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名人故事>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

时间:2022-07-29 10:12:47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

  年幼的高尔基离开了绘图师家,便来到了一艘叫“善良号”的轮船上做洗碗工,可这里的人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善良,他每天要从早上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冷飕飕的船舱里休息。

名人成长的故事

  轮船上有个厨师叫穆斯雷,他身材魁梧,像只大熊,力气大极了,总爱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两只大灯泡,谁看了都忍不住要打哆嗦,船上的人都怕他。

  有一次,船上的两个帮厨又在谈论下流的话题,穆斯雷厌恶地瞪了他们一眼,把他们吓得不敢再说话了。

  一天,他把高尔基带到他的小房间里,高尔基很意外地看到,他竟有满满一大箱子的书。他拿出一本书,对高尔基说:“你读给我听。”

  高尔基顺从地接过书,读了起来。当读到不好的.内容的时候,穆斯雷竟大嚷起来:“这些傻骆驼,简直是胡说八道!一群无赖!”

  然后,他重新拿一本让高尔基读,直到听够了为止。

  有时他听得入了迷,呆呆地站在窗前向外望着,目光忧郁地说:“上帝啊,可别让善良的人遭到这样的命运!”

  这让高尔基觉得穆斯雷是个挺善良的人,于是,高尔基壮着胆子问:“你为什么不像那些凶恶的人一样杀人抢劫呢?”

  “噢,你是说我凶恶吗?”

  “你看上去是挺凶恶的,可你是个好心肠的人。”

  “我只能对你一个人好。”穆斯雷眯起眼睛,看着高尔基,接着说,“你记住,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出你善良,不然,他们会欺侮你。”

  高尔基微微摇摇头,表示有些听不懂他的话。

  他又说:“小东西,等你长大了,会明白的。如果我有钱,我就送你去读书,书可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你变得聪明、有智慧。”

  “书真的那么神奇吗?”

  “当然了。”

  有一天,穆斯雷从船长太太那里借来一本书,是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让高尔基读。当读到安德烈背叛时,他高声大骂起来;当读到塔拉斯为了维护正义而打死自己的儿子时,他感动得用双手捂住脸,哭泣起来;当读到奥斯塔临死前大声喊着“爸爸,爸爸”时,他哭得更厉害了,一把抢过书,仔细地看了又看,眼泪扑簌簌地掉在书上。他连声说:“小鬼头,这是一本好书,要多读这样的书。”

  就这样,高尔基渐渐地对书产生了兴趣。他说:“是穆斯雷培养了我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2

  刘国梁,1976年生。6岁开始学打球,1991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他是中国采取直拍横打技术第一人。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2003年6月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2003年,刘国梁27岁,他的恩师蔡振华从中国乒乓队金牌教练的位置上引退,退役不到一年的刘国梁出人意料地成为接班人,就任中国乒乓男队主教练。

  “刘国梁凭什么上得这么快?”“超一流选手就一定能成为好教练吗?”质疑的声音很多,而他自己也心生忐忑。

  两年后,中国乒乓队首次公开竞聘男女队主教练,男队主帅一职竟然只有刘国梁一个人报名。“男乒主教练的压力很大,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压力”,已经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国梁的器重,仍然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唯一并且理想的人选。

  2016年4月16日,刘国梁将率队出征德国不莱梅世乒赛团体赛,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拿冠军,“我喜欢出征的感觉,喜欢比赛的刺激,当队员我是大满贯,当教练,我也要拿所有的冠军。”

  “邋遢少帅”

  相比于打球的时候,他黑了,也胖了,下巴上有些胡渣,添了一点成熟味道。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因为穿着太随便,被媒体封了一个“邋遢少帅”的外号。这个名号叫得震天响,他却一点都没有“改过”之心。

  “运动服穿惯了,穿别的束手束脚。再说,在训练场边穿西装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好友孔令辉揭发,他的邋遢不是一天练成的,“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洗衣服,每次穿完了就往床上一扔,实在没衣服穿的时候就拣一件稍微干净点的再穿……”

  刘国梁不服气,写了篇文章反击他,“孔令辉特别好静,睡觉容不得半点声音,有一次我们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他硬是睡不着,爬起来在水池里垫了块毛巾,回来还跟我炫耀说他把问题解决了。”

  做运动员时,他俩“同居”时间最长,有一阵队里把他们俩调开了,“说来也奇怪,那一阵我们俩的状态都很不好,后来教练只好又把我们换到一间房了。”

  初当教练,一个人住的他常常会觉得有点孤单,“以前总是和小辉他们玩,当教练后总不能老往队员房间跑”。

  他笑言当教练真的是比当队员累,“当队员的时候,自己调整好自己状态就行了,不像当教练,什么事情都操心”。

  “老有人问我现在还打不打乒乓,一天训练八九个小时,教练还都必须站着,到晚上累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打球啊!再说了,我现在要是去打球,那不是不务正业嘛!”

  在队里,跟他一块儿打过球的人习惯叫他“国梁”,而那些年轻队员则会恭敬地称他一声“刘指导”。以不同方式称呼他的人,他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像马琳、孔令辉这些老将,他了解且尊重,点到为止。言语不多,但非常默契,比赛中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传递信息。而给那些叫他“刘指导”的年轻球员指导时,他说得特别多、特别细。

  2003年他上任不到100天之后,马琳在江苏江阴世界杯赛上夺冠,这也是他出任主教练之后的第一个冠军,此后的历次大赛,除雅典奥运男单冠军之外,无一失手。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所有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表现,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无情,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刺激,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很享受这个争夺冠军的过程。”

  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的丢失让他耿耿于怀,因为在他看来,“女子运动只能代表女性,而男子技术才是竞技水平的最高体现,男单又是最重最难的一个。”

  “我当教练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当蔡指导那样的‘金牌教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雅典失利愈发激发了他的好胜心,“北京奥运会我的目标太明确了,男单、男双两块金牌都要拿!”

  年轻人狂一点没关系

  因为自己曾经站在顶峰,在他眼中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他把自己的这点“霸道”全传授给了年轻队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对手,你就要记住一点,中国队是最强的,而你是中国队的!”

  巴黎世乒赛上,初出茅庐的邱贻可第二轮挑落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其后福州中国公开赛,小将陈王己也爆冷击败了这位德国帅哥。两个小孩一下子名声大振,有人提醒刘国梁,不要让他们翘尾巴。刘国梁淡淡一笑,“他赢了世界第一,你还能不让他好好高兴一下?这个时候得意一下是应该的,树立信心嘛!”

  中国第一个男子大满贯得主,16个世界冠军在手的他自信过人,也希望自己手下的队员有一股杀气和自信。“一个年轻队员你在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他,但是到比赛之前,一定要给他信心,让他天不怕地不怕!”

  他笑言,刚出道的小孩是最可怕的,“看见名将就来劲,打掉一个名将就名声大振,多有动力啊!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王皓、陈王己这些小将上场之前,他都会对他们说同一句话,“上了场,你谁都不认识,什么世界排名现在都不算了,就是打!”

  年轻队员能感受到总教练对自己的“纵容”,但是心里也明白,比赛场上可以狂傲,训练场上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的。在许多年轻队员心中,刘国梁是总教练,更是心中偶像,代表着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说的话,我们都特别能记住。”

  老大哥跟他们交流的不仅是打球,还有做人。在新一代的球星中,刘国梁偏爱德国名将波尔,欣赏他的球技更看重他的为人,也常常拿波尔为例子教育年轻队员。“他比咱们的年轻队员也大不了两岁,但是你看他的为人和气度!输了球还照样给球迷签名,接受记者采访,非常豁达。他真是不错的一个人,其实打球和做人是一样的,人品好、心胸开阔的球员,他的球自然会比别人高一个境界。”

  对年轻人鼓励爱护,对老将他则直言不讳,马琳十运会上因为过于保守而导致发挥失常,他的提醒毫不留情,“打个比方:现在好像有两个马琳,一个马琳A,一个马琳B。马琳A就像剑一样,锋芒毕露,让对手畏惧;马琳B一上来就等于没‘尖’了,就在那儿对付,谁都敢欺负他。我觉得马琳真该猛醒了。这么打下去的话,2016年也没什么戏了。一个直板选手,应该在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能爆发,越能超水平发挥,这样才让对手觉得你可怕。”

  多年的运动经历让他深味自我剖析的残酷,“需要你很坚强,敢于赤裸裸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拿出来剖析,但是如果你迈不过这个门槛,就找不到根治的'药方。”

  创新才能致胜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40多年来所获世界冠军将近130个,正是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占总数58.7%。

  器材的研发也为中国乒乓提供了技术增长点,乒乓界有一个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红双喜体育器材厂的一个技术人员,将常规1.5毫米厚的胶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发生诸多转变,催生出几十个世界冠军。

  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发球技术,结合新的直拍横打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打法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一流的选手,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长一分儿也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和进步,就得‘钻’到技术细节里,平时这样钻,比赛中看到他用出来了,这个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采访他的上午,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点拨队员的防守小技术,“心思都在球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儿都不烦。”

  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当教练才刚上路,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职业选择,“平常人的悠闲生活我也没过过,要是过了,可能也不会习惯的。我最怕闲着了,还是刺激点的生活过得来劲!”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3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4

  孩子是未来,既属于父母期望的未来,也属于社会期望的未来。父母往往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并不就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心中还应有事业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所有,父母要关心;但孩子的所有,父母未必都要在意。尤其是父母并不认同的孩子的那一些,父母应留出心底里的一角,求同存异吧!有道是:“理解了干,不理解的看,但不要顶着干。”我想,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处事精神是可以借鉴的!

  杨振宁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点一滴的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一次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谈《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象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

  对杨振宁的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杨武之。杨武之留学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大、清华、西南联大等高等学府。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着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给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他是祖国忠实的儿子。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亲对他加入美国籍深为不满,在1983年作了这样的记述:“……我父亲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5

  向树道歉的陈景润

  陈景润从小就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早已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所以,借书自学成了小景润经常干的事。

  一天中午,小景润不紧不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刚从老师那里借来的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这个数学小粉丝。

  陈景润只顾全神贯注地看书,下意识地往家走,脚步却慢慢地偏离了方向。突然,只听见“咚”的一声,他直直地撞到了树上。

  陈景润推推眼镜,连着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可对方毫无动静。再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棵树。他因为看书太入迷,闹出了笑话。

  郑板桥巧解对联

  清代大书法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十分同情当地百姓的疾苦。他经常乔装改扮,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

  有一年春节期间,郑板桥打算和百姓们一起过节,于是独自在街上闲逛。他看见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奇怪的对联,便停下了脚步。

  郑板桥盯着对联看了许久,叹了口气,摇着头离开了。大约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的'时间,远处有一个身影缓缓地走来。

  郑板桥回来了,只见他肩上扛着一袋大米,手里还拎着一包衣服。郑板桥把东西放在这户人家门口,上前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个穷书生,衣着单薄,正饿得发晕。郑板桥赶紧送上东西,书生感动极了,向郑板桥道谢。小朋友,你猜郑板桥怎么知道书生缺米又缺衣的呢?

  原来,书生门前的对联中,上联少个“一”,下联少个“十”。两个字的谐音正好是“衣”和“食”,于是郑板桥给他送去了衣服和食物。

  卖了奖章换辣椒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为了表彰他,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可鲁迅并没有戴着奖章到处炫耀,而是直奔集市,把奖章卖了。用卖奖章的钱,买回了几本心爱的书和一大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困了,他就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猛嚼,直嚼得自己又冒汗又流泪,顿时来了精神,捧起书继续攻读。

  凭着这种拼命读书的精神,鲁迅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民族魂”。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6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最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此时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xx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务必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仅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务必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务必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此时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忙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下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十分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此时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建立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此时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样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能够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此时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能够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取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此时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xx字资料、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简单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明白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回到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下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马云要做的事就是带给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透过互联网能够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能够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这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超多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软银每年理解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决定都是准确的。此时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到达8.9万个;20xx年到达50万;在20xx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7

  欧阳震华在TVB电视剧里经常出演律师或者警察这样的纠纷平息者,但在解约传言流出之后,他成了纠纷的当事一方。

  54岁的欧阳震华眼睛圆亮,头大而圆,体胖,再加上频繁出演各种“邻家好男人”角色,曾获得一个亲昵称号——欧阳胖胖。因为酷似加菲猫,人且好相处,欧阳胖胖也被唤作“加菲华”。

  TVB高层乐易玲一句“有合适的再找你”,被看做一道“解约令”,激怒了欧阳震华。“我要讨回公道!”他愤愤不平。

  听闻这位33年的“忠臣”、“收视福将”和“开心果”要被TVB弃用,网民惊呼:“TVB疯了!”

  近些年,欧阳震华虽也转往内地发展,但每年都会在TVB拍一部剧。他对这个家乡电视台的感情复杂,前10年本名欧阳耀泉的胖胖还是默默无闻的小龙套,后20年主演的戏则几乎部部火爆。

  1980年代的TVB美女帅哥扎堆,相貌平平难演主角,演配角又身材太高,欧阳只好演一些家丁、乞丐或和尚,或干脆躺下做一具安静的死尸,在10年漫长的跑龙套生涯中,“演的死人多过活人”,与他同在一个艺员培训班的梁朝伟,早在出道之初就担纲主角,一直到近年因为喂鸽子和写作影评而持续红下去。

  香港人信风水和改名转运。在大师眼中,欧阳耀三字属火,泉属水,水火不容,大师提议他起一个带震的名。据说“震华”是要把当时的当红小生刘德华、黄日华、吴启华都从TVB震走。咧嘴笑时,欧阳震华会露出两排洁白齐整的牙齿,大师称这张嘴和牙将有运行。欧阳震华的嘴唇红润厚泽,在宽厚的鼻头和阔大而圆润的下巴映衬下,显得不厚不薄不大不小,即便双唇紧闭,也常给人以笑感,这在传统的相学观念里被视为有福之相。“但当时我还在行霉运,何时才行到落嘴?”欧阳震华半信半疑。

  1990年代的轻喜剧风潮中,欧阳震华等来了机会。TVB监制邓特希挖掘了这张表情丰富富有喜感的圆脸。1992年,在《壹号皇庭》中,欧阳震华剪掉长发留起平头,他戴一顶羊毛假发,穿上黑色律师袍,在法庭内外碎嘴损人,嬉笑怒骂,机智大律师余在春顿时红遍香江。《壹号皇庭》顺势拍了5辑,女主角换了一拨又一拨,欧阳震华却始终稳坐男一号位置。此后,他成了法官、律师或警察专业户,他将这些快嘴鬼才演得欢快自然,仿佛这个人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邻家男人,他在你身边笑在你身边闹,而不是远在天边只可仰望。

  “正因为我长得够普通,所以部部电视剧都找我……最重要的是我长得不帅,做什么夸张的表情都可以。”欧阳震华这样总结。

  欧阳震华演绎的一些男人几近完美,工作认真细致冷静机智,生活幽默体贴细心浪漫,有爱好有品位会厨艺,喝嫖赌毒样样绝缘。

  欧阳震华抗拒吻戏,有人说是因为太太,他的太太是澳门前赌王傅老榕的孙女傅洁娴,傅家家族资产达80亿港币(没有TVB合约也没人会饿肚子)。欧阳震华则解释称,“如果演得认真,就会让人家觉得是在‘吃豆腐’;如果演得不认真、很假,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在戏里,他的女搭档几乎囊括了TVB所有女花旦。

  但香港不只有这么一个微胖好男人。部分观众常将他与演员刘青云弄混。有人曾在贴吧问,欧阳震华和元华合作的电影叫什么?“那是元华和刘青云演的《阿呆拜寿》。”跟帖者答。

  两人的'混淆多半因为同样多肉的上眼皮。如今活跃在电影圈的刘青云肤色更黑,脸部轮廓更清晰也更冷峻,额头上还有几条横纹,并不爱笑的刘青云显得有几分木讷,而常年在电视圈打拼的欧阳震华看起来欢快多了,他光滑的额头上虽看不到皱纹,但更靠后的发际线和越发稀疏的短发还是在昭告年华的日渐老去。

  2013年春节,欧阳震华曾因急性肺炎入院紧急治疗,当时医生说有成为植物人的风险。

  “解约门”发生后,有言论指欧阳震华的意外出局不乏TVB高层内斗的因素,但乐易玲很快否认了解约,称这只是“言语上的误会”,她解释这样说是因为担忧欧阳震华的身体。最终,TVB留下了欧阳震华,双方正商谈续约细节。

  TVB并非欧阳震华的唯一选项,而在各种内地剧和美日韩剧的压力下,TVB也需要新鲜面孔去抢夺新生代观众。不管“解约门”背后是否暗含无奈、误会或高层内斗,但至少结局看来是愉快的,唯一的悬念,就是欧阳震华又要为剧迷奉献啥新戏了。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8

  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扮酷的丫头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00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下子从世界亚军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张怡宁感觉天都变成阴沉沉的了。苦闷彷徨之后,张怡宁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自己打球走过的路:从小打球都很顺,只凭感觉和兴趣,过于注重形式,因此忽视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张怡宁下决心从头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本动作开始练起。那年年底去欧洲比赛,张怡宁一改过去的作风,对每场球都准备得细致充分,哪怕对手只是一个欧洲青年赛的冠军,她也严阵以待,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对手的'情况。于是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杀入决赛和欧洲强手鲍罗斯相遇。苦战五局,张怡宁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国外的媒体也用“cool”来评价这个面无表情的冠军。

  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张怡宁一直坚持写训练日记,从没间断过。至今为止,她一共写了多少本日记,张怡宁自己也不记得了。每一次比赛前,她都在日记中仔细分析对手的特点,设想在形势有利时该怎么打,情况不利的时候该怎么打,遇到突然的情况又该怎么打。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准备充分后,赛场上的张怡宁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了。

  犯傻的丫头

  张怡宁打球很仔细,其他方面却有些马虎,因此她妈妈老叫她“傻丫头”。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在女单决赛中以4∶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取胜。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突然问道:“张怡宁,你的金牌呢?”

  “真的,金牌呢?”

  记者的提问把张怡宁给搞懵了。她赶紧跑回赛场去找,可是没有找到。这下可出大事了,金牌丢了!再摸摸裤兜,硬梆梆的,不是在这里吗?虚惊一场,张怡宁理了一下衣领,认真地把金牌重新挂上,在场的人都笑了。

  还有一次在国内比赛时,张怡宁将号码布塞在裤兜里,第二天比赛前换了裤子,结果临上场才发现没有号码布,她急得不得了,赶紧借来好友刘佳的号码布,用一个曲别针别上——只用一个曲别针,这样耷拉的一个角刚好遮挡住号码。这场比赛张怡宁打得魂不守舍,既担心被裁判识破,又担心她这边比赛没打完,那边就轮到刘佳上场了。真是万幸,那边刘佳上场时,她这边的“战斗”刚好结束,还赢了这场球。原来“傻丫头”还有点傻福呢!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9

  今天下午我读了学而不倦的孔子的故事,他很好学,学习也很好,他学的东西有礼节、射箭、音乐、驾车、识字、计算“六艺”课程,他学每样东西都很认真,他还虚心向有知识的人学习,他这种学而不倦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向他学习,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0

  1、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一转眼,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他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以及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2、在挫折中坚强,做好自己

  男孩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六七岁时就有个梦想——到NBA打球。虽然这个理想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点点成长着,一天天壮大着。小时候,男孩曾梦想过牵着父亲的手,跨过青草地去球场嬉戏,做各种动作:腾空,跳跃,疾驰,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亲,会欢快地鼓掌,为他加油。

  可是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梦境里出现——他父亲是个瘾君子,几乎没有照顾过他。男孩走不进父亲的世界,父亲的思想与他完全隔绝,他和父亲就像两条平行延展的生命,没有交集。缺少了父爱,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凭自己的意识行动,不管对与错。当然,这也使男孩变得坚强,把他的意志磨炼得愈加坚韧。在没有父亲搀扶的情况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长着,努力做好自己。

  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男孩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体谅母亲的辛劳,渐渐成熟起来。可在男孩12岁生日的烛光还没来得及点燃时,母亲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墙角哭泣,独自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轰然倒塌,但父亲依然没有出现,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这位76岁的老人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无法正常料理,哪里谈得上照顾他?男孩知道,这里是避难所,是暂时的港湾。在这个老少重组的家庭,男孩奇迹般地顽强生活着,他开始接触社会,关注人生的理想,与命运抗争。他明白,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必须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疯狂地在球场打球,不分昼夜。只有在球场,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乐,才能迸发出与生俱来的力量。没有父母管教,没有约束,男孩把球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行云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拼路上,上帝终于眷顾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云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滩的沙子,迅速被湮没了。别人有经验,有成绩,而他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他没有气馁,努力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打球,练球,配合,提升。

  可还没等时间来证明一切,噩耗传来——外婆与世长辞,他伤心欲绝,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也许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后,在他还没从当父亲的喜悦中醒来时,他六个月大的儿子就离他而去,丧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来。还有什么比精神重创更可怕的呢?可悲痛远没有结束,儿子的葬礼没过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枪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没几个月,他又遭遇车祸。在紧接着的那个赛季里,队友们如火如荼地拼抢着,而伤痛却让他成了看客。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他没有放弃,总是勇敢地去面对,在挫折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他说:“我经历过很多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没法挺过这些困难,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会把这些事情当成他们放弃生活、停止战斗的'借口。但是,这么多的困难,并没有将我击倒,因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虽然没有成为NBA最好的球员,但是他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每一个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从容走出阴影的豁达。虽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个赛季,但他至今都未获得一项个人荣誉,不论是“全明星”,还是“最佳第六人”。面对别人友善的批评或不怀好意的指责与抱怨,他总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乐的。”

  他就是湖人队全能前锋拉马尔·奥多姆。20xx年6月18日,经过长达9个月的鏖战,奥多姆和队友们奋力拼杀,在总决赛的“抢七大战”中,湖人以83比79击败凯尔特人队,从而以4比3的总比分夺得20xx——20xx赛季NBA总冠军。

  在湖人队,奥多姆没有科比那样光芒四射,没有加索尔那样咄咄逼人,也没有阿泰斯特那样疯狂至极,但他用独特的个性抒写着自己的传奇。有人评价说:因为有了奥多姆,洛杉矶这座城市更加光怪陆离;因为有了奥多姆,湖人这支球队有了更多娱乐元素。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奥多姆自豪地背诵着他们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众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里含着金汤勺,甚至即便已经戴上了总冠军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尽全力。”

  3、毕加索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及风格迭变。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毕加索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子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但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只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孩子。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如果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可以嘲笑他,讥讽他,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因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1

  成长故事

  从写字楼到居民楼,从居民楼再到写字楼,6年内,易车公司的老总办公室经过几度搬迁,总裁李斌也终于成功嫁接了汽车与互联网两个朝阳产业,让汽车消费资讯服务在网络天地中如虎添翼。

  如今,易车公司已正式启动了它的第二轮融资。谈及自己艰辛的历程,李斌提到了他上大二时自己租间小平房就提枪上马的创业经历。

  大学积累了创业信心

  “读大学时,我修了近100门专业课程,打了四五十份工,在学习的同时尝试创业,寻找值得自己坚持的东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李斌说自己的专业学得并不好,但是他凭着兴趣辅修了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相关课程,其中,计算机课程让他最着迷。

  “当时学校开放的计算机房一共只有20多台电脑,是装备最原始的PCXT,我一有时间就泡在电脑前。”正是在大学里培养的对计算机的热情,让李斌对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深信不疑,也让他在日后的职业道路上毅然选择了心仪的互联网领域。

  在大学校园里,李斌作过市场调查、卖过考研资料、当过某文化公司高校总代理。1996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李斌眼中的大学生活是忙碌而目标明确的,他并不认为学业与创业会有什么矛盾,“现在想来,大学里数十次的打工经历绝不仅仅解决了经济问题,最重要的是积累了我的创业信心”。“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敢于尝试不同的职业道路,最终目的是要找到自己最热爱的东西。”李斌说。

  “开始做易车时,我对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都已经有了大致判断,直接让我产生创业决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汽车消费用户与互联网用户的重合度特别高。”李斌介绍说,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热潮,而当时汽车进入家庭的比例也在逐年加大,这一点让他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

  李斌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在汽车行业获得发展的机会很大,互联网在促进汽车进入家庭中的服务功能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就这样,易车网在20xx年6月正式起步。

  互联网寒潮前后的几度辗转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一角,透过书架上层的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整齐摆放的文件夹。李斌指着那些蓝色的文件夹说,里面是公司早期的业务记录,完好地保存着所有加盟企业和个人会员的资料,见证了易车服务网经历过的一段起伏,同时也是整个易车公司起落故事的组成部分。

  就是这些资料,李斌携带近6年。那是在互联网遇到寒冬的时候,公司80名员工只剩下7个,公司从写字楼搬到居民楼,李斌还坚持将这些资料保留下来,他相信会有一天能够重新出发。

  同样是这些资料,6年后,洗尽尘封的痕迹,重新摆上了易车总裁李斌的案头。他的预测没有错,汽车用户会员服务借助网络发展已经呈现出逐渐明朗的趋势。“如今,易车重整旗鼓,继续这项业务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经历过挫败的李斌再次提出这个业务时,自信的口气里更透着理智和沉稳。

  易车服务网成立后的3个月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在北京地区发展了两万多会员,其中有20xx多名为收费会员,网站的首页日均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但在20xx年年底,随着互联网冬天的到来,易车的股东信心动摇,刚刚起步的易车也陷入危机。“互联网行业的急剧走低和大股东对互联网的信心动摇,是新生的易车遭受沉重打击的致命因素。”几年后,李斌这样分析当年的危机根源。

  5年后,整合汽车相关服务企业、提供汽车用户会员服务的商业模式,重新被公司提上业务发展的日程,并拥有了新的.名称“易车会”。李斌介绍说,这不仅是简单的名词变动,还蕴含了易车个人会员服务发展的商业模式。在线上,“易车会”是一个Web2.0模式的汽车社区,提供个人汽车网络门户;在线下,“易车会”是一个开放的、易于延展合作的商业和服务平台,用户将获得易车整合提供的汽车相关增值服务。 [Page]

  丰富的行业资源是竞争的优势

  6年间,易车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20个主要汽车消费市场、所有在销车型、1000多家会员经销商实时发布的新车报价数据库,并通过和新浪、搜狐、雅虎、腾讯等门户网站合作的方式,每月为1000多万用户提供购车查询和网上预订服务。从早期的行业咨询、研发并销售汽车经销商管理软件、数字营销服务等业务开始,易车的核心业务逐步形成系统的新车购车资讯服务、二手车交易信息服务和汽车用户社区与会员服务(易车会)。

  李斌当初对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结合点的看好似乎已经被证实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而今年,在这个初露蓬勃之势的行业里,陆续出现了不少竞争者,对多方位的汽车消费资讯服务行业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很多从来没有显山露水的公司纷纷拿到数百万美元的融资。

  对此,即将面临“蛋糕争夺战”的易车却显得乐观。“目前,在新车领域,我们的实力是第一位的,我们占这个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在一些新的机会,如二手车和线上线下汽车服务方面,易车也更容易成功。”李斌说,现在易车每个月仅在线上就能影响1000万个汽车用户,而在线下,又能影响500万个汽车用户。

  李斌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与西方的最大不同在于,这个时期内,大多数汽车用户是在购买第一辆汽车,所以,从第一辆车开始,用户为汽车做各种保养、关注车市资讯甚至卖旧车换新车都会受到当初购买这辆车的信息来源的影响,因此,易车为自己开拓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易车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为汽车用户(包括潜在购车者和车主)提供服务,影响了用户的汽车消费决策而获得资金收入。

  李斌介绍说,由于经过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国外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高度细化阶段,他们的很多小店,卖车就是卖车,修车就是修车;而中国的汽车业是这几年爆发形成的,4S店既卖车又修车,金融信贷和汽车保险服务,还组建自己的车友俱乐部,组织各种车友活动,去年《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颁布以后4S店又可以买卖二手车。

  “4S店成了一个汽车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集散地,而易车与全国1/3的汽车经销商进行新车业务领域的商务合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把业务拓展到二手车交易业务,发挥渠道上的协同优势。”李斌这样描述易车的资源优势。

  李斌相信,经历过风雨的自己还有易车会逐渐跟自己喜爱的这个行业一起走向成熟。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2

  对于在北京出生长大的蒋甲来说,人生中第一次尝到“被拒绝”的滋味,是在6岁那年。老师指着一堆礼物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相互表扬吧,如果你听到有谁表扬你,就拿一份礼物回到座位上。别的小朋友都拿着礼物兴高采烈地下去了,只有他孤零零地站在讲台上,所有人都拒绝表扬他,那种尴尬滋味令他刻骨铭心,从此在生命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后来,蒋甲到美国学习、定居,十几年过去了,他兢兢业业,从一个小小的程序员晋升为产品经理。然而每当他冒出一个新想法想告诉同事们时,又由于害怕被嘲笑和拒绝而欲言又止。那个从小就藏在心底的魔咒,成了他事业上的最大障礙。30岁时,他在妻子的鼓励下决定创业,可是当他鼓起勇气去找投资人时,仍被无情地拒绝了。

  无论怎样向生活妥协,被拒绝始终无法避免,蒋甲反躬自省:“谁没有被拒绝过?拒绝一次就放弃未免太没志气了吧。”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他决心要改变自己对拒绝的恐惧心理。

  蒋甲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加拿大人发明的“被拒绝治疗法”,简单地说就是每天主动向人提出不太实际的请求,让对方拒绝,30天为一个“疗程”,当“患者”对拒绝感到麻木时,就表示成功了。蒋甲十分兴奋,觉得这个疗法可行,他不仅决定马上试验,还要把计划延长到100天,与“拒绝恐惧症”死磕到底。

  第一天,蒋甲把“目标”对准公司大楼下的那个保安。他故作镇定地向保安走去,短短的几十步,他却感觉像走了一个世纪般漫长。来到保安面前,他憋红了脸,声音发颤地问:“您好,可以借给我100美元吗?”保安愣了一下,警惕地看着他,摇摇头说:“不行,为什么?”由于太紧张,蒋甲没有解释就赶紧转身溜了。回到家里,蒋甲冷静下来回想刚才的情形,发现保安的态度并不可怕,甚至还问了句“为什么”,给了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只不过自己却逃之夭夭了。蒋平决定下次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要管住自己的腿。

  第二天,蒋平走进一家汉堡店:“要一份汉堡包续杯。”“什么是汉堡包续杯?”服务员被问懵了,“就是咖啡续杯呀,换成汉堡包。”对方难以置信地看了他一眼,也许觉得他的脑子有点问题,但还是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汉堡包续杯。”“好的,我下次再来。”蒋甲离开时对服务员说。这次的`表现比第一次进步了许多,至少撑过了三个回合,蒋甲信心大增。

  而第三次的经历彻底改变了蒋甲的人生观。当他去一家甜甜圈店,要一个五个连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甜甜圈”时,不仅没有被拒绝,两个店员在忙碌了十几分钟后,真的给他端出了这样的一个甜甜圈。蒋甲猛然发现,只要不怕拒绝,许多看似不太合理的事情也可以争取得到,那么,合理的不是更容易得到吗?

  一个月过去了,蒋甲把偷偷拍下的这些“求拒绝”的过程制作成视频传到网上,没想到点击量很快就超过了500万。许多网友看后都惊呼:“天哪,这太不可思议了!”还有人留言,说是蒋甲让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被拒绝之后的另一片天地。

  “100天被拒绝计划”仍在继续。那次,蒋甲突然想去得州的一所大学上一堂课。一个老教授毫不意外地多次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可是此时的蒋甲对“被拒”已经没有半点恐惧了,他不断恳求,还精心准备了讲课的ppt,最后终于打动了教授,同意让他试一试。

  一百天的坚持,蒋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被拒100天”的网站吸粉无数,《时代周刊》等美国几十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还被邀请登上TED的讲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人摆脱对于拒绝的恐惧心理。蒋甲说:“被拒绝曾是我的梦魇,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左右人生的不是拒绝,而是对于被拒绝的态度。”如今,蒋甲成功收购了“被拒绝治疗法”网站,自己做总裁,事业风生水起。

  拒绝的后面是什么?如果你选择了放弃,那么被拒绝的后面就是失败,如果你把它当成起点,用勇气和智慧活出别人不敢活的样子,那么被拒绝的后面就是成功。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3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人。据《兼山堂弈谱》和《弈雅堂文集》记载,他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或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卒年不详。

  黄龙士家座落在离泰县几十里的姜堰镇。他自幼学棋,乡里无敌手,黄龙士的父亲为了他能在棋艺上能有所更进一步,则带着还在童年时代的黄龙士出门远游,带他寻师访友,开阔视野学习交流。父子二人来到北京,寻遍高手。大家对年幼的黄龙士十分欣赏,一位好围棋的满族将军更是喜欢黄龙士,对他特别钟爱,还带着他们父子二人到关外去找高手下棋。前后竟达一年之久。临别时厚赐重金。这次千里跋涉,万里远游,使黄龙士见识了通都大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广阔的天地令他心境开阔。广泛的交流使他棋艺大增。从此胸襟愈广,境界愈大。

  十六岁即达到国手水平。康熙七年(1668年)在他18岁时,成了中华棋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一年他同久负盛名的前辈国手盛大有对弈七局,凭借着高超棋艺七战七捷,七战全胜。其后又有当时的一批国手均败在他的手下。

  其时,诸多国手无不折服。棋界予以高度评价。王彦侗称赞说:“国初指清代初期以弈名家者,自过百龄而后,群贤蔚起,竞相争雄,迨黄龙士出一切俯视之,神手技矣。”由此可见,黄龙士具有独特棋风,着子看似平淡无奇,但寓意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拙,反以自困。

  当时六合人周东候,是继周懒予之后的著名棋手,为清代围棋十大家之一。黄龙士称雄棋坛时,天下棋手望风而靡。独有周东候敢于同他对阵,屡战屡败,也从不气馁。

  黄龙士的棋轻灵多变,思路混元,局面开阔,气魄宏大。他还著有《黄龙士全图》等书。虽然古今之棋,已有巨大变化,但他中盘作战之力,仍今人叹为观止。黄龙士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盛年时突然从棋坛上消声灭迹了,史料中竟没能留下什么记载。连他何时去世的都一点不知道,成为千古之谜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黄龙士的盛名传到日本、韩国,有的日本棋手认为他的中盘实力具有“十一段”。至今日本棋界仍然钦佩他的高超棋艺,黄龙士先生的棋谱被奉为经典。

  后人将他推为“棋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名人成长的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成长故事08-02

名人的成长故事12-19

励志名人成长故事04-04

名人成长故事集锦09-14

世界名人成长故事09-23

历史名人成长的故事大全12-24

名人故事:胡歌的成长之路12-11

名人成长故事:安武林_1200字02-09

名人小时候成长故事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