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时间:2022-01-06 16:4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通用31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通用31篇),欢迎大家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通用31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在素质班的要求下,我翻开了一本以前从未听说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xx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承载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时间不同而已。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视问题开始。但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时间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勇敢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病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困难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个习惯,比如说在吃一碗鸡蛋面的时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爱的鸡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选择都是把蛋留到最后,即使吃面的时候有点勉强,但是有蛋在后面等着我,所以最终的感觉大多还是满足。这不也是一个推迟满足感的过程吗?呵呵……

  很幸运有机会了解这本书,否则将会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个遗憾。我会慢慢学会自律,学会爱,学会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宰,用积极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最近有幸拜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看完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感触颇深,如沐春风。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重要,它跨越时代的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一些人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而深受伤害。

  每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还是为以后有更好的生活。

  这些事情都反映出21世纪的年青人在逃避成长,逃避成长后应承担的责任,逃避现实。詹姆斯·艾伦说:“当你勇敢面对问题的那一刻,问题便瓦解了。”所以,我们要积极面对成长而不是逃避。

  成长是五彩斑斓的,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鲜花,就会有荆棘;有歌颂,就会有嘲讽;有信任,就会有误解。

  我们渴望光明,就不能逃避黑暗;喜欢鲜花,就不能绕开荆棘;享受歌颂,就要忍受嘲讽;获得信任人,就要承担误解。

  成长的过程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冰心说:“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河流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因此,即便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要勇敢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中还讲述了“爱”的.力量。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一直无法正常生活,就构成了“依赖性”,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爱不能滥用。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即便有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正如文中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择性第倾听。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合适。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应该勇敢滴面对自己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

  很多书籍热销排行里靠前的都是心灵鸡汤、心理著作、名人传记。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真诚是生命的药》就是一碗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的心理学鸡汤。

  所谓心灵鸡汤在我看来分两部分说。首先如果你不相信有什么励志的事会发生在平凡的自己身上,那么这一生再好喝的“鸡汤”对于你都是毒药;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经历过生活的.一切还满脸微笑去迎接新生活的人,那么这份“鸡汤”我推荐给你。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让我想起了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人一直在强调你要去适应社会,不要让社会来适应你;你做任何事要讲情商,智商只是决定了这个事对不对,情商才决定这个事情做的成不成功。确实很久很久没有人说过真诚这个说法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灰色地带变成了上台面的秘密。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礼仪必不可少,但如果滥用,反而会钳制住良知,成为捆绑生命的绞索,让人们之间充满了虚伪和情商。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不是礼仪而是真诚。

  现代社会中无论工作、生活、爱情、婚姻、社交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问题总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选择无视问题的存在。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人暂时逃避,但最终却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引发更强力的痛苦。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凡不能摧毁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逃避痛苦,就犹如麻木的人感觉不到疼痛一样,会使心灵变得不堪一击,最终走向畸形。保持真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勇敢地去面对,必须经历痛苦,承担责任,而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用虚假的东西加以掩盖。

  还记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每天反复的学习始终感觉体会不到这个精神的真正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突然大彻大悟,这不就是在提醒每个中国人要直面问题,拒绝逃避,敢于解决,勇于担当。

  真诚必然会带来诚实的痛苦,而这样的痛苦必将得到回报,那就是能让我们的心智成熟,内心更加的坚韧不屈。是的,真诚,你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笑着在黑夜里飞奔。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

  我们永远在成长的路上,不管现在年龄有多大,心理建设,学习爱,学习独立一直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

  偶然在一个公众号的推荐下买了这套心理学的丛书,开始读第一本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没有生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没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真实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自己,告诉大家怎样去面对自己,怎样解开心结,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作者给我们讲了如何应用这4条规矩来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看似很简单的几条规矩,我们也从小就懂的东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起来却不容易做到。

  学会"先苦后甜"其实可以成为我们在工作中解决拖延症的办法,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快乐。如果总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完成工作,也许就该尝试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决了困难的事儿,这样的结果就是前面比较痛苦,后面就是幸福,快乐的时间大大多于痛苦的时间,这样的一天工作效率会有所提升。

  "承担责任"和"忠于事实"是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的,人是本能性的趋利避害的,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减少痛苦回避责任,逃避事实,以得到暂时的安宁。可是问题不因为回避就能消失,只有当我们能忠于事实,承担责任我,才能真的去解决问题。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订人生的地图,使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加完整。生活中、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我们面前,挑剔的领导,难写的报告,没完没了的'琐事,但我们只要能调整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事实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承担起责任,不找借口,更加努力的去解决困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保持平衡"是我们心理建设上最重要的环节。不寄望与别人来规划指导我们的人生轨迹,有舍有得,找到一个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能既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又能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让我们能为了提高效率学会承受痛苦,又能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学习保持平衡也就是逐渐心智成熟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逐渐成为一个自律而快乐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7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少有人走的路》

  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起点,只有学会先苦后甜,才能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如果你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这一点做起来可能会容易一点,因为你的父母会在你小时候就教会你接受痛苦。如果小时候缺少这样的教育,那或许要走过一些弯路,才会回到正轨上。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只有足够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会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唯有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不可辜负!

  直面自己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脱,勇敢地面对,大抵就是承担责任的意义吧!但是将责任强加于自己或他人,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反省和调整。

  而忠于事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调整自己过时的观念,都有助于我们承担责任,明智地解决问题。

  自律是一件复杂而且艰苦的事情,而且需要把握好度。我们需要承担责任,也需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但是又要过好当下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有放弃才会有新生,有放弃才会有成长。就如同我们放弃不用承担责任的自己,才会变得成熟,才能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固执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只会让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前一日的烦恼,并且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烦恼。

  最后,仍然要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为了能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我已经开展了适合自己的一些行动,比如健身,比如读书和冥想,比如学习理财等等,或许我并不能在一年两年内把这些事情做好,但是能开始就是一种进步。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改变,也是我的行动之一。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主要讨论的方向在于成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但走向成熟是人生必然的方向,况且持久而平和的幸福人生也离不开成熟。从书中,我了解到了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真正迈向成熟。

  突破这道坎的首要条件便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就好比目前我所在的民生银行从事的客户服务工作一样,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紧张,特别是领导以及组长,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在等待着去做,而且现场一旦出现了爆线的情况,组长们都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事情顶线,根本没有时间在后面盯着你该做什么,只有自己自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维持整个秩序的进行。

  其次就是否定自己,这也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在旁人眼里,在银行工作是一件非常闪耀的工作,可是我自己心里却不断告诫自己,不要被表面的光华所催眠,一定要不骄不傲,一步一个脚印。能为每一个客户提供给最好的服务,能让客户觉得选择民生银行是无比正确的选择,那才是我的职责所在。

  第三,要学会理解,理解不仅象征成熟,理解更是一种境界。在平时的接线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情绪激动言语激进的客户。此时如果不能理解客户的心情,设身处地为客户想一想,一味被情绪带动,那不但不能迅速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还可能出现被投诉的严重后果。学会理解,不但是理解别人,更是需要对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完美的服务。

  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重视简单,不因为简单而轻视。虽然目前我在客服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碰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但往往最严重的错误却并非与难易程度成正比,往往发生在最简单的环节,这正是因为不重视或者不在意的缘故。所以,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客户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难易,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万无一失。

  在民生银行工作的这些时间,不但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让我慢慢走上了成熟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9

  最近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书中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网上真人赌博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获得满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让人内心膨胀,从而止步不前,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成长。推迟满足感,并不是永远不知足,而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生活,为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坚持向前进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且感受被问题缠上的苦恼,冷静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网上真人赌博结束后的快乐之感。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生活这条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同时“爱也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专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会产生不安的恐惧,而且这网上真人赌博份恐惧或许会从童年时代延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更远的时间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爱灌注进去,会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将大人的教育听进去,使得自身获得成长。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尊重事实,微笑面对,然后接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就是网上真人赌博生活一步一步教会我们的,最终也使得我们的心灵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爱是促进自我和他人心灵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网上真人赌博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收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只有将自律和爱相结合,使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获得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方向,忍受艰辛和磨难,最终才能达到新的人生网上真人赌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

  让人觉得“孤寂”的书名,是当初吸引我去翻阅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据说曾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还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简介,发现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难道这是一本心理学书吗?随手翻阅一下,却发现语言很平实,还有一些真实的事例,于是,我开始了此次阅读之旅。

  一向以来,作为特教教师的我,当被其他人问起职业时,他们都会追问两句: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师啊?是教什么的?当了解真相后,大都会“夸”上一句:很有爱心的工作啊!“爱”这个字眼似乎总会在我耳边响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来,做教师的都要有一颗爱心,而做特教教师的,这颗“爱心”的分量应当还要重!所以,我也曾单纯地认为,只要抱着对学生的爱,就能胜任这份工作了。但当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时,顿时哑然失笑,我对于“爱”的理解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诚如书的作者说道:“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我,也是爱他人”。看来,爱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他人心智成熟,还是为了促进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像这样,对于“爱”的一系列的`阐述,顿时让我觉得心域宽阔了许多。这又让我突然记起导师在我们新教师带教会上提及的“爱”的意义:“用爱打开心灵”!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让自我的心灵更充实丰腴,就必须要怀有“爱”意。

  要爱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要爱我们的家人,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要爱我们的工作,这样才会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

  要爱我们的生活,这样才会让热情和自信充满每一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1

  通过阅读这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拆书稿,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读者的重要性。

  首先,这篇拆书稿的作者开头就运用了提问这个“抓手”——“你是否曾经感觉自己的运气很差?好像做什么事情,总会碰到些出乎意料的问题,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等几个“抓手”成功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紧接着作者又提了几个大众最关心的一些苦难问题,继续吊足读者的好奇心。

  其次,拆书稿作者开始介绍《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通过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斯科特·派克的创作背景以及其描写文中主角通过众多方法治愈患者们的雄心壮志。

  通过这篇拆书稿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人生其实就是由各种苦难构成的,和运气无关!

  随着拆书稿内容阅读的深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人能勇敢积极地面对并战胜这些苦难呢?文中内容,给了我们答案——成熟的人!

  那如何才能变得更成熟呢?书稿又给出了两个关键字“自律”。

  再次,拆书稿作者又运用了观点+故事的叙述法,对实现自律的.四个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最后,拆书稿作者提到自律和“放纵”应保持平衡,以及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作者通过很多案例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爱需要关注和倾听,以及,爱又是如何促使我们更自律?我们应当如何去爱?

  成功引出阻挡我们爱和自律的原罪——懒惰!

  心智成熟的道路,既艰难,又痛苦,才会被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这篇拆书稿成功运用“抓手+故事”结构体的写作模式,通篇内容逻辑清晰,主线明确,即使没有看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人也能快速了解此书的精髓,提升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2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掉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条路、它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慷慨的行动。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以诚待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意林,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来罢,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深:“我不会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会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会把对手看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即便是对手,也应该被尊重,对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权利,我们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议论他们。闲谈莫论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3

  阅读《少有人走的路》缘起于某日偶然收看的节目——“总裁读书会”,当期节目中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徐海瑛女士向大家推荐了她多年珍藏案头、时看时新、不断汲取养分、开导心灵的心理学读物——《少有人走的路》。

  光是“总裁推荐”这样的光环,就让我对这样一本人人可读的心理学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20年的时间这样的销售业绩和畅销程度更是书本内涵品质的保证。

  书本开篇“人生苦难重重”,一句话道出了生而为人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会遇到的`成长难题。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而组成,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整本书通过四个章节,为我们提供了自律、爱、信仰以及恩典等战胜难题、治愈心灵的钥匙。这些打开成长之门的钥匙,每一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揣摩。由于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些心理问题,因而整本书所普及的心理治疗案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司空见惯”的行为,只有跟随作者慢慢揭开面纱后隐藏的心理问题,才让我们更清醒的认知自己的行为,从而找到改善习惯、感受幸福的正确道路。

  感恩偶然之中发现的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治愈系读本,让我在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到孩子的身上,我想有了心理学知识的支撑,我能更好的教会他们理解、感受自律、爱与尊重。感谢作者让我能够更加清醒的看到自己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是一本神奇的读本,大概需要一辈子去慢慢领悟和感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4

  这是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读完此书后,我并不试图转述此书的资料,只是提议每个人都去认认真真读它一遍,相信你必须会有所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

  在必须意义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去勇敢的应对和解决,而不能逃避,因为越逃避,随着时间的积累,问题就会越大。

  心理疾病实际上比身体的疾患更严重,它不但影响自我的.生活质量,还严重的侵扰自我周围世界,让自我的亲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我的命运,但每个人都要有改变自我命运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实现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爱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是获得自身解放和成长的方法论。爱则让我重新认识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动力。

  人生就是不断地寻找平衡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寻找认识真我的可能,我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在发展自我。不要轻易地向命运妥协,应当是在不断地抗争中去寻求心灵的解放。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作者给出爱一个与众不一样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爱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这让爱不再是狭隘的和自私的,这让爱不再以占有为目的,这让爱能够全然的去理解。

  爱不是纵容,但也不是出于善意的约束和纠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经过改变自我去改善别人,是渴望滋润对方的心灵,让对方获得成长、因自我而逐渐完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国作家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是一本心理书,讲述了如何自律、爱的定义等种种方面的知识。如何去调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他自己的从业经历写下了这本书,才会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这本书很深奥,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也会永生难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变。文章中说到一种方法叫“推迟满足感”。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暑期过半了,我的.暑假作业还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欢玩在前面回避作业,到开学前几天才急急匆匆地赶那些不得不交的作业。但是自从了解到了“推迟满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才能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强迫自己先去解决对我来说很头疼的作业,而且我先做我认为最难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这样,剩下的暑期生活我过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并不仅仅教会了我自律。而且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籍,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观点和思想,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我。因此我迷上了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应对苦,应对饿,应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盼成长就要应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应对,然后理解。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应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应对然后理解,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忙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应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应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温一暖的一一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应对,才能够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必须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7

  少有人走过的路中,特别强调——自律。

  自律的定义: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逃避责任、得过且过,对需要付出改变的困难假装视而不见,直到某一天酿成无法承担的.结果,这是人性的倾向。

  我也有这方面的倾向。

  以为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强,但是,实际上,是对自己很多缺点视而不见,抱着“侥幸”的心理。

  问题一:上班迟到或者早退,或者上班的时候偷溜出去办自己的事却不和领导打招呼。

  我如果有任务在肩,一般都会很上心,会把任务完成得很好。可是,总有时候是没有那么多任务的。遇到这种时候,我就很容易犯“上班迟到或者早退,或者上班的时候偷溜出去办自己的事却不和领导打招呼”的毛病,表现得非常不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从此刻开始,我要好好改正我这个毛病。

  以后做到:

  1、上班不迟到、早退,外出要请假;

  2、及时提交周报;

  3、定期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度;

  4、在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多浏览行业网站,学习行业知识,而不是总上网!

  问题二:早上起床后太拖拉,结果,常常弄得自己迟到、孩子迟到。

  最近,这个毛病有点改善了。比如,通过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早上的东西,这样可以使得起床后一切变得有序些。不过,还是速度有些慢,今天早上,收拾自己花了足足40分钟。以前,包括忙乱地装那些上班要带的东西,大概需要40分钟,现在,不用那么忙乱地准备上班要带的东西,却还要40分钟,看来是手脚速度太慢了。需要提高效率,最好30分钟内全部解决。

  问题三:情感上太依赖别人,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最近这个毛变也有些改善了。通过晚上有计划做的几件事,感觉生活更充实,内心更加稳定了。这需要坚持。另外,还要增加一点: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8

  读《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看到一段话,主要意思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我的意愿,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我们生孩子,是因为自己想要孩子;我们对人好,是因为想被人认为是好人;我们去爱别人,是因为自己需要去爱人;我们爱孩子,是因为自己想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如果我们常常对人说,你看看我对你多好、看看我有多爱你,那么,说明我们并不真正爱这个人,我们爱的只是自己,我们不停地提醒他人:看,我这个人有多好!我这样还不值得你来爱我吗?!

  现在,我已经不再对学生说,我这样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现在觉得这句话是世界上最假的一句话。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自以为对学生“好”的时候,其实是想通过这种“好”,让学生考得更好、做得更优秀,然后我们也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因此这种所谓的“好”,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想被人认为是“优秀”的需求。让我们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任何人来评价你的教学,你还会对学生“付出”那么多吗?你还会对学生那么“好”吗?发自内心、对学生无条件的好才是真的好,这种好,不用我们多说,学生也是能感受到的。

  我研究教学,只是因为觉得地理教学还有点意思,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研究教学,不研究如何将一节课上得更精彩,学生会不愿意听课、会捣乱,会没人听课,我的心情就会很差,我在课堂上就会度日如年。所以,我不断研究教学,想尽一切办法将课上得更精彩,是为了让自己更开心,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难道不是吗?当我上完一节精彩的课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不是很愉快吗?当我照顾好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也能从中获益。一个自己都不快乐、不幸福的老师,是很难教出一群快乐、幸福的学生的。

  所以,亲爱的同行们,别再说“我怎么怎么努力,是为了你们”这样虚伪的话了。说实话,现在的我再听到这样的话,会脸红。

  对儿子,我也要慢慢进化成绝不说这句话。是为他好、还是为我自己舒服,不用说出来,孩子天生就可以感受得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9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对于生活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偶然间拿到这本书,读完后,似乎给自己打了一针“镇定剂”。比起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面警钟,不仅将生活的苦难摆在你面前,又给予你战胜苦难的工具。

  自律

  自律是本书将的第一章内容,作者在开篇时就指出,我们的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自律。并且提出了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这一点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以身作则)

  承担责任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们必须要直面属于自己的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如果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等。也就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了自由和权力。

  忠于事实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实施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其次,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称之为“保持平衡”。首先,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我们要适当约束情绪,要用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其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不断地调整自我,懂得有舍有得。最后,放弃意味着新生。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自律是解决人生最主要问题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0

  报名的时候,看题目以为是散文集。收到书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本心灵读物。

  很喜欢“Theroadlesstraveled”,一直对traveled的理解的意思是trip。但是读完后发现,这里的traveled并非仅仅是旅行,更多的在于行走的修行。修行的目的是心智的成熟。换在5年前读这本书,我可能会说这本书是心灵的颂歌,很积极,正能量。会不亦乐乎地走马观花的“赏”读。现在30岁了,读这本书,其实是无声的反思。

  书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深入思考,都会牵引出一系列问题。于自己而言,最新鲜的莫过于“自律”这份“自律”源于自己,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回顾往昔,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自己已不能改变,但是自己深受的许多不良影响,我现在知道了问题的存在,那一切就只能靠自己的“自律”

  很喜欢书中的“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这是深切体会,一个人再强大,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同猛兽被困在笼子里。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相对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来说,还是欠佳的。这是需要改善的。

  另外很有兴趣的.是“爱”,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新晋妈妈,刚闯过生育的大关,剩下的教育关。如今是一个教育泛滥,却又无教育的时代。如何教育好孩子成为当家长的难题。但是对本书的几个观点还是很赞赏。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地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让人痛苦的决定。个人觉得,未来在孩子的成长的路上,我能切实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已经满意。

  最后,供大家一起勉励: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因为在路上,所以不要贪图安逸,让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地学习,理解,迎接,挑战人生每一个阶段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迷茫。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1

  《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是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收官之作,书中在家庭、婚姻、金钱、死亡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外面旅行,在走一条人们很少走的路,那就是走一条发现之旅。

  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他用深刻的思维,破解史前的巨石之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过程有三个:身体过程、情绪过程与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就是身体对事物的感知;情绪过程可以理解为我这个存在对感知到的事物的接受或抵触;思维过程则是用文字思考的过程。

  书中探讨了如何进行积极、正向的思考。因为每一种思想都会带来相应的结果。人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品格往往决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所以,如何进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做事的动机和成效。

  提出了正向思维训练的三个层面,如何去进行思考;如何停止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原先的思想替换为另外一种思想。从而帮助人们消除错误、不和谐的思考方式,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成就感与幸福感。

  心灵的三个层次:思维、身体、情感,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将情绪从认知中剥离开来应对焦虑痛苦的方式。宇宙是万物没有关于好坏的评判,好坏是你的喜恶选择定义出来的,大部分人想着钱时候都是负面的一端出发,因为同宇宙万物没有好坏一样,对于潜意识而言是没有正负能量之分的。

  我们需要明白,所有由金钱引发的麻烦,很大程度上是自找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当你对自己现实生活不满,有喜欢和他人比较,任何的商品信息都能刺激你购买的欲望。营销也是很善于激起人们消费的冲动,现代的很多文章包括鸡汤、干货都努力地扇起你对金钱的渴望。

  如果真心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以及自己所做的,内心的富足就是最大的财富了。它让你远离抑郁、焦虑等可能消耗你心理资本的负面情绪,让你远离三高带来严重后果的巨额医疗费,让你拥有高质量高满意度的人际关系。

  我用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钦佩作者精彩的论证和实在的真情,有自己深彻的领悟,也有大量的实证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看完之后,我觉得还是那句中国老话来做美好人生的向导,还比较实在一些:“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梦可追。”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认为,人生苦难悲喜参半,我们应该以足够的勇气,责任、爱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对,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才能够在势力范围内超越自己,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完整。

  因为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去解决它。而现实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遇见问题必须自己去面对。家人、朋友甚至爱人能给予的都只是建议,只有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可自己在没有强大起来,势力却是势单力薄的,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了推脱、懒惰、趋利避害的处事方式,这就会形成与人而愿背道而驰的性格特点。

  其实问题、困境、麻烦这个东西,本质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一笔成功跨越就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如果你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遇见问题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或者抱怨,总是找借口,而是积极主动面对,敢于突破,才是最佳捷径。

  可现实中的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做事纯凭感觉和经验,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推卸责任,不主动解决,而是止于难于对付,长此以往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被动,精神状态也不好了。其实对于这样的人,未来数不胜数的碰壁对他而言必然会成为寻常之事。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勤于努力,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以一种积极、好奇的心态对面对,去接受新挑战,那么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飞跃式的速度在成长,他一定在群体中也是耀眼的,因为他积极、乐观,有感染力,是个正能量爆棚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其实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让我们战胜恐惧,克服懒惰,逐步走向积极、乐观、成熟。书中说,“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就是从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四部分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而开始接受挑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走这条能让自己变得成熟的路,越来越强大!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3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4

  “为逃避解决问题而忽视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的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当看到书中这句话的时候感触非常深,感觉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每个人受其影响度不同。

  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会讲一个事情是很少人会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这条路走的人少,而是这条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真能走好这条路的人并不多。

  书中通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长大成熟了,但心智缺还未成熟,说话做事都会给人感觉很幼稚,这类人只要有过接触大家都会不难发现。另外还有类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现的`很成熟,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或装作视而不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习惯推卸责任或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些其实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发生问题是很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正确的对待和认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需要承担起责任,尽全力去解决问题。“观察”和“认知”这两个词几乎贯穿于这本书的始终,如果一个人以邪恶为目标,总是会拒绝观察事实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却能深刻的意识到懒惰的存在。

  因为解决问题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会选择逃避或不作为,大家都会习惯处理轻松、容易处理的问题。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识的进化或者说是意识的成长,只有当你有了担当的意识、会自律,这样才会让自己不断的进化。

  惰性很多时候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觉得享受在前,所以才会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是就会产生惰性。书中介绍“推迟满足感”就能解决惰性、拖延症的问题。比如大家是东西总是爱比喜爱吃的先吃了,不爱吃的不是丢了就是拖到最后随便应付了事;做事总是习惯把简单的事先处理了,难的事情放在最后处理或者索性就不处理等别人来解决或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然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需要我们去认知问题的根源,推迟满足感就是要让自己先解决难解决的问题,不能贪图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这样自然就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会觉得你靠谱。

  让心智成熟的这条路,并不是很少人关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当你真的能走通这条道,肯定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改变。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问题都会有局限性,所以处理起问题也不顺,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且在问题的争论中总是按着自己额思路去辩解,忽略了其他客观的因素或者不承认客观条件的存在。

  现在基本已经慢慢的做了改变,因为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观察和认知问题的根源,继续在学习如何走好这条少人有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

  像书名一样,如果是二十岁的我看这本书,大概会摔书,大概也切合这本书的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要读完这本书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迟自我满足的能力。

  书中大部分内容描述的是是什么的概念,很少描述为什么或者对其一笔带过,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对是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为什么活着怎么样的解读。

  读者如果缺乏对进步的.强烈愿望,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文字中建立坚定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意志,不具体的比喻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抽离感。

  我经常有的一个感觉是,很多道理我们都懂,要做到却很困难,就像我们总因自己乱发脾气责怪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脾气暴躁的深层原因,只想想办法把脾气压制住,却往往适得其反,更添痛苦。了解自己的缺陷来自于原生家庭,并对了解某些行为对与错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了解自己性格的形成复杂得多,却很有必要。只有把问题的症结打开,才不会一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对自己一次次失望。

  描述应该怎么样和不应该怎么样,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说教,让人很容易产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具体的行动和事例的支撑对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像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让人看见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才有动力作出改变。

  与此同时,作者提出“真正的爱”的概念,当我们拥有真正的爱时,就愿意推迟满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爱是心智成熟的前提。

  去理解对方,站在他们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对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对方,对患者很重要。这一点,和现代心理学的观念也是十分一致。

  因为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斗争,但是越是斗争,越恐惧,越想逃避,结果越陷越深。一边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早日“做个正常人”,一边又不停受挫,对现实越来越失望。直到这几年,接触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才慢慢对自己有了了解,也慢慢放松了心态,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对,对外界的看法也更宽容。

  书籍真是个好东西,人与人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从书籍里,我找到了多年不曾体验过的被理解和鼓励,也找到了面对人生的勇气。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我现在会过得怎么样。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6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是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制高点,如此艰辛难道我们就望而却步吗?少有人走的路虽然艰辛,但是斯科特的文字却不会让我们恐惧,他带领我们在经历艰难中提升认知高度,让我们拨开内心的阴霾去获取阳光。

  一、揭开问题的面纱,学会自律不逃避

  书中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扪心自问,确实如此。还记得初中时,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被母亲呵斥,感觉十分委屈,转头冲出家门,向海边跑去,泪水随风而去,委屈也渐渐淡了。当跑到海边,回过头来远远望见母亲在能见到我的地方驻足远眺,心中又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之后对于这件事,我和母亲都避而不谈,可是我却将这件事深埋在心底,因为当时我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即使一闪而过,但也的确有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我怎会冲动到这种地步!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要自律。“自律”二字说来简单,但做到却不易。看看我们的学生,长时间玩手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手机一到手,坏处早就抛到了脑后。再说说我们自己,阅读有益于开阔视野,积淀见闻,可是我们能做到闲暇时间以书为伴吗?斯科特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自律往往让人不是很惬意,甚至会忍受痛苦,但是忍受住之后会获得成长的快乐。加入雪梅读写成长团队以来,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写一篇文章,一定不掉队。当手机“滴滴”传来大家在群中闲聊时,我也想观望和加入,可一旦滑开手机,心就会被牵引而去,于是我把手机拿离身边,虽然不舍,却能换来一段时间心无旁骛的阅读,当时间随着读书而流逝时,会收获文过留痕的欢愉。坐在电脑前,随着键盘的`敲打声,将自己的心情故事、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是痛苦的,有时文思泉涌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有时黔驴技穷但必须按时完成,也有时苦恼于无法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当夜半钟声响起的时候,搓搓红肿的双眼,看着自己完成的“佳作”,真是痛并快乐着,偶尔文章见报,苦尽甘来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二、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承担责任促成长

  子不教,谁之过?责任在家长,也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帮学生解决问题呢?

  拖拉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拖延症”。作为任课教师,我最苦恼的就是不停地追要学生未完成的学习任务,班上那几个拖拉磨蹭严重的孩子,肯定是点名率最高的。斯科特也曾接待过“拖延症”严重的患者,他的处理方法给了我克服学生拖拉习惯的灵感,那就是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计划对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奖励其用节省的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班级书柜和学校读书角会为他们开放。

  小学生告状是最常见的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告状时,总是先数落他人的不是,却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斯科特认为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所以,今后遇到告状的问题,我会让学生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其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点出他人的错误,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应变力,书中的很多案例是学生也会存在的心理问题,读过之后,让我面对学生的问题更多了一些经验的储备,我会努力以平常心来应对,帮助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

  跟随《少有人走的路》一路走来,我在正视自己的问题中获得行动的动力,在反思教学中触碰出点点智慧的火花。打开心之窗,虽然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是只要肯打开,就一定会有阳光照进来。这本书给了我勇敢面对问题的力量,我携着这份力量出发,在自我勉励中也要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我的学生,让我和学生一起获得心灵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7

  假期读了校长推荐的两本应属心理范畴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说实话,就两本书的书名而言实在引不起我多大兴趣,尤其前者还让我产生些抵触情绪,这大概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潜意识的恐惧吧!(“少有人走的路”让我联想到:坎坷艰辛困苦孤独……)我是作者说的那种吃蛋糕会先吃蛋糕后吃奶油的人。于是我选择先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

  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除了因译文的原因读起来有些生涩难懂不顺畅之外,书中的内容对我个人的心智成熟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我很快产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书中所说的那种神奇、神秘的力量,我坚信这本书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只“圣甲虫”。回顾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一再缩短,常对青春不再,对生老病死,对时常厌倦的工作生活,对不可知的未来充满茫然无措的恐惧。每当这时我便习惯于借助书籍给自己增添勇气,并且总能碰到挈和当下心情的一些颇受鼓舞的东西,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内心的平静甚至愉悦。这大概就是神秘力量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以往这些对我有帮助的文章书籍是“偏方”,那么《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则是良药,区别在于后者比较专业,它带给人内心的并不是短暂的平静和安慰,我想那应该是不断成长的`直面人生的坚强和勇气。

  很佩服作者敢于选择这样一条“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艰难、漫长、充满的挑战性,我想只有亲身经历,否则是没有办法体会的。仅从作者的描述还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读者看到他描述的过程可能很简单甚至有些戏剧性,但实际心理治疗的过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我相信,这条路一定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苦无数倍。从作者叙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坚韧的意志,充满爱和智慧,而且勤奋的人才能从事这项了不起的职业。作者不仅具备了这些职业素质,更具备了放弃舒适人生之路的勇气,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之路走得更远!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灵之路却可以无限延伸并且不会老去。写到这儿,我想到了假期中读到的另一本书《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说:“我觉得年龄和一个人的思想没有什么关系,我遇见过二十岁的老头子和六十岁的年轻人。我现在是以年轻、热忱、生气勃勃和乐观来衡量一个人。”我相信,一个人有一个强大的心灵,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篮球课时,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荐并借阅给一位家长,于是她也把很珍爱的这本《夏山学校》借给我,据她说几次出国都带在身边。我读了也很喜欢,得到不少启示,推荐给大家!这位家长朋友的朋友也推荐她读《少有人走的路》,看来这本书确实像书中介绍的那样是由口耳相传而逐渐得到大家认可和喜爱的。

  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就一直跟随作者的叙述和指导来学习并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对我个人而言书中第一部分内容对我的帮助更多一些,推迟满足感,懒惰与恐惧,自律等方面的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举出的生动事例让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过作者的案例分析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使我豁然开朗,作者提出的指导方法对我也很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还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心灵得到不断地滋养,使其成长,逐步成熟,仅靠阅读一本书籍,学习其中的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条艰难的路程,如果确定要走这条路,那么这本书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要学习作者身上许多的优秀、坚强的品质;努力了解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补充、扩充自己的人生地图;不断与懒惰、恐惧作斗争;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独行……虽然步履维艰,但坚持下来的人却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的人生风景!书中对于我的很多启发指导,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慢慢消化实践,来实现自己心智的不断成熟。

  在阅读《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学校》这两本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即作者并不避讳谈论他们失败的经验。这能够给我极大的安慰,这些失败的经验在告诉我们,这些成功人士也非“圣贤”,避免了我们对其言论的望而却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灵就是这样,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拥抱失败,这样的心灵才能更加成熟,最终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8

  最近在读《少有人走的路》,推荐是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目前读到第四本,每一本都有它的特色。

  从第一本开头的“人生苦难重重”,告诉我们生活就是由各种困难组成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心智得以成熟。

  第二本书“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且远离谎言与伪善”,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揭我们短的时候往往产生怨恨,并且进行报复以逃避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教育子女过程中,孩子是社会中最弱势、最容易受伤的群体,又完全没有自主权的生命体,父母对他们享有绝对的专制与权威。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要求苛刻,另一方面自己却不够自律。以自己的特权及谎言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孩子独立的思想进行压制。

  因此需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帮助别人进步和独立成长,同时拓展自己的心灵。

  第三本书“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雅,而在于你是否面对问题和痛苦而不回避”。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对于死亡的认识,你有没有跟死亡对话过?我初中的时候一个夏天得了伤寒,就是体温会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发热或者低温的状态,由于第一个医生的误诊,吃了一个多月的药一直没见好转,有一天夜晚高烧的我躺在屋顶的竹床上看星星的时候,突然非常害怕,我抱着身旁的母亲问“妈妈,我会不会死?”那是我第一意识到死亡,并且给自己想象了各种死亡的过程及死后的场景。

  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活着,爱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具备做出改变的能力。

  第四本书本来是告诫我们如何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我更喜欢的是作者对深度思考的.阐述。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哪些人能让你由衷的佩服?是那些思虑周全又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从小时侯到现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时候都会立刻对一些人、事进行评判。浅薄的思考甚至不经思考就得到的结论通常都是个人的偏见。相反,经过深度思考的东西,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但是每一次的思考都会让自己获益匪浅,最后的成果也更突出。

  以前总是希望把自己陷于忙碌中,觉得只要是动起来就会产生价值,当发现自己清闲下来,其他人忙碌时会担心自身成长会停滞。现在的我更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思考,在行动与思考间进行平衡,减少因考虑不周而带来的低效。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9

  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荐给朋友们,给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觉期望改变心理现状的人。其实这本书很浅显,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边的一些小纠结的学术解读而已,你我都懂。刚开始看我也就睡前随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书,却起了期望再认真看一遍的念头。回头想想,其实很诧异,原先这本书真有种魔力,让你不自觉在看的时候跟着内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似乎真有那么点被治疗了一番的感觉。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书籍,不如说它是一本能够引发你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向导书。

  书中的一个理论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这是作者的观点,我保留看法,因为是否就应将常人所经历的七情六欲、内心痛苦挣扎看做是一种病,是我比较疑问的。但在看的过程中,我确实将自己的一些问题根据作者的理论进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当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自我治愈,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过程。若是你平日读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书,比如此刻市面上畅销的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你能够在阅读的时候体验一种用心的指导情绪,但整个过程不会有一种体验类似望闻问切的治疗的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者,而且是一位从事一线医疗的心理治疗师。他透过超多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给我们呈现出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患者的症状以及治理方法。我自认自己没有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消极对待偶尔自身存在的内疚、不信任或不负职责的问题。但仍然在这个看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跟随着作者做了一次对自己心理的大体检,虽然没有X光、没有超声波,但这种自检的效果并不比医生检测得出的结果差,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作者认为人都有病,而我们需要的是承认自己内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烦,应对这些纠结与痛苦,自觉地思考,经历痛苦的自律,去选取自由、选取尊重事实、选取重新学习爱的潜力······

  书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论述“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较快的,也是觉得可能多多少少这部分与中国的大多数人需要思考的成长环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爱”这一章是值得再认真看的。大多数人不懂得什么是爱,那里的爱当然不是只男女情长的爱,而是自律的`原动力,按作者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帮忙他人进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续的过程。

  同时,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时候父母错误的爱或忽视的爱而导致的。家庭环境的成长对个人的心里影响极大,父母对子女正确的爱是保证其健康心理的关键。而父母如何学会爱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论述的重点。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0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书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才会释然,也不会再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苦难,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

  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埋怨过,小学阶段学生学的东西是不是太难了,我认为小学应该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地方,不应该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太难的问题。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其实小学阶段的问题与难易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照样有学生不会,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在于学生有没有主动的去面对学校为孩子们设计的各种问题,学生有没有动脑筋,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正常情况下,正如富兰克林说的: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其实,如果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面对问题不停的拖延时间,或者视而不见,希望问题自己消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玩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也许就是为了躲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自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痛苦,解决问题。而自律则源于爱,后进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师的关爱。富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给学生一种意识或者提示:“爸爸妈妈,老师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难,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当然父母的爱必须是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

  对爱的理解其实有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都不太懂什么是爱,作为老师,我时常反思自己,质问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我的学生。

  我们学校有爱心义卖,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实在我的意识层面我深刻的知道,应该把爱心义卖交给学生全权负责,我只需要从旁协助就可以,但是,出于某种担忧,我几乎包办了爱心义卖的许多事情,在班级义卖上是获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我的做法是爱他们,帮助他们吗?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老师吗?这个活动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呢?他们体会到爱心义卖的意义了吗?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爱,应该是倾听学生的需求,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纪伯伦的诗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首诗对老师也适用,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其实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可以说是这本书是开启人心灵的实操书,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正视自己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1

  与《撒下好运的种子》一样,《少有人走的路》同样属于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因为通过本书,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面对了人们从为不敢面对的问题。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浸泡其中,绝不是心血来潮找书打发时间,只觉得,自己的心智还很不成熟,精神还过于肤浅,自身太需要这方面的滋养与润泽。

  作者认为,人生苦难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承担责任,告诉我们敢于面对,主动选择和决定,付出更多的爱,才可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能力;尊重事实,告之我们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不让自己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对此观点,本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好似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没有尊重事实而被困扰或束缚的人和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来到世界,没有伟大与卑微、高贵与贫贱之分,上帝也没有给谁绘制过地图,但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必须给自己绘制不同的地图,才会拥有准确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为此,显然要付出代价。

  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从未有过绘制地图的意识与做法,纯凭感觉做事,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拒绝新的资讯,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障碍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时时被命运捉摸。

  当然,有一部分人,曾有过蓝图,对自我成长有过规划,但时这境迁,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图日渐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观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对于新的信息与资讯,不是难于对付,就是漠不关心,因此,生活中,常处于恐惧与无奈状态,碰壁也成了寻常之事。

  极少数的幸运者,勤于努力,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地图,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惊喜。还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种样子;社会在前进,我们唯有尊重事实,不停地修订地图,方可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

  我以为,给自己绘制前行的地图——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

  《自律》部分,只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个篇章,就让我获得了如此厚重的馈赠,相信其它三部分同样精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04-27

让你少走N年弯路哲理故事04-15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04-27

走自己的路议论文15篇12-29

不走寻常路-初二-记叙文01-07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五年级-记叙文01-07

路的日记04-01

少放鞭炮倡议书05-15

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精彩01-31

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范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