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名人故事>中国名人的故事

中国名人的故事

时间:2023-03-02 12:44:40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名人的故事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1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阅读很多书籍,当你看了名人故事之后都会对它产生极大地影响。了解名人,可以学习名人,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而且能够从名人身上汲取精神食粮和人生智慧,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寻找成功人生的捷径。

中国名人的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故事可以领悟一种智慧,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名人就像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放射出旖旎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因为他们的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智慧,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也为他们赢得了难以计数的荣耀。

  我一直都很想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为病人治病,医治他们的痛苦。所以我特别崇拜李时珍-----“卓越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今年暑假,我有空也很有幸阅读了《中国名人故事》中的《李时珍》一文。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而且他认识很多草药,并知道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有一次上山,他碰到了一种草药,李时珍的父亲也从来没有见过,可李时珍却能说出这种草药能治什么病,他的父亲非常吃惊,同时感到很骄傲。但是在封建社会,医生会被人瞧不起。于是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督促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当上大官,在父亲的要求下,李时珍14岁就中了秀才,但是在此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三次考试却均未再中,而李时珍又并不热衷于考取功名,他真正喜欢的还是做个为百姓消灾解难的医生。于是他便不再参加考试,开始潜心钻研医学,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脉经》和《甲乙经》等古典医学书籍,其中宋代的`《证类本草》是他最爱读的医书。

  一天,当地的富顺王朱厚坤派人来请李时珍,到王府去给他的孙子治病。他的孙子得了一种怪病,请了好多医术高明的人都没有能治好他的病。李时珍仔细观察了他孙子的病情后,只开了三剂药,怪病就消除了。富顺王一家很感激,经常邀请李时珍来做客,并把王府里收藏的一些医学书籍拿来供李时珍阅读。

  后来,李时珍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这篇伟大的医学著作。为中医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我们现在的学生也要想李时珍学习,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2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3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4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契丹、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带,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反而一面利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12世纪20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

  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抱恨)之。和议达成后,宋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他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积极准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师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7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陀(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受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细———窃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桧,也抓住宋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英勇抗金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蹿,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至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金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飞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糢(音犿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议和,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橘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州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眘继位,7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细———窃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桧,也抓住宋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英勇抗金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蹿,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至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金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飞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糢(音犿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议和,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橘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州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眘继位,7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5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考状元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节点:

  1.如果你是个身家清白的读书人,你需要参加县试、府试两场考试,通过考核的人,被称作童生。然而这只是预选,还没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2.以童生的身份,参加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三年两次),考中的就是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也具备了参加科举的资格。

  县考、府考、院考三次预备性考试的第一名,均为案首,俗称「小三元」。

  3.考上秀才后,你就可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了(三年一次,由于在秋季举行,又称为秋闱)。考试过关的人就叫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

  4.考上举人后,你要动身准备进京了,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又被称为春闱)。通过会试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5.当你成为贡士,你就有资格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了。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被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也不可以重考。

  考上状元已经极其不易。然而,在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至尊的荣誉,就是“三元及第”,也就是说,在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

  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因为你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尤其是最后一条,主观性还是挺大的。

  而历史上最终做到三元及第的,只有15个人。其中有一个更是从县试到殿试,一口气六战六捷,六获第一,他就是明代的科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1364年生于南直隶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因为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入赘许家为婿,所以黄观最初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当了礼部右侍郎,才由朝廷特准恢复了原姓。

  1390年,26岁的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中“解元”。

  第二年三月的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

  四月,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在策论中,他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这时的他,年仅27岁。

  而他之前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也都是第一名,可谓是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称第一考神也不为过。

  日暮碧云净,余霞天际红。

  村烟远近里,山色有无中。

  古树斜阳暗,孤峰淡月濛。

  门开一涧曲,星影落桥东。

  ——黄观诗作《溪上晚眺》

  学业有成的黄观,在事业上也不遑多让。年少得志的他,官运一路畅通,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的赏识。32岁就做到了正二品的高官之位(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级)。

  建文帝登基后,更是成为股肱之臣,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如果没有“靖难之役”,位极人臣也是早晚的事儿。

  可惜没有如果,他的信念也不会允许他向朱棣方面靠拢。

  所以当朱棣起事前拥兵自重,入朝见建文帝不拜之时,满朝文武只有他当面顶撞:“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并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无奈最后,建文帝还是优柔寡断,纵虎归山。

  朱棣举兵后,黄观更是拟诏令,要燕王罢兵归藩,束身谢罪,言辞甚为激烈。朱棣后来拟定的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中,黄观名列第6。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这时的黄观带着建文皇帝玉玺,准备前往长江上游募兵勤王。

  朱棣一边派人追捕黄观,一边派人抄了黄观的家,还将黄观妻女发配给象奴为妻妾。不堪此辱的黄观妻子翁氏,带着女儿和家人投河自尽。

  当黄观得知妻女为守节而死,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明白大势已去的他穿好朝服,向东方拜了拜,然后在安庆下游罗刹矶投江。

  因为黄观带着重宝,又是重点追捕对象,尸体竟一直未找到,也有人猜测:黄观可能如同建文帝一般,金蝉脱壳。

  黄观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更是让朱棣余恨难消:诛了黄观九族后,连黄观的功名档案也一并消去,以致《登科录》中没有黄观的名字,诸多作品也被销毁。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才得昭雪,补谥“文贞”。

  虽然见于史书中的他,投江时只有38岁。但这三十多年,却是别人百岁也无法企及的。他是唯一连续六次考试都得第一的人;他三十多岁就高居二品大官;他读书学以致用,殿试答题就是治国良策;他不畏强权,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人端正有节。即使曾被朱棣刻意抹去,也终会在历史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6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7

  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运动生涯

  1991年 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 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1996年 美国达拉斯“美国杯”比赛全能第七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1997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一名;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跳马第一名。

  1998年 “中、美、罗三国团体赛”个人跳马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8

  说起王宝强,人们会自然想起那个扮演“傻根”、“许三多”、“顺溜”等形象的憨傻青年。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已成为一线明星的草根小子,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众所周知,王宝强来自河北邢台农村,父母都是极其朴实的农民。而他的妻子马蓉则是一个主持专业毕业的美女校花,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85后独生女。那么,王宝强与马蓉组建家庭后,农村土里土气的公婆与马蓉这个洋气的城市儿媳,能和谐相处吗?王宝强夹在中间,又如何处理父母与妻子之间的矛盾呢?

  王宝强与马蓉相识于20xx年的一次采访。那时,21岁的马蓉还是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北京电视台实习。在采访中,王宝强对漂亮清纯的马蓉一见钟情,而马蓉对善良、朴实的“励志偶像”王宝强也颇有好感。不过,憨厚的王宝强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他不但不敢向马蓉表白,甚至连正眼也不敢看人家。幸好,马蓉也不是特别爱说话,两个人很是默契。就这样不温不火地接触着,日久生情,两个慢性子的人终于水到渠成地走到了一起。

  20xx年,马蓉大学毕业,从西安来到了北京发展,并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和情感都稳定下来后,两人在父母的催促下,于当年10月在北京低调结婚。

  蜜月刚过,王宝强就诚恳地与妻子商量:“我8岁去少林寺学武,10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加起来不到365天。爸妈正一天天老去,我想把他们接到身边尽孝。”马蓉一口应承:“我赞成。你爸妈这辈子不容易,现在咱们条件好了,是该让老人享享清福了。”

  11月3日,王宝强和马蓉一道赶赴老家河北邢台南和县。父亲王银生和母亲刘焕的刚从地里摘棉花回来。望着父母皲裂的双手和黝黑的面孔,王宝强情难自已:“爸妈,我和马蓉这次来,特意接你们去北京生活一段时间。” 王银生和老伴见儿子媳妇如此真挚,便爽快答应下来。

  王宝强的家是一套200平米的复式楼。本来王宝强夫妇的卧室在楼下,担心父母年纪大了,爬楼不便,小两口便将卧室腾出来让父母居住,自己搬到了楼上。

  朴实善良的王宝强在演艺圈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人缘,片约不断。马蓉作为北京电视台的'编导,也经常加班,因此,夫妇俩难免不时将父母抛在家里。

  20xx年4月13日,王宝强从黑龙江拍完影片《冬天不冷》回到家,见父母站在阳台上争论不休,王宝强疑惑地问:“爸妈,你们在争什么呀?”王银生长叹一声:“唉,我和你妈一天到晚窝在家里没事干,在数小区里的汽车。我数了一共82辆,你妈非说是81辆。”

  晚上,王宝强把父母数汽车的酸楚告诉了妻子。马蓉十分理解丈夫的心情,她告诉王宝强:“既然咱们将爸妈接来了,就得让老人过得舒坦、踏实些。你安心在外面拍戏吧,照顾爸妈的任务就交给我了。”

  然而,马蓉一旦与公公婆婆紧密接触,矛盾就出来了。马蓉从小在城市长大,爱干净,公公婆婆的床单被罩她一个星期洗一次。刘焕的和老伴在农村生活时,床单至少两个月才换洗一次。媳妇的举止,让老两口以为儿媳妇嫌他们脏。等王宝强从外地拍戏回来,王银生对儿子说:“我和你妈在这里住不习惯,想回老家了。”王宝强忙问:“爸,你怎么了?”王银生于是将自己的猜测倾吐出来……

  当晚,王宝强对妻子发火了。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马蓉委屈地哭了起来,向丈夫解释:“这都是误会,是生活习惯造成的误会。宝强,你应该了解我,我不是那样的人啊……”王宝强冷静下来,是呀,自己土得掉渣,马蓉没说过半句嫌弃,怎么会嫌弃他的父母?作为丈夫和儿子,自己应做家庭的润滑剂,将这对农村公婆与城市儿媳黏合在一起。

  于是,王宝强向父母解释:“她不是有意的,时间一长,你们就会了解她的为人。”见儿子“庇护”儿媳,老人不好再说什么。但在他们心里,总觉得与儿媳间多了一层隔膜。

  儿子出生婆媳矛盾加剧怎么办幸好,就在这当口,马蓉怀孕了。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也暂时放下了彼此的罅隙和矛盾。

  然而,平和的表象下暗涌丛生。王银生和老伴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希望马蓉能为王家生个儿子。当天晚上老两口在卧室嘀嘀咕咕:“不知媳妇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刘焕的诡秘一笑:“我会看肚脐眼,孕妇肚脐眼凹进去,怀的就是男孩;凸出来怀的是女孩。”“那你一定找机会看个清楚。”

  一天下午,马蓉躺在浴缸里洗澡。刘焕的一会儿借口送浴巾,一会儿又借口试水温,在浴室进进出出好几回,每次眼睛都偷偷往马蓉的肚脐眼上瞟,可马蓉身体被泡沫覆盖,根本看不清楚。马蓉不知婆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为气恼:“妈,我在洗澡,你老进来干什么?”刘焕的尴尬一笑,悻悻离去。

  老伴一进客厅,王银生就迫不及待地问:“到底是凹的还是凸的?”刘焕的一脸落寞:“没看清楚。”王银生遂埋怨老婆“没有用”。

  这年10月,马蓉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男婴。这意外的惊喜让王银生夫妇喜极而泣,王银生抱着孙子左看右看:“果真是男孩,我们王家有孙子了!”婆婆刘焕的也眉开眼笑。

  王宝强想请月嫂来家里照顾马蓉和儿子,可刘焕的却主动请缨:“我们手脚灵便,可以自己照顾马蓉和孙子。月嫂毕竟是外人,花钱多少不说,照顾起来不可能像我们一样贴心。”老两口每天乐呵呵地为孙子洗澡、换尿片,一边忙碌,还一边哼着河北梆子。

  王银生夫妇毕竟是农村人,卫生习惯远远达不到马蓉的要求。孩子一出生,马蓉就一再叮嘱婆婆:“妈,你冲牛奶时每次都得给奶嘴消毒。”刘焕的嘴上答应了,可她不是忙忘记了,就是用自来水将奶嘴草草一冲了事。起初,听见马蓉数落自己 “妈,你也太不上心了。孩子小、身体免疫力弱,奶嘴不消毒,他会得病的。”刘焕的开始还顺从地答应着,见马蓉的态度越来越不耐烦,她忍不住回敬起来:“我3个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个个都健康,你哪来那么多规矩?”婆媳俩争执了几句。

  此后,马蓉“剥夺”了刘焕的照顾孩子的权利,这让刘焕的更不满了。20xx年6月中旬,王宝强结束电影《最爱》的拍摄返回北京,进家门没多久,马蓉就在他面前数落婆婆的不是。王宝强本来想回家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他皱着眉头训妻子:“老人千错万错也是长辈,你就不能多迁就她?没想到你也这么狭隘俗气!”马蓉生气地收拾行李就要住到单位去。王银生狠命将她拉了回来……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9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10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学子走出国门,学习最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而在这些学子之中,有一位勇敢的指出自己老师也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阿加尔老师的错误。

  几年前,她报考了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尔的博士生。阿加尔教授每隔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所有报考的学生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可轮到彭倚云口试时,她却直率地 述了与教授不同的学术观点。教授十分生气,禁不住大声斥责道:“你难道认为我会收一个反对我的观点的研究生吗?”彭倚云想:反正我也没有希望被录取了。干脆,就豁出去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几天后学校宣布,阿加尔教授决定,把这难得录取名额以及奖学金授给彭倚云。

  阿加尔对这位顶撞自己的.学生说:“你看,我的孩子。你和我争了两个小时我还是决定录取你。为什么呢?因为我要你在我的支持下充分反对我的理论。要是事实证明你是错的,我当然很高兴;要是我们都对,我更高兴;要是你对了,而我错了,哈!想不到吧!我会特别高兴。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有希望!”

  看到了吧朋友!只有勇于指出老师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学习,我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对于老师的错误不敢勇于指出,每次话都到了嘴边,有活生生给咽了回去,我相信通过彭倚云的故事我们以后遇到错误就会勇敢地指出来啦!加油!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11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xx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孟非的成长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点儿手残废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转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不容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压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拼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12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令人纠结的事,如何化解,就需要我们的智慧和技巧了。不过别慌,当下一些明星也和我们一样,遭遇了很纠结的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智慧。

  周迅:遭遇绯闻,巧借“外力”

  近期。周迅与陈坤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不久前。两人一起出席大型活动,虽然异口同声表示没有发展可能。但处处显得感情要好,连答案也复印,可谓默契十足!周迅与陈坤一向感情要好,最近周迅还频频在陈坤的网志上出现,当中不乏一些脸贴脸的亲密照,令绯闻传得更加激烈。

  这天,周迅与陈坤两人一起出席由川久保玲设计、全亚洲最大、位于北京三里屯的LT BeijingMarket开幕派对,当记者要求周迅做访问时,碰巧陈坤走开,周迅坚持要等他回来才受访。问到会不会担心绯闻炒得更热?周迅笑说:“不是真的,所以不怕。”问到发展可能?周迅说:“真的不会。”其后她用手肘撞一撞助手,助手马上“挡驾”,表示如果不问有关活动的问题,便会中止访问。其后,周迅以一个温情的微笑回绝了记者关于绯闻的追问。

  对于明星来说,被无中生有的绯闻缠上既是在所难免。也是令人感到头疼的。周迅在遭到绯闻的“纠结”时,显得有礼有节,先是正面回应“不是真的,所以不怕”,显得坦然而令人信服。可记者并不罢休,这时,周迅巧妙借助身边助手的力量,回绝了记者的追问,真是恰到好处。

  王菲:对待纷争,宽容以对

  20xx年2月6日,王菲看到了一则新闻,说的是有关早前沈阳发生的万鑫严重火灾中,有一尊木质佛像完好无损的事。王菲看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不料她的看法招致了方舟子的反驳,他说,要是谁觉得这尊佛像没着火是“不可思议”的话,就要拿一把火试试。王菲回复问方舟子:“要试什么?”方舟子回应:“这是用实验检验传奇。”于是,王菲被惹火了,她在2月7日早上9时多以130多字反击说:“不要科学地不讲理。”而方舟子也不甘示弱,引用王菲的句式写道:“你不要信仰地不讲理”,并连用三个反问句驳斥王菲的看法,将话题扩散到“信仰和教养的关系”。

  看到这场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争执,王菲决定结束这场辩论,她对方舟子留言:“能跟你对话就挺不可思议的,不聊了,过年好。”王菲称呼对方为“方老师”,最后还说“过年好”,被网友称赞很有大将之风。方舟子在王菲“撤退”之后,戏谑地作出回应:“都说这绝尘而去的身影真有风度啊,以后两军交战就比谁撤得漂亮。”

  王菲针对火灾报道提出质疑,本是一件小事,但是却引起了方舟子的较真儿,二者因为意见不同,王菲和方舟子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多少显得有些无辜和委屈。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是想分出胜负,然而,王菲并没有非得一决高下,对于这种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她低调地“撤退”,并给对方足够的尊重,其宽容的交际态度,无不令人感动,难怪连方舟子本人也以戏谑的玩笑收场。

  赵本山:面对压力,敢于自嘲

  在20xx年的央视春晚中,赵本山在小品《同桌的你》中巧妙地即兴发挥,自我调侃:“拉倒,别提他了,我最不爱看他,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他这一番自嘲,很多人认为这是本山大叔的一种自信,有网友表示:“只有超级自信的人才敢如此自嘲。俺可是连自嘲的资本都没有呀。”

  对于赵本山来说,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从去年11月份开始,赵本山就十分忙,出席了《大笑江湖》的好几次宣传活动,又进行《建党伟业》的拍摄,随后又出席央视的跨年晚会,此外还出席了几个晚会和发布会,好不容易回了沈阳,他还要为几台春晚的小品心急。

  赵本山在春晚之后,年初一的凌晨四时左右发微博:“今天上台前突然头晕了,挺危险的。幸亏吸了点氧,可能是下午喝咖啡,心脏跳得快,血压有点高。”

  的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们欣赏到的,是演艺工作者们经过一次又一次修改、排练打磨而成的精品,在那些欢笑后面,饱含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有的节目甚至会在上台前一刻被临时拿掉。赵本山已经蝉联多年“小品王”,加之身体原因,其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节目中,赵本山以自嘲的方式来宣泄,显得很有智慧,既发泄了情绪,赢得了观众的理解和支持,还缓解了压力。

  从这些明星巧妙应对“纠结”事的精彩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你还在为生活中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事而烦恼的话,不妨向明星们学习学习,相信只要我们掌握恰当的方式,就可以在纠结事面前,巧妙应对,活出闪亮的自己。

  中国名人的故事 篇13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爱国英雄人物,无论敌人怎样的威逼利诱,他都坚决不会出卖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于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名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故事,学习他的伟大爱国精神。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举进士第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

  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

  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

  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中国名人的故事 】相关文章:

中国的名人故事11-19

中国名人故事12-27

中国励志名人故事02-15

中国名人故事02-02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1-24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11-07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25个04-13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11-09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8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