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说明文>春节的说明文

春节的说明文

时间:2024-11-02 07:00:33 说明文 我要投稿

春节的说明文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说明文

春节的说明文1

  相传古时候除夕这一天,总是有“夕”来扰乱老百姓的生活,百姓们做梦都想把“夕”除掉。于是,每年这一天就叫做除夕了。

  我期盼已久的除夕终于到来了!我们一家三口早早的就起来了,和爷爷奶奶一起准备团年饭了。只见奶奶忙着赶年菜,妈妈马上加入到奶奶的阵地,和奶奶一起忙活起来,时不时听她们传来阵阵欢笑声……我们呢?我和爸爸就帮爷爷贴起对联来!红底黑字的对联在今天显得格外耀眼,格外漂亮!

  我的任务最简单:帮爸爸递递东西,爷爷负责贴对联,爸爸负责剪胶带,不一会,对联就贴好了,我左右看了看,歪着头对爸爸爷爷说:你们今天表现的不错哦!我们一起笑了起来,这时姐姐一家也下来了,伯妈打趣道:“李灿,他们表现不错你有没红包奖励奖励他们呀?”爷爷笑着说:“李灿功劳最大,等会爷爷给个大红包,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我说:“一个可不行,姐姐也要呢!”“都有。都有……哈哈哈……”爷爷笑着说道。

  团年饭做好了,菜端上来了,首先端上来一条大鱼,据说,每年都要做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随后,奶奶又端上了许多菜:有鸡,有鸭,有牛肉,羊肉,还有笔架鱼肚呢……很丰盛的一大桌菜,就没有青菜,这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爷爷奶奶他们原来过苦日子过多了,平日里都没吃大鱼大肉,就只有吃团年饭才有好菜吃,所以形成一种习惯,团年饭都不吃小菜的。我就提议:“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不按老规矩了,平时也在过年,每天都跟过年一样,以后团年饭也要吃小菜!”

  爷爷奶奶笑着说:“好!好!好……每天都过年!哈哈哈……”我和姐姐向爷爷奶奶敬酒:“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福寿安康!”“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爸爸妈妈,伯伯伯妈也向爷爷奶奶敬酒:“爸爸妈妈辛苦了,祝你们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祝你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团年饭吃完了,大家都帮忙把桌子收拾干净,伯妈和妈妈帮奶奶洗碗,伯伯和爸爸就和爷爷一起说说话,谈谈工作方面的`事情,我和姐姐就跳起绳来。一晃到了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坐在电暖气旁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节目可真精彩呀!有杂技;有歌舞,有小品,有相声,更有我最喜欢的节目——魔术!我们一家人看的津津有味,把手掌都拍红了!看到小品时,赵本山爷爷精湛的演技把我们肚子都笑痛了!

  “九,八,七……三,二,一!”新年的钟声响起来了!窗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推开窗户,哇塞!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啦!我跳着说:“爸爸妈妈我们也去放花炮,我们也去放花炮!我们欢笑着跑可出去,爸爸妈妈也孩子似地和我一起疯了起来!小星星、招财树、金元宝……真是流光溢彩、绚丽无比!平日严谨的爸爸也放下他威严的模样,在烟花的映衬下显得亲切的许多!璀璨的烟花与我们幸福的笑颜相映成趣,也照亮了我们美好的明天!

春节的说明文2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mai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

  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说明文3

  成片的红色,里面包含着节日的喜庆。

  震耳的声音,其中跳跃着节日的欢愉。

  浓郁的香味,充满着团圆的幸福。

  家庭主妇们将对年的喜悦融入到了忙碌之中。勤劳的她们,为了让一家过上一个好年,一入腊月开始忙乎了。扫家除尘。购置年货。张罗饭菜……一年到头所有辛苦,全都化成了满满的幸福。她们将对家的亲情,全部都融进了三十晚上满满一桌年夜饭的味道中了。

  春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在他们眼中,春节是美味的饭菜。绚丽的烟花。炸开的鞭炮,以及一笔不菲的压岁钱。兴奋的孩子们一大早玩起了花炮,把宁静的空气一下子炸开了。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为春节平添了一份热闹与欢愉。一天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鞭炮一样红彤彤的色泽。他们将过年的喜悦,倾注在了〝噼里啪啦〞的声响里。

  春节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三十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围着桌子互相举杯。道贺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祝老人身体健康。中年人事业有成。年轻人学业进步。孩子们快乐成长……无非是这些简单的'祝福,但老人们看到这样欢聚的场景,依然会露出如花的笑容。他们在春节里要的快乐很简单,只是图全家人的一个团团圆圆。

  春节是上班一族难得轻松的时候。放下烦忙的工作,跟妻儿走访亲戚,向父母敬一敬孝心,把思念跟祝福传递给父母长辈。兄弟姊妹。挚爱亲朋……他们在春节需要的是一种闲适的感觉跟一份舒畅的心情。

  春节是游子们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当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一些人却因职业特殊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一直在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自己却只能通过悠悠电波把爱跟祝福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朋!春节是什么?它是快活的忙碌,是欢快的玩耍,是相互的祝福,是美满的团圆,也是默默的奉献……它承载着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感情跟幸福。

春节的说明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

  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节的说明文5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每家每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的说明文6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每家每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春节的说明文7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 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 一个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 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 “怪物怕响声和 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 认真的想了想说: “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 ,所以人们就买了 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 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 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 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的说明文8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高兴且最有意义的日子,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玩、又有钱花,真是快乐异常。

  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就是除夕,这时候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因为在外的家人不论东西南北,都要再这一天晚上赶回家来团圆,大家围在桌前享受着丰富的晚餐:鱼呀!肉呀!菜呀!摆得满桌皆是,更有一道具代表性的传统名菜——火锅。吃饱了年夜饭,大家等着领红包,拿到之后总是喜上眉梢,不论多少,总是很开心的连夜不眠。

  当晚,大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或许是太兴奋的"缘故,因为明天就是穿新衣、带新帽的大年初一,这是从去年过完年就一直盼望到现在的.,怎不令人兴奋!我跟弟弟在被窝哩,一面听着外面的鞭炮声,一面心理不断的希望明日早到来。一大早,天还没亮,大家就起床了,穿上新衣,向父母鞠躬拜年,然后开始这一天的玩乐,兄弟姐妹有的吃糖果、有的放鞭炮、有的大唱“新年好”,一片热闹。也有的跑去逛街或逛百货公司,好不快乐!

  总之,过年是大伙儿最快乐的日子,到处洋溢着一片快乐而合谐安乐的气氛。

春节的说明文9

  虽然北京是个大城市,是我国的首都,但是,它也和我们一样,过着热闹非凡的春节。收红包快乐无比 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爷爷奶奶面前,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永远幸福,这样一个个红包就会如愿“飞”到我的手中,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万分,因为我可以支配一部分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它我可以买一本喜爱的书籍,或者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快乐呀!

  吃完晚饭,我们全家就等待看春节晚会,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随着时针指向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节目编排的很精彩,相声让我哈哈大笑;魔术让我眼花缭乱;杂技让我提心吊胆;歌曲让我舒心坦然;五彩缤纷的春晚的节目也包含了许多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有了他们的精心策划,才让我们看到精彩的节目,我祝愿他们健康幸福。 放鞭炮喜庆无比 时钟敲响新年的大门,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我和爸爸拿着鞭炮到院子里放,看到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在放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火光像小菊花一样在空中飞翔,好像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每户人家,鞭炮像红苹果一样,像一个个笑脸,好像祝福着美好节日的到来,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给美好的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

  收红包、看春晚、放鞭炮让我觉得春节过得快乐无比,我爱春节,我也祝愿所有人春节快乐!

春节的说明文10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

  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

  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节的说明文11

  过年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一直没有在战争和生产中发挥多大作用,而是将它用于娱乐,因此焰火鞭炮随之出现了,进而喜庆、过年过节放鞭炮成了传统。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因为古代送灶有“官三民四”之说,所以腊月廿三就有人放鞭炮了,廿四送灶、除夕晚上团圆饭、初一子时接天地、早晨开门、初五早上接财神、十三晚上上灯,一直到十五元宵节的早、晚都得放鞭炮。

  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喜欢放鞭炮呢?流行的说法是因为辟邪,因为吃人的怪兽“年”怕光怕响,这毕竟是传说,谁也没见过“年”。我认为人们喜爱鞭炮的原因跟鲁迅说的差不多,鲁迅在小说《祝福》开头几句中写得很经典:“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短短的几句勾画出鞭炮的光、声、味,让人眼睛、耳朵、鼻子都享受到了,这是人们喜欢的`根本所在。第二天早上,白花花的地上洒落着红红黄黄的炮仗屑,像梅花点点,走在上面,年的气氛就出来了。

  进入二十世纪,鞭炮便不被“文明”人接受了。民国时期开展的“新生活运动”,就禁放鞭炮,当时连春节都不准过,不放假,改过阳历年。这一来,做鞭炮生意的便倒了霉。汪曾祺小说《岁寒三友》中写道:“城里几家炮仗店统统关了张”,“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闼子门下了一把牛鼻子铁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用尽女儿卖身的钱后,“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新生活运动”终于随着民国的衰亡而终,国人又过上了春节,春节里鞭炮声又响彻华夏大地。

  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有鞭炮声的年才有年味,我醒来后回想,刚刚竟在爆炸声中睡了一觉。

春节的说明文12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天用团聚和美食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美食的香味。

  在春节那天,每户人家都是要吃糕的,糕谐音“高”,并且是蒸出来的,所以象征着蒸蒸日上。蒸糕是把面粉和水一起搅拌成不干不湿状后,上笼先给它蒸个澡,约20多分钟,有股甜甜的味道就会弥漫开来。

  没过一会儿,糕就从热腾腾的笼里被爷爷小心翼翼地拎到了盘里,蒸完澡的它肤色由土黄变成了金黄。在吃糕前是要裁糕(就是揉成糕团)的,那样蒸出来的.糕才香糯可口。我的爷爷先将一盆“溃不成军”的糕粒反复揉捏,将它合成一块大糕。爷爷仿佛跟糕有仇似的,撸起袖子,手上抹了油,先摁了三下、又翻了个面、再压一下,周而复始,吓得那糕魂飞魄散,一下也不敢动。

  经过一番较量后,一个椭圆形的大团子呈现在眼前,顿时变得有光泽,拿筷子戳一戳,它已经如橡皮泥那般富有弹性了。吃饭时用肉汤泡着糕,肉汤的肉味使原本无味的糕有了一层肉香,而糕也可以使肉汤不那么油腻,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可谓是两全其美、绝佳之配。

  吃年夜饭时,自然少不了饺子,把面团揉成面皮儿,拿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韭菜鸡蛋馅往上一撒、一掬、一捏,一个如银元宝似的饺子就横空出世了。刚出生的饺子白白嫩嫩的,和小娃娃一模一样。等兄弟姐妹们都到齐了,就都调皮地吵着去游泳。于是,妈妈把它们放进了“游泳池”里,怕水太冷,还浇了油、点了火,饺子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快活极了。等它们都玩够了,妈妈就把它们捞出来,晾在盘子上,让它们也享受享受日光浴。可是不一会儿它们就又闲不住了,想看看我们肚子里的异域风情,我们自然是让它们如愿以偿,还为它们介绍了几位朋友——腊八蒜,和它们一起去观光旅游。下肚的蒜和饺子在嘴里留下了一股十分清香而又微辣的味道,令我欲罢不能,大饱了口福。

  春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菜、一次亲朋好友的相聚、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美好愿景不停努力,不停奋斗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见证。

春节的说明文13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忙碌起来:晒腊肉,腌咸鱼,炸丸子……还要为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新衣服。虽然劳累,但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心里泛着甜。窝着暖。

  〝红红火火过大年〞这句话来形容过年再适合不过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红包。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红色在中国人眼里代表喜庆,是吉祥色。爱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在手腕上系上一根红绳,预祝来年幸福平安,心想事成!

  大年三十,一家人坐在饭桌前,享受着丰盛的`〝团年饭〞。屋里热气腾腾,美味佳肴让人食欲大增,这会儿吃菜。喝汤。觉得比啥时都香。都浓。老老少少说说笑笑,举杯互送祝福。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喧天的锣鼓声,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最快乐的当然是我们小孩子啦,穿新衣戴新帽,开开心心的接过红包,盘算着用多少钱买糖,用多少钱买书,留下多少钱来买喜爱的玩具。 〝放烟花了,放烟花了!〞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跑到院子里放起烟花鞭炮,欢声笑语穿过广场,绕过树林,让夜晚不再那样寂静,让月色不再那样冷清。无数烟花在空中绽放,描绘出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春节给我们带来了喜庆,更带来了新一年的期盼。我对着空中的烟花默默许愿:祝所有的亲人朋友身体健康,祝福老师万事如意,身康体健。也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成绩越来越好,祝福我们家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春节的说明文14

  一年四季中,最热闹的节日不用说,必定是春节。腊月一到,人们就要开始忙碌起来,动手准备年货了。

  安徽人一般在腊月的初旬左右就开始制办起年货来。会做的人家总会腌上许多吃的,在过年时这些食物是吃不完的,等年过完后还要接着吃,意为年年有余。有些地方还一直保持着泡腊八蒜的习惯。到了过年时,打开盖子闻一闻,酸味中夹着一丝辣味,让人禁不住流口水。孩子们最喜爱过年了,虽然美味杂拌没有了,但爆竹还是随处可见,卖的最火的就是冲天炮。这些全都是男孩子们的最爱。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大扫除,必须把房子的里里外外全部清扫一遍,这样才能体现出万象更新的气象。我最喜爱的节日莫过于除夕了。

  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飘散出酒肉的香味。吃年夜饭前,将旧的对年和年画撕下,换上新的对年和年画。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许多菜平时都没见过,人们互相说着祝福的'话,热闹极了。到了晚上,家家灯火通宵。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每一个人都要守岁,不过_

  点都不睡觉。这天晚上是最热闹的了,礼炮声接连不断,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点左右,礼炮声才渐渐平息了。从初一开始,人们就会到亲戚家去拜年,而且晚辈还能拿到红上了天空。真是太美了!这可是我亲自放的烟花,所以在我的眼里,那晚的烟花中数它最美!我心里也挺骄傲的,我不害怕了。灿烂的烟花飞向夜空,更寄托着我们?新年美好的愿望。

  明年我还要放烟花。

春节的说明文1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得真快,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新年又到了!“砰!砰!砰!”烟火像花朵一般,开出灿烂的花朵。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有欢喜、有希望、有悲伤……。新的一年,送走羊年,迎接猴年,我希望我的.功课更进步,也希望我的体育变棒!

  我应该努力去追求梦想,向好同学看齐,不要想不劳而获,不要偷懒,不要老是让妈妈碎岁念,因为我长大了,应该更懂事了。

  过年快到了,我期待能领到更多红包。我打算将红包好好利用,一部份存起来,一部份拿来缴学费,减轻妈妈的负担。

【春节的说明文】相关文章:

春节说明文12-20

春节的风俗说明文12-18

关于春节的初二说明文07-18

优秀说明文作文范例_说明文01-10

关于初中说明文优秀范文_说明文01-10

石榴说明文11-10

松鼠的说明文12-09

月亮的说明文11-28

说明文作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