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话题作文>人物作文>诸葛亮人物作文

诸葛亮人物作文

时间:2024-03-18 16:02:18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诸葛亮人物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诸葛亮人物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诸葛亮人物作文

诸葛亮人物作文1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我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诸葛亮

  我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诸葛亮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吧!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

  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诸葛亮人物作文2

  刘备与诸葛亮,犹鱼与水,两人的关系被视为最理想的君臣关系。刘备临终托孤那几句,也被视为肺腑之言。不过,窃以为,刘备决不希望诸葛亮取代他的儿子,这样说是基于客观事实。刘备活着时,军政大事全仰仗诸葛亮;他死后,诸葛亮必定成为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若有二心,取代刘禅如探囊取物。刘备高明地说出这番话,诸葛亮只有感激涕零,对天发誓的份了。刘备又遗诏刘禅:“你与丞相共事,如事乃父!”他希望保住刘氏皇位,作为回报,军国大权交给诸葛亮。

  刘禅恪遵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全权处理国事。《三国志》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只是蜀汉的`一个象征而已。

  人人都指责刘禅庸碌无能,把他说成一个昏君。陈寿写《三国志》,给刘禅的评语是“昏暗”两字。刘禅果真如此吗?

  首先,刘备并不认为刘禅是个低能儿。刘备有知人之明,况且“知子莫若父”,如果刘禅果真昏愦无能,做父亲的能全然不知吗?

  其次,人们说刘禅昏愦,往往援引此事为证:蜀亡,刘禅过往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歌妓唱蜀歌,跳蜀舞,在座蜀臣悲不自禁,唯刘禅谈笑自若。第二天,司马昭问他思蜀否,他竟说此间乐,不思蜀。实际上,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试想,如果他说思蜀,还能活命吗?

  刘禅不是聪睿之人,但也决不昏庸。他之所以无所事事,是因为“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实际上连个旁观者都不是。

  诸葛亮北伐前,向刘禅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师表》。

  在表中,诸葛亮表达了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矢志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以报刘备知遇之恩。其心之忠,其志之坚,读之令人肃然。另一方面,表中又透露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各种不和谐的迹象。例如,诸葛亮强调,皇宫与相府的步调已不大一致。至于怎样不一致,史无明文。但可以肯定一点,不能一致是因为刘禅自作主张而造成的。诸葛亮对此很不满,他的反应是让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干预乃至监管皇宫事务。这时,刘禅已经二十岁了,不仅国事不能过问,就连皇宫之事,不论大小,还必须向诸葛亮指派的人请示。若以“擅权”论,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权臣中,是名列前茅的。通观《出师表》,不像一个臣子的奏本,倒像一个严厉的父亲在冷酷地教导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当然,刘禅决非贤明君主,蜀汉就是亡于他之手。这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使蜀汉国力大耗,此消彼长,更非魏国对手。另一方面,这刘禅即位以后,诸葛亮把一切事情都揽在手中,没给刘禅任何锻炼的机会。

  所以,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对蜀汉来说,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诸葛亮人物作文3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有这样一位奇人:他生于公元181年7月23日,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曾任蜀国丞相,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发明家。说到这里您已经知道他是谁了吧?是的,他就是鼎鼎有名的智慧之星——诸葛亮。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智慧超群。他的智慧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以至于民间传说他会神机妙算,能呼风唤雨等等。实际上,他也是凡人,“只不过”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无所不知的大智者。

  在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中,最令我折服的是有关木牛流马的传说。之所以称之为传说,是因为人物极其传神,故事特别神奇。

  据说诸葛亮当时为了解决战争中粮草的运输问题,潜心研究出一种运输工具——木牛流马,用它来运粮草,效果很好,“人不大劳,牛马不食。”不料魏国的司马懿知道了此事,心想:“这哪儿行!”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天晚上,当蜀军的运粮队经过山谷时,突然遭遇魏军埋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丢弃的几匹木牛流马被魏军赶了回去。司马懿召集了能工巧匠,命令他们依葫芦画瓢,很快二千多匹木牛流马被仿制成功。诸葛亮得知此事后,暗喜道:“他们中计了,我们就等着牵现成的.吧!” 过了几天,他命手下大将王平率兵成功抢得了二千多匹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魏军哪里肯罢休,穷追不舍,蜀军见情况不妙,就扭动了木牛流马身上最隐秘也最关键的机关——舌头。魏军追回了木牛流马,可是怎么也牵不动,抬也抬不走。这时,王平再次领兵前往,又夺回了木牛流马,然后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过来,长驱直进,魏兵因为疑神疑鬼,所以最后只能带着万般的无奈和不解离开了。他们怎么就不动动脑筋:“这些既不吃草也不喝水的家伙,他们的舌头是干啥用的?”这正应了那句话:“用智慧武装起来的人才是最难战胜的。”

  诸葛连弩、八阵图也是这位智者不朽的杰作。更令人叫绝的是连我们百吃不厌的馒头也出自他手。相传,当年诸葛亮率兵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来祭祀。爱民如子的诸葛亮当然不会杀这么多人去祭祀。次日,诸葛亮以面粉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做祭祀。自此以后有很多祭祀就采用了馒头,后经不断改进就成了我们今天餐桌上的馒头。

  诸葛亮是一位军事天才,非常擅于指挥打仗。他的艺术造诣也毫不逊色于他的军事才能。他的篆书,八分,草书都很出色,据说赤壁大战后,在战事非常紧张频繁的时候他也不忘临池挥毫。

  他还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就是我崇拜的超凡脱俗的智慧之星——诸葛亮!

诸葛亮人物作文4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他头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那么大家对诸葛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父母早死,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从此青史留名。

  但我觉得诸葛亮不完全是一个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烧新野,舌战江东,三气周瑜……大家绝对会赞不绝口。但又会疑问,火烧赤壁呢?那么精彩,怎么不算呢?其实火烧赤壁不是诸葛孔明的功劳,而是当时江东大都督的周瑜。这里,我给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写的一首词,名叫《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可大家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有阴暗的一面。

  那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大将军魏延赞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长安。但诸葛亮却认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军派10000精兵即可大获全胜。有些学者会说:“诸葛亮担心得对,他一生就是凭着谨慎而百战百胜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败了,则损失5000精兵;胜了即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魏军老窝,则平定天下。再说了,诸葛亮还可以兵分两路,佯攻陇右,此乃孙子兵法中说的奇。

  但诸葛亮却以丞相之位来命令魏延,魏延无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办。最后蜀兵大败,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时机白白浪费。可凭我的直觉认为,诸葛亮他是故意败给魏军。因为全军队的胜利不代表他的'胜利;而魏延的胜利,则代表蜀军的胜利。所以诸葛亮不能让魏延得逞,其实他早就知道这条路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心胸狭窄。其实这个都还不算,大家想一下,当初刘备身边是多么的人才济济,而如今却连一个接班人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诸葛亮嫉妒自己身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例如,庞统,关羽,张飞,子龙……他们都被诸葛亮设计死了,所以,诸葛亮是多么的心小啊!

  三国中还有许多的这样的暗历史,我希望各路学者能将历史里的暗历史找出来,让我们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历史真相。谢谢!

诸葛亮人物作文5

  诸葛亮是三国中很优秀的人物之一,但也是一位很难相处的人物。他的脾气秉性与诸葛亮的名字有关,诸葛亮就像是一块冰冷无情的寒石一般,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淡漠疏离的表情。而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也从未对任何人笑过。

  他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与阅历,他有着非凡的眼光,他也有着令人叹服的智慧与勇气。诸葛亮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外号:诸葛亮小弟诸葛亮的小弟就是刘备了。诸葛亮的小弟名叫孙乾,在诸葛亮的麾下也是有些功劳的,可惜孙乾最后还是败在了诸葛亮手里。而在诸葛亮的小弟中,诸葛孔明、张颌、徐庶、赵云、张飞、吕布、韩猛等人是最优秀的,也都有着极好的`身份背景,在孙乾的眼中,他们几乎都是他的偶像,他们都有着超强的实力与魄力,可以说他们几个都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可惜的是,他们几个在这次的战争中都败北了,而孙乾也在那场战斗中丧生了,所以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他的失望也影响到了他的士兵和家属,他的士兵和家属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于是,诸葛亮便开始了他的游击战术,开始了他的游击战术,他利用自己高超的智谋,用诡计策反了自己的部队和自己的亲信。他的计划很快便被众将识破,而在众将识破的同时,他又迅速的组织起了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又开始使用诡计策反敌军的人马,他利用自己的智商与高超的武艺,在战场上杀敌无数。在他的计谋下,他不仅策反了敌军,而且又在战场上杀害了数千的俘虏。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发展势力,并向刘璋宣誓效忠,在刘璋宣誓效忠之后,他又把刘备给杀了。

  这一切发生的非常顺利,他也得到了他应该获取的利益。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女,这让他十分惊讶,但他又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心,所以他就想尽办法接近她,并对她展开追求,可惜他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虽然自己的武艺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准,但是面对如花似玉的少女,自己还是显得有点稚嫩。

  于是他就在少女的身边做了一个侍卫长。少女也很快的便喜欢上了他,两人经常会在一起聊天,也许是他们的缘分,他们两个竟然相互喜欢上了对方,并在一起私奔了,但是在私奔途中却遭遇了劫匪,他们二人在劫匪手里逃了出来,可惜还是被抓了回去,而在这之后,他们又在一起私奔,又在一起被劫匪给捉了回去。

  在劫匪的逼迫下,少女不得已答应嫁给他,但是他却没有娶她,而是把她关进了柴房中,并要求她嫁给他的哥哥,少女无奈,只能嫁给她的哥哥,可是她的哥哥并不喜欢她,在他的眼中,她只是一个玩具,他要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来,根本就不考虑她的感受,这让她十分伤心,于是在这段期间,她一直都在寻找逃跑的机会,终于让她找到了。

诸葛亮人物作文6

  我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诸葛亮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吧!

  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章大家并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杀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见如此大雾,担心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东方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回去后,鲁肃向周瑜报告此事,周瑜叹息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诸葛亮呢?

诸葛亮人物作文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智慧的化身,可谓是聪明绝顶。但是,也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具体事物的烦扰之中,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毒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其次,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的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就是既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岂不是两全其美?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来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差点成了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表会用人和错用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纳贤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死后,虽招了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是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战线上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失败只能说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无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诸葛亮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风流人物诸葛亮人物作文04-04

我眼中的诸葛亮-人物作文01-15

我眼中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04-29

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诸葛亮作文04-29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05-16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03-05

我熟悉的书中人物诸葛亮小学作文02-25

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作文(13篇)04-29

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作文(合集13篇)04-30

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作文(集锦13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