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记叙文>父亲记叙文

父亲记叙文

时间:2022-05-20 15:18:39 记叙文 我要投稿

父亲记叙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是把一个事实、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地叙述出来,让读者清楚了解到这个事实或事件的文章。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记叙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亲记叙文

父亲记叙文1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完全如山那样严峻,有时却如水那样温柔。

  每逢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小时候上学时,爸爸总会接我上下学,个性是冬天。

  在放学的路上,寒风嗖嗖的穿透了棉衣,雪花落到了脸上、手上,并没有凉丝丝的妙意,冻透了我每根神经。

  爸爸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加快了脚步,走到了我的前面,默默的为我遮挡寒风、和漫天飞舞的大雪。一股暖流遍布了我的全身,解冻了我冰冷的神经。

  爸爸虽然很瘦削,但是风雪中的爸爸却像一位高大的巨人,异常的强大,让我的心感到个性的踏实、个性的满足……回到家后,我和爸爸总是会心的一笑。

  此刻我渐渐长大了,很少在冬天躲在爸爸的身后,但是有时还会恳求爸爸站在我面前为我遮挡,这种感觉真的好完美美……

  这次期中考试真的很糟糕很糟,120分的数学卷,而我却仅仅得了87分,这不是真的!我多么期望这不是真的,可惜它是真的,数学卷发下来后,我的心里难过到了极点,但我没有哭出来,眼睛却悄悄的湿润了。

  我垂头丧气的往家走,一向到家,我的头都未抬起来。学习上的事我都愿意向爸爸诉说,因为在学习上爸爸比妈妈更理解我,教育方式更恰当一些,所以这一次我仍一如既往的向爸爸交代这次考试的状况。

  我木头般的站在爸爸面前,吱吱唔唔的说:“爸……这次考试……”我哽咽了,不知该如何说出口。爸爸却用慈祥的.目光对我说:“成绩不好……”我实在忍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没事的,只要你肯努力,下次必须能够考好的,我相信我女儿必须能够的。"

  爸爸的话虽然很短,却使我心里的负担减轻了许多。我就应深刻反省自我,我收起眼泪,向爸爸笑了笑。晚上睡觉时,爸爸的话缭绕在我的脑海,陪伴我进入了梦乡……

  爸爸有形无形的爱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爸爸妈妈对我付出了所有的一切,我们无法用语言去答谢,只有用行动去证明,用心去表达。

  爸爸的爱,不像奶奶一样是种懦爱,不像妈妈一样甜蜜而唠叨,他的爱是默默无闻,像空气一样无形的,看不见,却又必不可少的。

父亲记叙文2

  从小到大,很长一段日子里,都是由有着一副好手艺的父亲给我理发。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有幸为年迈的父亲理了一次不寻常的头发,尽了一份少有的孝道。

  九十有一的父亲近年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每遇冬天,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缠身,加之一年前的一次车祸,股骨被撞裂治愈后留下行走不便的后患,单独出行更显得十分困难。

  当送走了寒冷的冬季,万物复苏的春天到来,父亲的头发早已盖过了耳际,这对向来注重外表整洁的父亲,似乎感到有些不舒服,好几次提出要去理发店把长发理短些,都因居所距离理发店较远,打车也不方便,多数理发师又不愿上门服务而拖延下来。看着父亲一个人在屋内踱来踱去,心烦焦虑的神情,我突然鼓足勇气开口对父亲说,就让我来替你理一次发吧。

  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父亲,从小选择了在那个年代不被人看好的剃头匠(俗称待招)这个行业,独自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直至70多岁眼睛看不太清楚时才完全歇业;而我在读中学时,为减轻家里负担,也偷着学过理发挣几个生活费,只是后来下乡、当兵、参加工作后,逐渐生疏了所学到的“手艺”。

  我话说出了口,父亲却迟迟没有回声,且流露出一付复杂表情的神态:或许是父亲不愿让儿子给他理发,也或许是不相信儿子会把他的头理好,更抑或还在为近些日子未能与孩子们说上话心里装有气......

  尽管这样,我仍然找来毛巾、剪刀,摆好凳子,耐心等待着父亲的响应。大约半个小时过去,总算等来年迈的父亲坐到了理发的凳子上。

  为打破出现的尴尬,缓解“僵局”气氛,我主动与父亲摆谈起不久前见到他老家的同辈兄弟们的近况,谈起他们今天尚不富足的生活;连同从父辈谈到儿女,从物质生活谈到精神支柱。谈着谈着,一向健谈的老人突然打破沉闷,显得格外精神,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对曾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如数家珍,顿时燃起了老人愉快的追忆......

  尘封的'话题一旦被打开,父亲原本不愉快的心情在不知觉中好了许多。在我一番细心“摆布”下,父亲长长的头发被我显得笨绰的双手剪短下来;尽管头饰修剪得不是十分理想,无疑打破了长久以来父亲替儿子理发的一次“常规”。

  替行走不便的父亲理发本是一件不足为奇的小事,却体现了一种亲情,一种孝道,尤为难得的是在互动交流沟通中化解了老人心里一种潜意识的不快。

  透过给父亲理发这件事情,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待老人,做儿女的不只是满足给予物质方面的享有,更应当在精神上多给与关心,多做些问候,多去了解他们暮年生活在想什么,多替他们去分忧去解难。

  如今,我们已为人父、人母,临近花甲,但是在父辈面前,作为他们的儿女,仍然需要切记“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将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把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那段源于生活的歌词,不要忽略了要让老人们在快乐、开心中度过余生的箴言。

父亲记叙文3

  也许是昨日父亲爽约,导致我们天黑了还没有吃饭,干干的等着他来才炒菜,结果他又不来,这是常事了,突然心里生气。又加之受了额外的委屈,总之,从昨天到今天一直郁郁寡欢,什么话也不想说,光光的心里怄气。

  所以,我今天一反常态,没有打电话问父亲是否会来吃饭。但心里是担心的,也不知他吃饭否。

  晚上,他不请自来,打开门的时候,我再次一改常态,没有热情的欢迎他,而是直接转身去厨房盛饭。要知道,自从母亲走后,我一直把沉默寡言的父亲当宝贝小孩看,每天总要去看他,看他总要跟他搂搂抱抱。

  饭桌上的气氛静得有些尴尬,我担心父亲会觉察到我的不悦而不舒服,可又确实不想说话,不愿展开那张绷起的`显然不悦的脸,最后终究还是问了句:“今天相亲如何?”因为我知道他想谈谈,他想听听我的意见,因为他没有人可以谈了……

  父亲简单的说了句:“可以!”

  然后,我突然就疯了似的说了一连串的反对的理由,无非是嫌弃对方条件太差,怕给我们造成负担。又或许始终觉得没有人可以替代我母亲。总之,我的态度有些恶劣。

  父亲始终沉默。他或许在想:怕么连这最宝贝的女儿也真真是靠不住的!

  饭毕,父亲一反常态,没有像往常一样端杯茶坐到沙发上去看电视,而是一直坐在饭桌旁看着我们吃,似乎在酝酿什么,想说点什么,其实,我也想听听他要说的。可又言行相悖的绝然走到阳台,佯装开始看书。

  随后,父亲起身离去,一反常态的连茶都没有喝完。

  望着他那瘦弱且孤独的背影,我瞬间泪如雨下,我懂得父亲长久以来的孤独,更记得那因为孤独且子女不孝而喝下农药离开人世的爷爷。

  可是,我依旧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泪眼婆娑地看着他渐行渐远的孤独的背影……

  如此而已……

父亲记叙文4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入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地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帮帮地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绵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是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时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抚摩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亲吻着他那精硬干裂的双手,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有质朴的农民父亲!

父亲记叙文5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

  ①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缚在脑后,躺在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双手托一本厚厚的线装古书,没有鲁迅笔下《藤野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却有他那摇头晃脑的神态。这个看书人就是我的父亲了。

  ②父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

  ③父亲识几个字,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写对联,主持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颇得村人的敬重。恭维声浸泡得父亲的自尊心悄然生长,于是,父亲便拿这点荣耀来时时警醒我们,不要做出让村人瞧不起的事体,伤了李家门面。

  ④父亲的心理也曾浇灌得我们姐妹个个争强好胜。1981年夏天,高考超出几分的我因报考志愿没有选择好,名落孙山后,我满心想再回学校去“扑腾”一年,又怕第二年再考不上,让村人嗤笑我。迟迟疑疑之间,父亲说你愿去就去吧,谁没个闪失,只要你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当时说得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一扭头说:“爹,我走了!”

  ⑤我走了,父亲依旧是原来的父亲,平时依旧有说有笑,村里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还依旧照常主持。可回到家里便似乎有了一块心病,母亲说他最惦念的就是我。我知道他也在考虑明年我能不能考上,再考不上怎么办?时间一长,他便找个理由带上点饭菜悄悄到学校来看看我。有时说我一过就一个星期不回家,是不是饭舍不得吃,会不会饿坏了身子熬坏了眼睛;有时来到学校放下东西在教室后窗看看我就走;有时就那么地站在窗外看老师讲课,直到下课他才悄悄地告诉我给我捎来了东西放在宿舍里。等我回一次家,他便左打量右照看。当然,父亲的这些动作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我相信我的第六感官不会有错。每次回学校前,父亲便将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两元钱,那时候,两元钱能使我真正地肥上一星期。可惜,多数时候,还是让我换成了书本和笔记本。有时我想只要把父亲的心意变成我的学习动力就行了,用不着和有钱人家的同学比较吃穿。

  ⑥父亲当时只有50多岁的年纪,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要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在村人的眼里永远是一副干净利落的样子,成天充满着自信。可是,一进入城市,特别是进入我所上学的学校,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⑦那年春节前,父亲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留下了猪头和猪下水供家人消受。由于我们是补习班没有放假,父亲便一大早踩着雪走了30多里路来到学校给我送,生怕我春节回家时就吃没了。他到学校时我们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看到他站在教室门口附近,便问他找谁?他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瞅瞅我说: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讲课老师很是感动,看到他落了一身的雪花,让他到屋里听,他却双手摆着“不啦!不啦!”带着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走了。

  ⑧父亲没有和我说上话,我知道他肯定不会走。于是便借口去厕所随后追了出来,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我找到了避雪的父亲。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叫我出来,他说老师正在讲课呢哪能分得心,再说……父亲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扯一扯身上的`衣服,我明白了,他是怕同学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

  ⑨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煎饼包,看着父亲胡茬上和棉帽上的冰花,看着他那冻得红红的鼻头,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

  ⑩看着父亲,我的眼睛模糊了,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戴着无腿眼镜,手捧线装古书,躺在太师椅上的我那自信而又自尊的父亲吗!

  1.如何理解第⑥自然段“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一句的含义?(3分)

  答:

  2.第⑦自然段“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为什么父亲要说谎? (2分)

  答:

  3.本文第③自然段父亲自尊心悄然生长的原因? (2分)

  答:

  4.阅读文章首尾两段,试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其特点。(2分)

  答:

  参考答案:

  1.由于父亲是农民,进城之后和城里人优厚的条件相比就感到很自卑,但想到一定不能给女儿丢脸,他的自尊心理就占了上风。

  2.父亲之所以撒谎是因为父亲的自尊心理占了上风,不能因为自己是个农民而让老师、同学看不起。这属于善意的谎言,更显父亲的可爱。

  3.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对联,主持红白喜事颇得村人敬重。

  4.属于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紧扣题目。

父亲记叙文6

  父亲的背

  街上拥挤的人群相继散去。善于交流的父亲如今只是掐着半截香烟,静静地走在前面,在想什么呢?

  远远看去,父亲的身影已是一片模糊,黑得看不清掐着烟的手了,却仍能认出他那如弯弓般的背脊,那么瘦弱、无力。是被时间的沙漏压弯的吗?小时候,淘气的我骑在父亲的背上嬉戏打闹,他的脸上总挂着慈祥的笑容,背也是那么挺拔有力,如一棵树干。

  “爸!我们要买一本辅导教材,要交钱!”“爸,我们要买一沓白纸,一包整的,10元不贵!”“爸,老师说了写作业要用黑墨水,这蓝墨水不能要了,要换新的!”

  “什么墨水,还不都一样写字,就用它写不要紧的,怕什么?”母亲看不下去了,插了一句。

  “怕什么?到时候老师批我不合格,你替我重写呀!”我不客气地回了一句。

  “算了,老师要求的,就都按着做吧,也不能让儿子与班上其他同学不合群吧!”

  这话我爱听。于是,我就滔滔不绝地往下接着说:“黑墨水就得买4块5角的英雄高级碳素型,不然会堵笔的。如果一会儿支旧破笔不适应新颜色,就买支质量好点的新笔吧,外面便宜的只要14元。还要……”父亲静静地听着,时不时还问问什么型号,什么价格,仔细地看着埋头写作业的我。然后,他点了根烟,站起身,用手拍了拍我的后背,悄悄叹了口气,说:“我这就给你买去。”

  看着父亲迈着缓慢疲惫的步子打开了门,走了出去,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已经驼得很厉害了。刚写了一会儿作业,我发现我的`铅笔不好写了,就抓了一把父亲平时给我的一角一角的硬币,皱皱眉头便向外奔去。去商店的途中,我看见了父亲,他手中果然拿着一沓崭新的白纸和一盒上好的黑墨水。

  他没看见我,只顾往家中走。他扛着似乎已不堪重负的背,疲惫地向前迈着步子。父亲的背影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他已是如此苍老,如一棵几乎枯干的老树干,弯弯曲曲地伫立在瑟瑟的风中,他身上只套了一件几年前买的早已不合身的衣服,显得土里土气。

  我不禁惭愧了。每当他给我的作业签字时,我总抱怨他没有英语基础,没有学历,多么难听的话他也一声不吭。我一直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舍得花费很多血汗钱,送我去学新概念英语?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他的背已不堪重负,再也无法挺拔了……

  “你在后面想什么呢,走路不专一会摔跤的!要不是你要买学习资料,我才不会这么早就起来呢!”父亲喃喃地说道。我走上前去,悄悄用手撑住他的背,希望他的背永远别再往下弯了。

父亲记叙文7

  谈谈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瘦弱而庞大,耐心而严格,风趣而睿智。

  父亲是我的老师,他常对我指指点点,也常告诉我许多关于这个世界,关于他自己,关于我。平常写作,我也不怎么写到过他,而这次,我不想多谈母亲,爷爷,奶奶,而是如山的父亲。

  瘦弱而庞大

  父亲,在许多家庭中,每个人的父亲都很高大,感觉就像顶梁柱。而我的父亲,却是瘦小如树苗一般,手上的经脉,显而易见地便可以看出来。平时他总会穿着过度朴素的衣服出门,再加上他的瘦弱,好像是一位老爷爷了。没有多少气质的他,再这样出去,客户也不想与我的父亲交谈了。我的父亲好似一根容易断的树枝,矮矮细细。在工作上总喜欢一个人撑起。但正是因为他的这番“独立”让我敬佩而又敬佩不已。父亲总是会在工作上认认真真,每件事无论多小,都会自己去操控一番,即使到很晚回来,他也会挺在那里。也听说之前因为一位客户因为没钱取货而“逃之夭夭”了,因此父亲也亏了一大笔的钱。而父亲并没有退缩,而是一直在那里做这他该做的事情。他总是会护着我,虽然不会说话,但我却能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都会有一棵树将面前漆黑的世界挡住。父亲总是如此认真仔细,他虽是一颗小树苗,但他却是一株铁桦树(最坚硬的树),坚信自己会变得高大粗壮,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志气——勇敢坚持!

  耐心而严格

  我的数学是不如人意的,每次遇到了难以理解的数学题目,我都会去请教父亲。无论是什么时候,父亲都会抽出时间来给我辅导。他总会想着我的事情,每次给我讲解时,他都会一遍又一遍的讲,直到我听懂位置,因为有些题,他可能会用到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来给我解决,一次次给我简化,把原本一些不知名的公式变成了简而易懂的加减乘除。他总会耐心地来指导我,如流水一般,悄然无声,细水长流。但同时,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严于利己的人,他总喜欢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无论是什么,即使是家务,菜肴,甚至就是换一个电灯泡。平时,他对同事也是耐心指导,但却是很严格的,希望让他们做到最好。还记得一二年级时,我总懒得去抹掉橡皮屑,也懒得擦干净,父亲就要求我擦到没有印记为止,不要有橡皮屑在上面。可能是家庭影响吧,我也拥有了这种,养成了这种优良的“强迫症”。父亲告诉无声地告诉我——要严格要求自己!

  风趣而睿智

  父亲特别喜欢讲笑话,即使是一些冷笑话。或许是他今天发生的事情,他都会讨我一笑,给我讲一些笑话。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心情不怎么好,似乎是因为考试吧,父亲就和我说了一个他那天发生的`事:“我今天接电话,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嘿,我是你老朋友啊,不记得我啦?’我就看了旁边的老陈,我和他说:‘哦,老陈啊。’他就说:‘对啊对啊。我想到你公司看看。’然后我就说:‘那你来好了,在苏州xx路上的派出所。’那个人就立马挂了电话。”我也笑了。父亲还总是会想出来许多办法去应对种种事件,出行什么的,他都会思考再行动,并且他的数学,在我眼里是非常厉害的,他不用计算器,也比我算的快,并且准确,画图也是超一流的。但这些都经过他努力的思考而得出的。他用眼神告诉我——努力创造奇迹!

  他也是我的老师,瘦弱而庞大,耐心而严格,风趣而睿智。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记叙文8

  印象中的父亲,对我和弟弟很好,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别人都说严父慈母,但在我看来,并不如此。

  父亲喜欢抽烟,其实也喜欢喝酒,但在我、弟弟还有母亲的连番轰炸下答应了戒酒,本是打算让他顺便把烟也戒了,但父亲始终戒不掉,还对我们说,这烟啊,对他来说就好比是饭,叫他戒烟还不如叫他不要吃饭。无法,只能要求他减少烟抽的数量,他也答应,但一直维持着那个数。香烟,真是个祸害。

  父亲平时对我们很好,但生起气来,我和弟弟轻易不敢碰。笑话,生气老虎身上的毛谁敢动!现在的我依稀记得某天我被父亲关在楼下的情景。当时的我并不大,正是孩子性的时候,好像是父亲不允许我的某个无理的要求。按理来说,父亲一般都是会答应的,反正当时的父亲是坚决不答应的,我又闹小孩子脾气,见父亲不按着自己来,一直倔着,还哭起来,父亲安慰我却并没有让我停止哭泣,反而有更大声的趋势。父亲气极就丢下我一个人在楼下,把灯也关了。

  漆黑的周围,月光透过窗户让我依稀看见家具——桌子、椅子。这个点,很安静,除了我的哭声,于是我渐渐地停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止境的无助。母亲还在上班并没有回来,家门锁着我又出不去,越来越害怕的我只能蹲在地上,叫着父亲。父亲很快就来了,我也不哭闹了。后来的我才知道,其实父亲并没有上楼,他只是在一个我看不到的地方而已。

  长大后的我不像小时候那般粘着父亲,不再跟父亲闹着小孩子脾气。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与父亲的交谈少了。到了高中,又是住宿,一个月也只回来一两次,父亲的工作也忙,见面大多在饭桌。

  父亲读书少,所以希望我和弟弟能好点。我不争气,不能让父亲感到欣慰,但听母亲说,每当父亲得知我为数不多的喜讯时,总会高兴好几天,而且逢人就说,我家孩子怎么样……听了母亲说的,我心里并不好受。

  现在的我还记得父亲每次送我去车站的`情景,不管他有没有事,他总是会先把我送到车站。仔细想来,每次能好好观察父亲也仅限于在父亲载我去车站的路上,却也只能看到个背影。到达车站的父亲并不马上离开,即使他有急事,也总是会对我说,迟点没关系,我还是看你上车再走。有一次,我因磨蹭迟了些时间,跟着父亲一路飞奔到车站,却发现车刚好经过,我原是想等下一辆,尽管会迟到。但父亲并不这样想,他并没有降下开车的速度,反而是加快了,带着我就往下站开,终于在追了好几站后,赶上了。那时的我,在车上看着父亲,鼻子突然泛酸。

  父亲宠爱我们,却不溺爱。记得小时候,当父亲得知我差点被车撞后赶过来时,先是检查了我一遍,看到我并没有受伤时松一口气,接着又变得严肃,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是我见过的最凶的父亲,当时的我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并没有哭,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错,不该蹦跳着过马路。

  现在的我已不再那么毛躁。有次回家,听到母亲跟我说弟弟差点被车撞时,我想都不想,直接说,肯定是他太顽皮了。母亲笑了笑,你跟你爸说的一样,你爸还把你弟骂了一通,但你们都错了,这次是那个司机的错。我听了也笑,父亲,我学会了你的态度。

父亲记叙文9

  我父亲的人生经历要是写起传记,也可以写一本书。他学生时代成绩不好,经常耍小聪明。他在课桌里装上一根弹簧,在考试时把书放在抽屉里用弹簧把书弹出来。他的班主任盯着他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一点破绽。逃学是家常便饭。反正只要不与学习挂钩的事,干什么他都干得一身的劲。

  爷爷见他这个样子,觉得他不像我几个姑姑是读书的'料子,便没有太在意他的学习。久而久之,父亲觉得无聊,就让爷爷带他去做些什么。爷爷让他去竹林里弄一根竹子,教他钓鱼。他二话没说,抓起斧头奔向竹林。不一会儿,一根竹子便被拖到爷爷面前。爷爷对竹子进行了一番加工,一根鱼竿便横空出世。父亲拿着他的新鱼竿,与爷爷一起钻进一叶小船,深入水库钓鱼去了。那可是几天几夜都不见得能回来呀!结果父亲钓回一条大鱼。那鱼有一米多长,连爷爷都大加称赞。从这之后,父亲觉得他能做好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因此,他信心倍增。

  再大个几岁,父亲到电厂上班,跟别人打牌,贴了别人一脸白条;跟别人游泳,他在终点悠哉游哉地等别人;跟别人比骑车,骑得像一阵风,让别的选手在后面看着他远去;跟别人打乒乓球,他把球扣得到处飞……

  父亲要强,这有很大的原因是爷爷奶奶家的良好家风。在父亲小时候,别人家都在吃什么红薯芋头,而他和几个姑姑几乎从来没吃过,都是吃大米。没钱买,爷爷奶奶借钱都会去买米。有时,他们觉得红薯芋头比大米好吃,因此他们甚至偷偷跑到别人家去偷着吃。爷爷奶奶发现了,坚决严惩不贷。在姑姑们读书期间,爷爷奶奶家没有什么电子产品;而当姑姑们出了学校门,爷爷奶奶买了全厂第一台彩电,也就说全厂唯一买彩电的家庭就是爷爷奶奶家。这下爷爷奶奶可就热闹了,大家都到爷爷奶奶家看电视,爷爷奶奶乐得在天呵呵呵地笑。

  再大些,父亲本可以通过征兵进入部队,却因为曾经左手上纹过身,纹了一个十字架,没有通过。然后,父亲就遇到了母亲,他们相识相恋,最后结婚,生下了我。后来,父亲去开推土机,赚了钱之后就不干了。回家以后,一直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应该是投资吧。问他,他也不说。

  父亲以前会去游泳,即使是冬天;但现在不游了,说是体质太差;连自行车了不骑了,说是没兴致;他现在与我打球,我甚至都能撑下一两轮……为什么?因为他又迷上了烹饪。

  不管你信不信,他烧的菜确实味道不错。麻辣鸭头、红烧肉、香辣水煮鱼、回锅肉、辣椒炒肉……让食欲大开;他做的汤,鲜美诱人;川菜热辣,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有时候,我看着他用锅铲在锅里把各种蔬菜和调味料搅动在一起,搅着搅着,一道美味的菜就搅出了锅。我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久了,我也能自己炒几个简单的菜了。不过,我一直记着父亲教我烧菜的一个秘诀,这就是“总结”,例如这一次少放了盐,那一次多放了水……渐渐地,我炒的菜虽然谈不上有他的那么好吃,但也吃得可口。我炒的蛋炒饭,妈妈也赞不绝口,可是父亲却给我挑刺,我心里暗笑,装作一本正经地听。我炒的西红柿炒蛋,父亲终于低下头,埋头吃,不说话,还咂吧咂吧着嘴。

  现在,他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盛气凌人,但是他不服老,他心里永远活着那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父亲记叙文10

  上了初中,班主任在我的印象里只不过是过路人。第一次换班主任很不舍,紧接着的下一个学期是第三次,然后是第四次,但我并没有感到不舍和伤心,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直到第五次,也是第五任。但我并没有太在乎,因为往往在乎以后,就害怕在一次失去。这次的班主任是个教物理的男老师,说实在的,他的介绍方式跟以往的方式不一样,他不像是老师,反而像是我们的大朋友。班上有个‘小马哥’所以我们都叫他‘老马’。首先从名字开始就是个笑话,用玉林方言来讲就是‘没名字’;然后呢,老马很是规矩,该怎样就得怎样;再有就是上物理课的'时候会用戒尺打在‘开会’的同学的手心上,‘啪!’--‘哎呀疼!!!’那叫一个疼啊!

  老马在平常的时候很和蔼,但要到了关于我们学习的时候,便比任何老师都严厉,所以我们班从他接手以来整体成绩都很好。想到前天开家长会中,无意听到有位家长说:‘姜还是老的辣。’我笑了笑,很中听的话,也希望真能如此。

  初三这一年在浮躁与忙碌中悄然走过,而今距离中考已不过两个月。随着考试节奏的加快,我们师生的缘分尽头也快走到了。老马这年没少替我们操心,他成了我们班的半个父亲!

  老马,我们先走了,我们还是会想你的,还是会回来看你的,祝福您愉快!

父亲记叙文11

  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那声音是我的。那个老头儿,是我的爸爸。爸爸是个哑吧。直到长到二十几岁的今天,我才有勇气把自己的声音放在爸爸的豆腐车上,替换下他手里摇了几十年的铜铃儿铛。

  两三岁时我就懂得了有一个哑吧爸爸是多么的屈辱,因此我从小就恨他。当我看到有的小孩儿被妈妈使唤着过来买豆腐却拿起豆腐不给钱不给豆儿就跑,爸爸伸直脖子也喊不出声的时候,我不会像大哥一样追上那孩子揍两拳,我伤心地看着那情景,不吱一声,我不恨那孩子,只恨爸爸是个哑吧。尽管我的两个哥哥每次帮我梳头都疼得我呲牙咧嘴,我也还是坚持不再让爸爸给我扎小辫儿了。妈妈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大幅遗像,只有出嫁前和邻居阿姨的一张合影,黑白的二寸片儿,爸爸被我冷淡的时候就翻过支架方镜的背面看***照片,直看到必须做活儿了,才默默地离开。

  最可气的是别的孩子叫我“哑吧老三”,骂不过他们的时候,我会跑回家去,对着正在磨豆腐的爸爸在地上划个圈儿,中间唾上一口唾沫,虽然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别的.孩子骂我的时候就这样做,我想这大概是骂哑吧的最恶毒的表示了。

  第一次这样骂爸爸的时候,爸爸停下手里的活儿,呆呆地看我好久,泪水像河一样淌下来,我是很少看到他哭的,但是那天他躲在豆腐坊里哭了一晚上。那是一种无声的悲泣。

  因为爸爸的眼泪,我似乎终于为自己的屈辱找到了出口,以致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跑到他的跟前去,骂他,然后顾自走开,剩他一个人发一阵子呆。只是后来他已不再流泪,他会把瘦小的身子缩成更小的一团,猥在磨杆上或磨盘旁边,显出更让我瞧不起的丑陋样子。

  我要好好念书,上大学,离开这个人人都知道我爸爸是个哑吧的小村子!这是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我不知道哥哥们是如何相继成了家,不知道爸爸的豆腐坊里又换了几根新磨杆,不知道冬来夏至那磨得没了沿锋的铜铃铛响过多少村村寨寨……只知道仇恨般地对待自己,发疯地读书。

  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爸爸头一次穿上1979年姑姑为他缝制的蓝褂子,坐在1992年初秋傍晚的灯下,表情喜悦而郑重地把一堆还残留着豆腐腥气的钞票送到我手上,嘴里哇啦哇啦地不停地“说”着,我茫然地听着他的热切和骄傲,茫然地看他带着满足的笑容去通知亲戚邻居。当我看到他领着二叔和哥哥们把他精心饲养了两年的大肥猪拉出来宰杀掉,请遍父老乡亲庆贺我上大学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碰到了我坚硬的心弦,我哭了。吃饭的时候,我当着大伙儿的面儿给爸爸夹上几块猪肉,我流着眼泪叫着:“爸,爸,您吃肉。”爸爸听不到,但他知道了我的意思,眼睛里放出从未有过的光亮,泪水和着散装高梁酒大口地喝下,再吃上女儿夹过来的肉,我的爸爸,他是真的醉了,他的脸那么红,腰杆儿那么直,手语打得那么潇洒!要知道,十八年啊,十八年,他从来没见过我对着他喊“爸爸”的口型啊!

  爸爸继续辛苦地做着豆腐,用带着豆腐淡淡腥气的钞票供我读完大学。20xx年,我毕业分配回到了距我乡下老家40华里的铁岭。

  安顿好了以后,我去接一直单独生活的爸爸来城里享受女儿迟来的亲情,可就在我坐着出租车回乡的途中,车出了事故。

  我从大嫂那里知道了出事后的一切——过路的人中有人认出这是老涂家的三丫头,于是腿脚麻利的大哥二哥大嫂二嫂都来了,看着浑身是血不省人事的我哭成一团,乱了阵脚。最后赶来的爸爸拨开人群,抱起已被人们断定必死无疑的我,拦住路旁一辆大汽车,他用腿扛着我的身体,腾出手来从衣袋里摸出一大把卖豆腐的零钱塞到司机手里,然后不停地划着十字,请求司机把我送到医院抢救。嫂子说,一生懦弱的爸爸,那个时候,显出无比的坚强和力量!

  在认真地清理伤口之后,医生让我转院,并暗示哥哥们,我已没有抢救价值,因为当时的我,几乎量不到血压,脑袋被撞得像个瘪葫芦。

  爸爸扯碎了大哥绝望之间为我买来的丧衣,指着自己的眼睛,伸出大拇指,比划着自己的太阳穴,又伸出两个手指指着我,再伸出大拇指,摇摇手,闭闭眼,那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哭,我都没哭,你们更不要哭,你妹妹不会死的,她才20多岁,她一定行的,我们一定能救活她!”医生仍然表示无能为力,他让大哥对爸爸“说”:“这姑娘没救了,即使要救,也要花好多好多的钱,就算花了好多钱,也不一定能行。”爸爸一下子跪在地上,又马上站起来,指指我,高高扬扬手,再做着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的姿势,然后掏出已经空的衣袋儿,再伸出两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划着,那意思是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女儿,我女儿有出息,了不起,你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的,我会喂猪、种地、做豆腐,我有钱,我现在就有四千块钱。”医生握住他的手,摇摇头,表示这四千块钱是远远不够的。爸爸急了,他指指哥哥嫂子,紧紧握起拳头,表示:“我还有他们,我们一起努力,我们能做到。”见医生不语,他又指指屋顶,低头跺跺脚,把双手合起放在头右侧,闭上眼,表示:“我有房子,可以卖,我可以睡在地上,就算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我女儿活过来。”又指指医生的心口,把双手放平,表示:“医生,请您放心,我们不会赖帐的。钱,我们会想办法。”大哥把爸爸的手语哭着翻译给医生,不等译完,看惯了生生死死的医生已是泪流满面。他那疾速的手势,深切而准确的表达,谁见了都会泪下!

  医生又说:“即使作了手术,也不一定能救好,万一下不来手术台……”爸爸肯定地一拍衣袋,再平比一下胸口,意思是说:“你们尽力抢救,即使不行,钱一样不少给,我没有怨言。”伟大的父爱,不仅支撑着我的生命,也支撑起医生抢救我的信心和决心。我被推上手术台。

父亲记叙文12

  随手翻看杂志,一幅很常见的木版画吸引着我。画中的男性老者面部沟壑纵横,一种中国式农民的沧桑感突显在文字中。

  蓦然间,我想到了自己年老的父亲。

  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感到父亲在老去,也没有觉察到他的衰老,可能是他一直驮着的背,也可能是他长着一张固有的沧桑的脸。

  我对他年龄的记忆一直处于50岁的阶段。发现父亲变老是今年那一瞬间的告别,那一刻我猛然觉得父亲是真的老了。

  我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在年少的回忆里,与父亲共有的部分很少,很少。貌似,母亲的陪伴是我成长记忆的主体,而父亲也许可有可无,他的地位和作用远远没有母亲那么显现。

  父亲是甘肃秦安人,今年已过了70岁古稀的年龄。他在家中的八个姊妹中排行老二,排行决定了父亲吃苦耐劳,甘于隐藏在他人身后的性格。

  1958年,身为村干部的爷爷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投进了监狱,家里一下就断了生计。为了能让家里人有口饭吃,为了给自己能讨条活路,14岁的父亲和大伯,从秦安老家一路几乎是讨着饭走到了兰州。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他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挣钱养家,养活自己。他从工厂里的小工做起,跟着师傅拼命的学,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电焊工人。电焊这个工种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他落了一身职业病才从这个行当里退出。

  性格内敛的父亲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的电焊技术有多高超。而我却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的技术在厂里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别人做不了的活都是靠父亲的技术和耐心一个焊点一个焊点完成的。厂里的人只要说起冯师傅的技术都是要翘大拇指的。我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才得知,兰大那个极具苏式风格的礼堂,父亲就参与了其中的建设。

  父亲是个爱认死理的人,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80年代中后期,人们从文革的读书无用论中不断觉醒,开始用知识文化填补自己的缺失。那时厂里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去参加文化学习,而且可以免费参加厂里组织的文化补习班。

  在大环境的影响和免费学习的诱惑下,只上了三年小学的父亲决定报考文科类的自学成人考试。当时所有的人都觉得父亲是在开玩笑,以他的文化程度去参加考试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可是父亲却只用3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大专的自考文凭。

  那3年里,父亲的所有生活就只围绕着工作、吃饭、睡觉和学习,这4件事。他把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让渡给了学习。父亲笃信着书抄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一遍遍地在字条上抄着书中的内容。然后将字条随身携带,只要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背诵学习,包括做饭、坐车时间。

  那时家里到处都是他抄的字条.在当时我的眼中,那些字条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一切。

  因为父亲,《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常识》等这些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书籍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日常阅读读物。可以说,父亲当年的选择,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以至于当年在学科选择时,我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紧跟父亲的脚步选择了文科。

  父亲的性格很粗暴。母亲因为父亲的粗暴没少跟他生气。而我也因为不听话更没少挨父亲的揍。揍,不是简单的在屁股上打几巴掌,而是用麻绳和皮带的'抽打。

  因为揍我的方式和手段太过粗暴和野蛮,我总是记恨着他,用冷战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我认为,揍我是你的权力,而不理你也同样是我权力,所以在家里经常会出现我和父亲面对面,怒目而视的擦肩相过。时间久了,父亲就会主动来找我搭讪说话,我也用他的主动自我安慰着自己惨不忍睹的伤痕。

  父亲的粗暴,让我对他总是敬而远之,尤其当他心情不好唬着一张阴沉的脸的时候,我更像一只兔子般连蹦带跳地离他八丈远,生怕自己惹爆父亲——这个充满着炸药的火药桶。

  父亲叫我起床的方式也是不一般,至今记忆犹新。上学时的我,瞌睡总是很多,响一遍的闹铃往往像蚊子嗡嗡一样对我丝毫不起作用。在父亲看来闹铃响过就该起床,睡懒觉只有挨巴掌的份。一双干惯了体力活的手的分量是何其的重,一声“啪”响之后,我的屁股上就多了五个略微浮肿的红彤彤的手指印。随着钻心的痛感,我的瞌睡也立即抛向了九霄云外。这招父亲百试不爽,我却抵不住床的诱惑不长半点记性。

  记得我还上初中的时,父亲那会已经从电焊工岗位退了下来,在退管站上班,主要任务就是每天组织一帮退休的老人们东玩西玩。于是他工作的办公室经常是人来人往,而父亲又是一个极其马虎的人,脱下的外衣经常是随便在椅背上一搭。

  一天,父亲猛然发现自己装在外衣口袋里的钱不翼而飞,他的第一反应是我偷拿了他的钱。下班后一脸怒火的冲进姥姥家,二话不说抽起皮带就打,边打边说“让你偷钱,让你偷钱”。 要不是姥姥连拉带跩地阻止,还不知道我被揍成什么惨烈状。 姥姥事后形容我当时是被打的上窜下跳,惨叫声、哭嚎声充斥着整个巷道。事后,他才知道是一个手脚不干净的退休工人偷了他钱,而我却白白挨了一顿揍。

  反而是父亲年老了,粗暴的脾气也渐渐被岁月抹平了,任我怎么顶对他,他也没了半点脾气,总是笑呵呵地看着我。

  父亲当过兵,工程兵,60年代后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父亲当兵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年。三年的时间里他学会了打快板,学会了双手擀饺子皮,学会了电焊的手艺。那时的他是连里的文艺骨干,仅凭着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自编自演的快板、三句半经常参加团里的文艺演出。

  以前我总纳闷年轻时母亲怎么会看上木讷的父亲,既没有英俊的相貌也没有一个会讨人喜欢的嘴。直到我翻出了一张父亲当兵时的旧照才明白了当年母亲的选择。

  照片里的父亲一身戎装,英姿奋发,帅气而又彰显着男性独具的特质。在那个尚武崇兵的年代里,年轻的母亲肯定会喜欢那个当年颜值数颇高的父亲的。

  父亲和母亲是1971年结婚的。

  那年父亲27岁,母亲22岁。一个是刚退伍复原的工人,一个是厂里的会计。他们是八一建军节结的婚,下着大雨,父亲借了厂里的一辆小轿车将母亲娶进了家门。

  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在一起吵吵闹闹,琐琐碎碎地共同生活了31年。31年里,母亲忍受着父亲的暴脾气和父亲无法更改的生活习惯,父亲则忍受着母亲的要强和唠叨。

  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磕绊的日子要多于和谐的时光。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我才从父亲婆娑的眼泪里,无法自持的悲伤里了解到父亲对母亲那种浓浓的依恋感。

  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在工作中,他可以用一个个焊点耐心细致的缝合着接口,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但是在生活中父亲却是一个没有耐心,粗心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日子,都是琐碎的,无穷无尽的家务、无休无止地一复一日的吃喝拉撒睡,这些对于父亲来说都是不愿意面对的,他总是厌烦着家务的琐碎。他宁愿一遍遍的外出买东西,即使是只买一棵葱,一头蒜,都不愿意留在家里帮助母亲处理家务的琐事。母亲絮絮叨叨的埋怨往往就演化成了他们之间的争吵。争吵,冷战,和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总是在这三点之间循环往复。

  高中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发高烧不得不请假回家。我头痛欲裂、浑身酸痛,到家后便窝在床上不再动弹。中午时分,父亲回到家竟然没有发现我的存在,依旧像往常一样唱着歌为午饭做着准备,直到母亲回来才发现了躺在床上烧的浑身滚烫的我。

  其实无论父亲是多么暴躁,多么的粗心,他都是爱我的。因为他是我的父亲。自从搬到临洮街后 ,我就一直喜欢吃门口的那家擀面皮,其实这也是当初没得选择的选择。上学那会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买一个回来解馋。考上大学后上班后,随着觅食范围的扩大我的味觉也越来越挑剔,那家酿皮的味道也越来越让我觉得不再那么诱人,不再那么想念。可是,父亲并不知道我这一口味的变化。以至于我每次回临洮街吃饭,餐桌上总会有一份擀面皮等着我,他一直觉得这是他的女儿最爱吃的。吃饭的时候,他会笑呵呵地给阿姨说,姑娘最喜欢吃这家的擀面皮了,今天回来吃饭我就顺便给她买一个。我不忍心破坏父亲的那份惦记,总是硬撑着吃完那份爱意,那份来自父亲的深埋的爱。

  记得有一个公益广告,儿子生气的埋怨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总是不分场合地往裤兜里藏饺子。患病的父亲已记不得眼前的这个高大的男子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但是却记得儿子最爱吃饺子,这些藏在裤兜里饺子是给儿子留着的。画面里的儿子泪流满面。

  那份永远存在在餐桌上的擀面皮其实就是那些一个个藏在裤兜里的饺子。

  我不跟父亲一起生活已经13年了。偶尔的回去就像走亲戚一样匆忙和短促,仅仅是一顿饭和一些偶尔的交谈。而父亲每次总是要陪我一起出门,看着我坐上车离开后才回去,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每次看着他在车下等待的身影,我总是让自己的眼泪忍了又忍。而我又是一个讷于言的人,总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每次用几近一样的言语告诉父亲,每天遛弯要注意安全、天气多变要注意添衣、要多体谅阿姨不要冲阿姨发臭脾气……。父亲总是喏喏的答应着,便催促我们赶紧上车,一路注意安全。

  现在想想,父亲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我们很近,那些我们之间的细微历历在目,小时候他带我去书店淘旧书,花一元钱买回十本小人书就可以把我哄的兴高采烈;我们又很远,虽然我们是父女,他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变老,但是我们却很少有父女之间的亲昵,我们之间仿佛总有一道摸不见、看不着的栅栏,关心却无法触及,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看到彼此安好就可安心。

  文字写到这里就该落幕了。我依旧无法细致地描述自己的父亲,也许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一个爱而深埋的父亲。

父亲记叙文13

  闲下来总是想起父亲,父亲一生很少闲过。除了老年时的疾病缠身,上班之余,总有干不完的事。父亲很好学,什么小技艺,看上两遍就会了。复杂一点,就请教别人,琢磨会了为止。

  因为住在矿区,冬天火炕成为必需。但搭火炕却是一门技术,炉子烟道和炕的搭配很有讲究。搭好了省煤,不会得煤气,炕热得均匀一致,不会暴热暴冷。父亲不仅学会了,还成了家属区里的行家。当时总有人请去帮忙。要知道每家人都很少搭炕,也就没几个会这门手艺的人。

  山区路陡坎多,实用运输工具是背篓。父亲上山打荆条学着编,也很快成为能手。家中的篓子,篮子,针线筐还未编完,就有人等着要拿走了。父亲也更没时间了。母亲很不满意父亲不懂得休息,因为矿工三班轮换,休息和睡眠很重要,母亲埋怨时,父亲总是不作声,笑一笑而已。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后,还用过父亲用塑料条编织的手提篮。

  最使人津津乐道的是,父亲从他老朋友那学习了捏骨手艺,通过买相关的书籍钻研,一来二去,竟也成了整个家属区内的行家。大家都说我父亲学啥会啥,我们也很为老父亲骄傲。但没过多长时间家里人的意见就又都出来了。因为伤筋错骨的患者常常不分时间上门求治。小孩哭大人叫,什么样的都有。有时父亲顾不上吃饭,来不及睡觉。为他们马上施治。甚至在父亲身体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找上门来。父亲也硬要坚持给人治好才吃药休息,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是从来没收过病人的`钱,为此,全家人没少劝父亲,但谁说也没有用,只要病人一上门,看着父亲忙碌,特别是看着伤者痛苦的表情,有时连我们也得赶紧上前帮上一把。也顾不上劝他了。由于父亲的手艺好又不收钱,矿区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治疗。终于有一天,在给一位大胯脱臼的女患者治疗时,因帮手少,劳累过度,在歇凉时着了风而患了感冒,引起旧病复发,一病不起,要知道父亲那时可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二期矽肺和严重肺气肿的病人。从那开始再也干不了一点用力气的活儿了。

  父亲给别人揉骨治疗都很耐心,但对我们要求很高,管得很严,以至于我这个篮球队员伤了筋骨都不敢让他来治疗,偷偷找别人来给我治。就怕他又数落我。

  晚年,父亲经常住院,出院在家的时侯,他画了许多彩笔画,都是简明的小故事。色彩鲜艳,情态逼真。我们都很喜欢。画的多了,就钉在墙上。后来墙上都贴满了,这些画使外人很惊奇。其实,老人的心思我最理解,他是想为孩子们留点念想。也想教育孩子有出息。可惜的是,父亲去世后,因为搬家,这些画未保存下来,成了我的一大憾事。

  父亲留给我们的三大传承就是好学,勤奋,善良。可告慰父亲的是;我一直遵从父亲的教诲,在纷纭复杂的人生路途上,每当遇到选择关口。我总是比照父亲的做法,渡过考验。

  真想念您那,亲爱的父亲。

父亲记叙文14

  今年春节,顶着萧瑟的寒风,回到故乡,我默默伫立在父亲的坟前,苦涩的滋味在心胸中翻涌......回想与父亲相处的时光,回想父亲临终前的酸楚,回想父亲曾经留下的教诲,我的眼角再也难以扼止恣意倾溢的泪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严厉的,对于我犯下的过错,他动过怒,拍过桌,扬过鞭。在父亲的责骂中,我懂得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父亲很少教授我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我从父亲的言辞表情中读懂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引导。

  在我进入中学以后,父亲的话愈来愈少,极少过问我的功课,但他在悄悄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不再以电视为伴去消磨时光、了解外面的世界,宁可悄然地坐在院落到深夜,宁可更加地封闭和孤独自己,而把安静的空间让给忙于功课的儿子。

  当我考上大学,便走进省城,猛然间与父亲相隔千里,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顺其自然,我自觉不自觉地融入群体生活。每次给父亲的'信,很少将自己遇到的困难说给他听,但父亲的回信总在末尾留下一行字:一切要正确对待。

  每次寒暑假返回家中,难免会在父亲面前流露许多在学校、在生活中经受的人情冷暖,父亲凭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向我解读他的认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末了,父亲留下一句话:一切要正确对待。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走出象牙塔,步入工作岗位,真正踏入社会,特别是孤身一人拼搏跋涉于胶东大地,困惑、失落、抑郁、沮丧之际,难免会在电话中向父亲倾诉,父亲只有几句硬邦邦或引导、或批评、或鼓励的话。末了,留下一句话:一切要正确对待。

  许多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揣摩着父亲留给我最多的这句话:一切要正确对待。细细品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包含着无尽的情感,更是对儿子探索人生的鼓励、劝慰和鞭策。为此,我郑重地藏在自己心中。

  20xx年春节,也是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父亲因身患癌症,浑身疼痛,极度虚弱,进食甚少,语言表达十分困难。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的惨状,我心如刀绞。我深知父亲在世的时日不多,默默地为他整理房间、递饭、倒水、敬最后的孝心.......春节后,就在我不得不向他道别重返胶东的时刻,我拼命抑制着眼中的泪水,久久站立在他的床前。父亲把头深深地埋在被子里,沙哑着声音呜咽地哭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痛哭。我明白,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眷恋、对家庭的眷恋、对亲情的眷恋呀!泪水如同泄闸的洪水,从我的眼眶喷涌而出。许久,许久,是父亲止住了泪水,把头从被子里伸出来,安慰我:“一切要正确对待”。

  再次见到父亲,是在盛夏,当我得到父亲病危的噩耗,风驰电掣赶回家中时,父亲早已停止呼吸,平静安详地躺在漆黑的木质棺材里,永远地合上了双眼。父亲走了,留给我的是那被他念叨过无数次的“一切要正确对待”。

  因为忙于工作,父亲的周年祭日我未能重回故里,每当那时,我便在心中一遍遍回味父亲留给我的话,作为对他深深的悼念,并以这句话作为警戒,时刻检典自己的言行,执着于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事业之途。

父亲记叙文15

  一般来说,父亲似乎没有母亲伟大,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的词句为父亲所拥有。在每一个人生的旅程中,更多描绘的是母亲的慈爱,而父亲充当的只是在后面默默地支持我们。其实父爱也很伟大,只是他爱孩子的方式与母亲的不一样罢了。父爱的爱全部在他那孩子之中。

  父亲是位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虽然他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富有,但他为我付出的绝对不比别的孩子差,甚至比他们还好。

  每当谈起我的父亲,我不禁流泪。他平时工作很繁忙,但无论如何,每一天坚持问候我有关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只要我学习上有问题,他都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辅导我。从上学到此刻,每一次家长会他都从未缺席,他曾说过:“无论再忙,孩子永远是我思考的第一位”。

  而我对我父亲的爱,比对母亲的爱更为重要。自我懂事以来,父亲已是我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上他是我的好老师,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错事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打、骂我,而是心平气和地教导我。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他都从自身发掘问题后,再去教育我。他十分注重我的'一切,所以对我格外严格。但我不恨他,因为父亲是在关心我,怕我走歪路。

  我以我父亲为荣。他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形象。所以他的衣着十分整齐。他曾说过:“一个人的形象代表一个人的品质”。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好父亲,我怎样能不爱他呢?

【父亲记叙文】相关文章:

父亲的记叙文11-04

父亲记叙文10-22

父亲的爱记叙文03-15

父亲_初中记叙文04-17

父亲的背影记叙文07-05

父亲的爱记叙文11-13

父亲记叙文15篇12-07

父亲记叙文作文五篇02-20

父亲记叙文作文7篇02-20

父亲记叙文作文8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