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时间:2022-03-18 15:24: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

  “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静静地读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最后一段诗一样的语言,轻轻的将书合上,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仍然爱不释手。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方觉自己原来对教育随笔理解有误,以为以自己的教育实践的点滴故事写成的略带有一些观点的文章就是教育随笔了,现在看来,那是很肤浅的认识。在那样一种思想的引领下所写作的教育随笔显然不太得要领,也不够有底蕴。在解读肖川对教育随笔的理解时,我也对教育随笔有了新识。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那一个个直抵内心的话题、论述,令我读后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的教育学的世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教育随笔应该有教育思想的浸润。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 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文章中引用的一个个经典故事,对天文地理的通晓以及对教育乃至生命的哲学思考,无不折射出他们的积淀之厚。看来,要想写好教育随笔,必须阅读,阅读,再阅读;思考,思考,再思考。当我们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思维火花才会闪现。

  我非常欣赏肖川说的“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那么你在阅读中会一次次受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柏拉图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便会荡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智慧!

  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而肖川博士则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 ”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体味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从中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看到肖川博士的随笔,必然是基于某一现象深层次的思考。他透过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用感性的.文字、诗意的语言、满腔的热情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娓娓道来,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促膝而谈,以小见大,洞幽察微,酣畅淋漓、给人启迪。

  他让我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感受到了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人文情怀的教育学视界,领略到了教育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培养和激发了我的理论兴趣,又提升我对生活的热爱。当然,也使我彻悟到学习的真谛:学习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投机取巧,大多时候,它的价值是十分间接的。它内化为人的一种素养,外化为人的一种气质。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经历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育现象,教育个案,养成及时把他们表述出来的习惯,而且每位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带着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去观察、反省,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升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升教育的品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教授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无论是《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学》等,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娓娓言说,处处透露出理趣、情趣和文趣的魅力,阅读此书,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也引发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度思考。

  读书 ,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教授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自由,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 欣赏,而不想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服务,现代教育的切入点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完美,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

  肖川教授说:“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性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醒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性的物理。”

  肖川先生在这本书中既提到了良好的教育,又提到了完美的教学。可见,在他看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美好的。他的这个观点可谓是教育的“乌托邦”。然而,“完美”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有了理想,我们才会向更高的目标追求。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何尝不是在追求完美呢?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成名成家……但是,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明白了,完美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只要我们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只要让我们的课堂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深刻与真诚,只要孩子们“学有所获”,那么,我们就会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会达到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完美!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教育,就是要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谭,让人沉醉于其中,让人神清气爽,让人有可能去经营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为一个性情通达、才智清明的人。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相关文章:

理想信念的名言06-0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05-0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2-10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3-08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3-13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3-17

信念与成功作文05-14

信念的坚持作文12-13

有关信念的名言09-30

坚持信念的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