个转折点,让整本小说充满了压抑感。对于红楼梦有许多感想,但作为俗人的我关心一切的俗事——宝黛之情。

  有一个观点:重新再读一遍你所读过的书,需要勇气。或许,你将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论点。对于经典文化的肤浅的阅读,生活阅历的不足,文化底蕴的不够深厚。有一个至今想来都可笑的观点:相爱的人一定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结局一定会幸福圆满。当时的自己没有分析复杂的社会背景家族关系,错中复杂的家庭关系等等一切诸多的原因。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是黛玉在三十八回之时所写。世人皆用不同的花来形容黛玉,但是我认为黛玉自己笔下的菊花更可以体现她自身的一切。咏菊之人,爱菊之人,感菊之人,又何其之多呢?陶渊明墨下柳体的菊也与高傲的她不正一样吗?一样的淡泊疏野,一样的孤标傲世。世人皆评她“心胸狭窄”可是有谁明白她背后的深情。多少次惊鸿一梦,多少个日夜梦呓,多少个春秋的无奈。梦中的那个男子是黛玉见过最有少年气的人,在她心中是那种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老,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的少年。但是,一切的一切,制度、习俗、本性让他们越走越远。黛玉的生性多疑,但是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之少。让本是一颗心的每个人,生出了两颗心。她该用什么来宣泄一切?宣泄她对于那个少年如涓涓流水般的.爱意?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背后的痛,背后无限的爱与悲凉。让人不经心痛这样的女子。他的孤傲脱俗有谁懂,有谁怜。她对于爱情的求而不得:葬花,葬花,葬的恐怕还有在这个封建社会被扼杀的爱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凄凄惨惨,惨惨凄凄。太过于执着,反而成了一种梦魇。奈何不过世事:苦珠魂归离恨天。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

  朱唇似启,也许她的话还有许多。但宝玉从此再也听不真切。少女眼中的倾世桃花,口中的珠讥妙语,刹那之间,停止与永恒。心心之间,念念之远。梦回深处,是否会脱口而出:我愿与君绝。

读《红楼梦》有感6

  贾宝玉是封建时代的一股清流,但终归假宝玉难成真宝玉。

  虽身处封建时代,但宝玉终归有自己的光芒。离经叛道身居狂禅之列。豪门王族的第一继承人,竟然公开对所有人都认可的价值观进行赤裸裸的批判,在第三十六回,贾宝玉这样评价当时的社会时政: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贾宝玉此举可谓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反对,更像他身为豪门王族却说出此等言论足以体现他对官场的厌恶,其虽身居万花丛中,但他的清醒及超前的社会认知是《红楼梦》当中其他人所不及的。

  平等待人,动人心弦。在贾宝玉身上,还充分体现了平等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民主意识的强烈愤慨。贾宝玉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许多人总是认为这句话所体现出的是,作为纨绔子弟的贾宝玉对女性的崇拜以及带有些许好色之徒的油腔滑调。但是若是从当时大环境来进行看待,而从贾宝玉对待社会底层的丫鬟以及戏子的态度上,能看出贾宝玉心中的民主意识。何况,贾宝玉对自己丫鬟和他的玩笑分寸从没都是持有包容,甚至是纵容的姿态。而薛蟠等人,女子的身份在其心中可谓是如同衣物一般,随意抢夺,抛弃。由此宝玉男女平等这一观亦十分超前的,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残害的强烈批判。但纵使宝玉有超前的社会认知,还是没有摆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谚言。假宝玉终归难成真宝玉。

  贾宝玉将自己身边的所有既定的东西进行了全盘否定,但是他心中又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他曾在第三十三回中这样说道: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可是,贾宝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忘了自己所谓的读书写字吟诗作赋的生活,其实正是他否定的家庭才能带给他。在第三回中有首诗这样写道:“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些话正是对贾宝玉消极不现实的人生观的具体描述。宝玉看《西厢记》、《牡丹亭》,为何还偷偷摸摸的如果说,贾宝玉具有很强的叛逆思维,但是当他在家里长辈面前,却又表现的切切诺诺,特别是在父亲面前,更不敢多说一句话,所以说贾宝玉思想超前也逃不了封建大时代的束缚。

  总而言之贾宝玉虽有超前的观念,但在这封建大时代的染缸中他也不能避免被沾染,所以贾宝玉终难成真宝玉。

读《红楼梦》有感7

  多年前读过红楼,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没有琼瑶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梦来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渐老,琼瑶书籍亦如嚼过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 ,越嚼越香,越看爱看,早晚不舍。

  首先我认识到这本书不只简单地写些你情我爱。它涉及到 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时候又没有电脑,这个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实实地让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书又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还说后人专门有研究红学的,真是不为过啊,不为过。

  尤其是小说语言艺术魅力的成功驾权,不愧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仅仅三言两语就把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注: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例如刘姥姥一进贾府见王熙凤,那“凤姐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周瑞家的和刘姥姥站了一会子凤姐不问不敢打招呼,足见凤姐平时在贾府的威严和厉害。凤姐见刘姥姥“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这时的刘姥姥已经在地下拜了几拜,刘姥姥够机灵的,迅速能看准形式找对在家做主的人。最好笑的是,刘姥姥还没有开口求接济,这凤姐先哭半天穷,可见凤姐心计多手腕灵活。一来一去笔墨不多,人物性格尽显突出,让读者感到人物可见可摸。

  红楼内涵精深,但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也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读《红楼梦》有感8

  从《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年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成了人们熟悉的人物。人们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对王熙凤又爱又恨。打开《红楼梦》,就是打开了一个熙来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主人公。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两个人想做“变性手术”,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宝玉。究其原因,正如宝玉自己所说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叛逆,但在宝玉看来,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了。并且他只求过那种随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他才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贾宝玉是中国的第一个‘亚当’。”从某些方面看,宝玉的这种性格反应了人性解放、个性自一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泪美人”林黛玉赚取了读者太多的眼泪。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爱与美的世界,从至纯至美的'“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她非常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借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至。

  林黛玉的才气的确过人。但是她不知道当时社会需要“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赏风月、做诗词不过是贵族小一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更别说让女子自一由恋爱了。所以宝黛的爱情虽然天真、无邪,但却注定是一个悲剧。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和对尘世的悲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掉陷渠沟。”的誓言。

  薛宝钗则是一位封建道德礼法的自觉恪守者。天资聪颖的她知道自己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无论怎样反抗,最终都要以失败告终,所以她养成了一种罕言没语但却八面玲珑的个性。他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几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仅人缘好,才智也高,以为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便经常把自己的才干掩藏起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未来夫婿身上。无奈,贾宝玉无论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话,所以,在议婚的时候,她开始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可见,贾宝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选。

  《红楼梦》全书描写了以反抗封建思想为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统治集一团一的无能。也许,曹雪芹做梦也想不到当年禁止发行的《红楼梦》在今天是这样的红火。

读《红楼梦》有感9

  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对柯青的家世和出身风光的描写,只用了简短晦涩的文字:她是卫所生的更夫秦邦业抚养的弃婴。她的小名是,台湾人都很漂亮,她的元素和贾家有些纠葛,配得上和贾蓉结婚。这与贾氏家族极其看重血缘和权势,娶媳妇的标准极不相容。况且宁国府的贾蓉已经传了三代,婚姻还能当儿戏吗?

  只凭美貌,宁国府绝对不可能成为无足轻重的重要人物,“描写如黛玉如宝钗,却无黛玉之疾,可与婉约的宝钗相提并论”。但是,她“能够尊重世界上的老一辈,接近世界上的下等人,充满圆润和完美,赢得了贾等人的青睐”。

  第十三回,死封龙禁尉侍郎王熙凤,写了在京师出殡的特写。通过巨大的场面和一丝不苟的细节,浓妆被轻轻涂抹,她使用的棺材,“这原本是钟毅王子用来翻剧的”,体现了她不同寻常的身份。这样的`富贵不是贾蓉的老婆能承受的。

  看看他的闺房。“当天武则天的镜室里有一面宝镜,上面有一个金盘,上面有飞燕站着跳舞。盘子里装满了安禄山扔过来的木瓜,伤了太多牛奶。上面是寿长公主与张殿下的卧榻,上吊的是同昌公主所作的帐。”曹翁用夸张的描述展现了柯青的显贵和奢华,各种这样的描述可以肯定她不仅仅是把孩子遗弃在保健屋。

  《红楼梦》年,史湘云有诗说“日月照天地”。老师刘认为这句话恰逢当时的政局,而笔下人物的原型很可能是被抛弃的康熙朝太子之女,“太子翻剧年”。

  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么优雅、纤细、浪漫的陌生女孩?很多人排斥秦可卿,最看不起的是她和公公的黑幕攀灰。还有人曲解了红楼,红楼为秦可卿红杏出墙提供了很多理由。他们认为没有成立基金会的理由。像秦可卿这样一个陌生的女孩,在婀娜多姿的外形下,一定藏着一颗忧伤漂泊的心,那是那么的迷人和爱抚。在她多愁善感的表面下,隐藏着这种无奈的徘徊,更令人心碎。被华丽包裹的感情伤害比黑暗伤害更感人。

读《红楼梦》有感10

  《枉凝眉》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讲“黛玉葬花”,我阅尽《红楼梦》,却唯独对这一章情有独钟,令我魂牵梦绕。这一段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展现无遗,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着这首诗,我的心仿佛震动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她与宝玉相爱,却只留下凄苦。本是两对打不散鸳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可是天不由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人缘不好,却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所有人都离她远去,不愿搭理她。由此,命运的天平加速倾斜,倾向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宝玉与黛玉二人错失挚爱。黛玉含泪而终,含恨而去,而宝玉也变得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黛玉的惨剧,正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舆论导致的,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伤怀的人物,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还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样饱受折磨,在苦难中挣扎。”曹雪芹是否也将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黛玉”的身上呢?这只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读《红楼梦》有感11

  读了《红楼梦》不禁感叹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对文字强大的驾驭能力。可以说,阅读过程如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个人物、一场盛宴,小到一个人名、一盘菜肴,都无一不掩埋着作者的深厚寓意。过程是充满乐趣的,却也是艰辛的。

  全书如一部百科全书,作者通过书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读者传递着各种信息。革命家说:《红楼梦》是阶级斗争;政治家说:《红楼梦》是“挂羊头卖狗肉”;史学家说:《红楼梦》是家族兴衰。;社会学家说:《红楼梦》是“三教九流”;经济学家说:《红楼梦》是管理全书;红学家说:《红楼梦》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说:《红楼梦》是“夺命三郎”;小说家说:《红楼梦》是“黄山归来不看岳”;大画家说:《红楼梦》是浓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见仁见智。

  对《红楼梦》评价很多,个人见解也不同,可以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话讲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读《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或许便是小说拉开前的缩影。《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第一回的回目。假如没有兴趣读完全部,会不会以为甄士隐与贾雨村便是书中的主角?哪有什么贾宝玉的影子啊。这回小说,没有说到贾府的故事,只有一个梦,甄士隐的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引发的引子,在姑苏阊门十里街人情巷葫芦庙旁展开。

  这位甄士隐老先生算是当地望族,家中人不多,老两口只养了一个女儿。家中有一些佣人使唤。老先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梦见了神秘的一僧一道,带着一块刻满了字的“通灵宝玉”,他请求看看,只看到了通灵宝玉四个字,更多的字却是一个没有看到便跟着僧道两人到了太虚幻境牌坊前。那块玉被讨要回去。他想跟进幻境,被响声惊醒,依旧还是热热时光。这梦很有想象力,是真的吗?

  被惊醒了的甄士隐,转脸看到奶妈抱着他的女儿,粉妆玉琢的小英莲。这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孩子。自己抱过来了。正好这时又过来一僧一道。他那个浪漫的梦,被惊醒时忘掉了大半。这时候好像第一次遇到僧道。僧,癞头跣脚;道,跛足蓬头。假如谁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僧道,肯定不会多看一眼。和尚看甄士隐抱着孩子,居然大哭起来:“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这样的疯话,又有谁愿意听?甄士隐,书中说将真事隐去之意。这个下午发生在甄士隐身上的事儿,哪一件是真的?

  后来,甄士隐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不得不接受。转年到了正月十五,家人带着孩子出去看灯,不曾想将孩子丢了。家人逃走了,留下甄士隐夫妇每日痛苦。又过了两个月,隔壁葫芦庙炸贡品,居然失火。大火烧掉了甄士隐的所有家产,两口子无奈投奔岳父母。那个名叫封肃的老丈人,可能是风俗所致,对女儿女婿不甚好。他甚至半抢半骗地掠去了女婿家变卖田产的银子。真是人情纸薄!

  伤心失意的甄士隐,眼看活不长了。某天,他一个人拄着拐杖闲溜达,竟然又看到一个跛足道人。那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不是好,就是了”的言词。这段话到是合了万念俱灰的甄士隐的心境。甄士隐与跛足道人对上了话,还自告奋勇地为那些“好、了”作注。注解完毕,跟着跛足道人扬长而去。

  这是甄士隐的'故事,真事隐去的故事。甄士隐走了,甄家娘子只得在娘家苦熬岁月。新任太爷上任了。这位太爷名叫贾雨村,曾经潦倒地寄住在葫芦庙里被甄士隐救助过。贾雨村一表人才,不同于甄士隐的老迈年高。他心怀大志苦于没有银子。甄士隐的帮助,给了他龙回大海鸟飞天空的机会。如今,贾雨村回来了。而贾雨村再没有机会报答他的恩人甄士隐。贾雨村的表演,明明是世相,放在今天同样有市场。作者偏偏说是假语村言。

  甄士隐的退场与贾雨村的登场,可见得真,真的很难。唯有假,才能活跃,才能步步高升!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两个人的故事。后面徐徐拉开的大幕,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是真还是假?

读《红楼梦》有感13

  满纸的荒唐言,写就了一部传世经典,一把辛酸泪,流尽了晚清的兴衰,多彩的世俗。

  三年前

  只若初见、初读,有太多的不解,这样一本传世名著,有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热闹,太多的悲凉。

  记得刘姥姥,记得贵族豪门的丑恶的笑声,惊叹曹雪芹先生的笔墨,惊叹这一传奇的.神韵,会随着“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我也会“咯咯”地笑,刘姥姥满载而归,心中又多了几分慰藉。元妃省亲,再次看到大观圆的奢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佳木怪石,竹林掩映,那种热闹,仿佛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绝之感。

  两年前

  流逝的时光带走了太多太多的记忆,手捧《红楼梦》,再次遨游了经学的殿堂,除了繁华热闹,还有朦胧的青春。

  那黛玉,她宛如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倾国倾城,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病柳扶风,暗暗影现出红颜薄命的不改宿命。她悲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她感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的情,伴着贾府的张灯结彩,走到了尽头。

  恍惚之间,她的清丽淡雅,她的不依世俗,她的叛逆,都映在脑中有了无限遐想。

  一年前

  好书,总是让人有着太多回味,有着太多眷恋。

  不像往常,曹先生的笔法令我神往,黛玉的身世令我感伤,这次的诵读,我看到了豪门贵族的丑恶。当年元妃省亲的奢华,留下了太多的深思,衰败易见。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让我深恶痛疾。字字看来皆是雪,十年辛苦不寻常,曹先生的毅力,顿时又让我万分敬佩。

  三会《红楼》,读出了太多太多。次次的品味,渐渐地成长。

  “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传世的《红楼梦》,伴我成长。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的第七十二回写到了丫鬟鸳鸯和平儿的密谈,王熙凤没了精气神,并猜测她得了“血山崩”,这也预示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书中人物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宝玉和黛玉,而是世故圆滑,口齿伶俐的“凤辣子”——王熙凤。

  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因为贾府规矩严而处处小心行事,但王熙凤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于自己的举止毫不在意,性格张狂而不失礼。书中对她的衣着描写也极为详细,开场便是荣华富贵的样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细致到发簪,发钗,玉佩等配饰,有形有色,“螭璎”、“银鼠”、“朝阳五凤”和“百蝶”等直接写出了形,而“豆绿”、“大红”、“石青”、“翡翠”具体的表现了颜色深浅,在短短的几个词组中,不得不令人佩服曹雪芹炉火纯青的写作水平,以及随后描写的“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和“丹唇”清晰简练地刻画了一张美人脸,正如《诗经》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神妃仙子”就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凤姐虽在黛玉初来贾府时迟迎,仅用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挽回了尴尬的局面,紧接着又夸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这也顺带连迎春姐妹们也一起夸了,更是顺承着贾母,讨贾母的欢心。口齿伶俐,世故圆滑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也没忘记黛玉的母亲病故的事实,转念为伤心,但是贾母一怪她,她又马上转悲为喜,反应十分机警,就像为了贾母演出来的,在悲与喜之间来回转换,见风使舵,游刃有余。

  所以她年纪轻轻便做了贾府的掌权人,打点着贾府的上下,接手宁国府之后,凤姐命仆人们集合时,给他们一个个定了职责,但是有仆人迎送亲友来迟了,凤姐命人拖他出去打二十棍子并革了他一个月的钱粮,由此可知凤姐的严苛,也知道了凤姐能够有条不紊的办成大事。

  当刘姥姥作为只是祖上认了亲,一个毫无血缘关系,又不常来拜访的亲戚,说道有难处时,支支吾吾的,凤姐就毫不犹豫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外加一串钱,出手阔绰表现了她的好体面,同时她也精通人情世故,展现了贾府身为大户人家的风度与经济实力,为贾府做足了门面。

  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刘姥姥与凤姐一群人在互相用花打扮时,凤姐往不知情的刘姥姥头上插上一堆的花,又在吃早饭时与鸳鸯把刘姥姥的筷子换成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还教刘姥姥说调侃自己的话,又诈她说小巧的“鸡蛋”(鸽子蛋)是一两银子一个。凤姐对刘姥姥多次捉弄,只为了拿她来取笑,但用过饭之后就对刘姥姥说:“你别多心,刚才不过大家取笑儿。”就解开了凤姐与刘姥姥的误会,所以凤姐也是个善于交际的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出自宋朝戴复古《寄兴》,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精明一世,却过分算计。

  自从凤姐知道丈夫贾琏在外偷娶尤二姐,凤姐就心生妒忌的苗头,接到家里来之后,尤二姐需要的头油不给,贾琏外出不在,凤姐就设计使尤二姐曾取消订婚的事情闹大,散布谣言,贾府上下对尤二姐颇有偏见,凤姐还不满足,尤二姐原本已经有了身孕,凤姐还对她撒泼,不过令凤姐没想到的是,贾琏又娶了秋桐,但是就算尤二姐与秋桐联合起来反对凤姐,又有谁能敌的'过权高位重,口蜜腹剑的二奶奶,于是凤姐又心生歹意,要借刀杀人,借庸医胡君荣之手谋尤二姐腹中胎儿的性命,先前晴雯就被这个庸医害死了,凤姐是府中掌事的,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随后凤姐为了洗清在这件事上的嫌疑,就故作贤惠的样子骗取了贾琏和众人的称赞,承诺如果尤二姐再得一子就吃长斋念佛,但是王熙凤是坚决不会善罢甘休,又教唆秋桐去气尤二姐,尤二姐想不开吞金自杀。

  这一切都是王熙凤从中作梗,谁能想到有着精明头脑的凤姐竟是这样的蛇蝎心肠,再后来的林黛玉病危,凤姐对贾母的一番言辞,更是让贾母的重心放在王熙凤有意撮合的宝玉和宝钗的婚事那,黛玉的病情也因此加重,就连黛玉世逝时,府中的人大多都在欢喜,并认为給宝玉娶妻能“冲喜”,在这其间,凤姐等人对封建礼教深信不疑,说明封建礼教对她们思想的残害之深。

  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本就预示了她的结局:“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在一片冰山上的雌凤,显得凤姐岌岌可危,若冰雪消融,贾府落没时,第一个受害者便是王熙凤,秦可卿夜半托梦,告诉了王熙凤贾府落没时的一条出路,但王熙凤在梦醒后完全不记得,将之抛至九霄云端,她死后自然没有人知道此事,但是不管有没有王熙凤的补救,贾府也必然灭亡,虽然她将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但终究只是图个体面。

  宁国府被查抄时,凤姐的重利盘剥的事情也就此败露,又被查到了贾府账上不仅没有一个子,还是亏空的,此时凤姐知道在贾琏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后,便开始哭泣,自己认为的精明,大度,不过是玩弄权术,利益熏心,好面子,如今颜面扫地,众叛亲离,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也知道贾府将要落没,便把自己的女儿巧儿姐托付给再次前来的刘姥姥。

  赫赫有名的凤辣子便带着自己的一世风光和闯下的祸悲惨地谢幕了,黯然地走下人生的舞台。

读《红楼梦》有感15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他与她到底是没来由的缘分。

  这年黛玉正值芳华,带着谨慎与懵懂,入了贾府。那天阳光朦朦胧胧,她着一袭长衫,与姊妹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她生了双暗含秋波的眸子,莲步轻移,朱唇轻启,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轻软如同花影,若在万紫千红中,也定能一眼就认出她。

  初相见,宝玉眸子里映着如脉脉春风的柔情千种,见黛玉第一眼便喜得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像风过处的暗香朦胧,她也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他们两人都陷在这惊鸿一瞥里了。也应了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宝玉道出的那‘颦颦’二字,似痒痒的甜蜜涌进她的心窝。这缘,似白月光,照耀了二人的心房。

  黛玉眉间总染着红尘的些许愁思,是宝玉的爱成了她冷清世界里唯一的温暖,亦成了她的生命之火。浅浅轻语,耳鬓厮磨,深深思绪,魂牵梦萦,这些都如同从云女的颈上滑落的漫天温润的雨,凝结在黛玉心尖。她恋着他,像酒,浓且纯。他们二人,心心相惜,都有着一颗灵性执着仿佛随手便可摘下黎明流韵的心。你不言,我不语,只相视一笑,便可知对方心意,这情,凝聚成一缕如玉的梦,也本该这般续下去的……

  可黛玉多愁善感惯了。那日,她错疑宝玉,不顾夜里湿寒,独自一人于花荫下,低声呜咽。望着满地的狼藉,可想而知的那每一片花瓣上,写满的是她眸中的哀凉与痴想。泪又是一阵暗涌,抬手试去,试不掉的唯有那阻不断的愁绪。旦日,时光微凉,昔日那一幕幕的温情被春水浸泡。带着刺骨的冷,她来到山间,步履轻盈,生怕扰着满地的.落红。纤弱的身子映照在烈阳下,越发地清瘦单薄更是像极了那在溪边浣纱的西子。微风轻抚,早已带走铅华,清绝明净。惹得人心房掠起旖旎,却不曾柔和。更抚不平微皱的眉,消不了满腔的苦。那白月光,到底是浸满黛玉的忧伤。在每一个夜里,深深凝望。

  满腔的话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亦不知向谁倾诉,惟将两行痴泪挂满。在万般绝望的一刻,用素手举起那无情的花锄,泥土飞扬间,那挥洒满地哀愁的落花,最终却收去一片苦痛。淹没了她处处的哀叹,葬了她的情思,引得宝玉悲痛倒在山坡,那怀中的落花洒满一地,无人再去怜惜。

  一个春日,花飘零,人飘零,爱亦飘零,飞花万盏,像极了她的一生,荣华而短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琉影清浅,暗香浮动,再提笔,道出娓娓愁苦,待红尘终了,仍是负了尘缘,负了卿……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6-27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02-05

读《红楼梦》有感最新范文02-12

读《红楼梦》有感(共15篇)07-18

读红楼梦的读后感05-31

读红楼梦写读书心得06-14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600字(通用12篇)02-08

《红楼梦》读书心得06-13

红楼梦读书心得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