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读后感>《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

时间:2022-03-04 12:29: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1

  我们平常认识名师,往往在汇报会上、示范课上、著作中,只看到名师展示亮丽的一面,读罢《名师悄悄在做的事》,我又了解了名师悄悄做着的许多事:他们对学生除了真诚的关爱,还巧施“小恩小惠”;他们除了和其他众多老师一样地教课,还练就了一手绝活儿;他们除了在学校专心备课,还在课下用心钻研;他们除了与同事切磋、学习,还积极寻求外校名师的帮助……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不同于纯理论的.教育名著,体例很有特点:每个主题中,“名师故事”生动、形象;“教育启示”理念先进,点拨到位;“反思实践”指导性、操作性强,很实用。我对六个专题中的“专题五:与良师益友同行”很感兴趣,名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把教育科研当作一种享受。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地学习,才能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而学习中,反思特别重要。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你可能成为一名名师。这印记了众多名师在成长之路上,离不开反思。

  反思,无处不在。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只重课后反思,往往忽略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课前反思,可以总结自己过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人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加深理解,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课中反思,可以有效调控教学活动,根据学情,解决课堂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二是,反思不及时,且书面反思不多。典型的课堂教学实景往往一纵即逝。如能及时反思,笔录教学片段,这肯定是教学研究的好素材。

  三是,没有很好整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有效的载体莫过于撰写教育随笔。让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的足迹,教育教学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

  撰写教育随笔的过程,正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今后,我应拿起笔来多写教学随笔。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2

  疫情期间,我拜读了任勇老师的《优秀教师悄悄在做得那些事儿》一书,这是一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通识性专著。这本书积淀了任老师从事教育教学中精华,道出了教育工作者心声。书中阐述了每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剖析了教育教学中所要面临的问题。任勇老师从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指导着老师如何去应对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如何去驾驭当今的课堂;如何去研究当今的学生;如何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读着、读着,我深受启发:从优秀教师所做的一两件事开始做起,积跬步,终以至千里,让自己逐渐走向优秀。

  在任老师的书中,《经常换位思考》这篇文章我感同身受,反复阅读。在书中,任老师从“备课时的换位想一想”、“上课时的换位想一想”、“布置作业的换位想一想”、“组织活动的换位想一想”和“学生犯错时的换位想一想”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就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办。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有独立的人格,有一定的辨别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这些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是不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想走入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把自己的心理年龄降低,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处理问题。比如当一个学生偶然没有完成作业,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怎样处理呢?你是大发雷霆当众简单粗暴地批评一下还是勒令他不用上课马上补上或是罚他把作业重做若干遍呢?我觉得这几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把学生推向老师的对立面。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自尊心,都不希望总被别人批评,如果是粗暴的对待他,他的自尊长期受损,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影响他以后的发展。因此,你可以这样说:“噢,象他这样聪明活泼的同学怎么可能不完成作业呢,肯定是忘在家里了,对不对?下午记得把它捎来好吗?一定要记住。”或者说:“他没有完成作业一定是有原因的,否则他不会不做的,中午补上好吗?”尽管他可能根本没有做,但学生肯定对你是满怀感激的,觉得你市如此的信任他,如此为他考虑在众人面前保全了他的颜面,中午回家他一定会把作业补上并在今后会记得按时完成作业。这样我们既达到了让他复习功课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会感到你是一个真正理解、关心他的人,会从心底更加喜爱你,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更高,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多矛盾也就避免了。教师经常换位思考,就能在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就能相对客观地认识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善于换位思考的老师,做人会有心胸宽广之感,做起事来能够聪明睿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比别人眼高一层,就会有技高一筹之优势。

  书中提到了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许多锦囊妙计,看似普通,却饱含教书的艺术、育人的睿智。

  认真备课。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知道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细酌教材、吃透教材,探讨教材所要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选择教法,针对教材的知识要点进行编写教案,充分设计一节让学生获得真知的课堂;讲课时要酌取精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做学习的主人,做到有的放矢。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不同,安排一些小老师,鼓励学困生敢问、敢说、敢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充分利用课前三四分钟,与学生沟通、对这节课内容所需的教学设备进行检查或私下与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等方式,可以友善地提醒学生调整状态,做好迎接新课的课前准备。

  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教师授课时,解放左手。教师的左手一定不能拿教科书、拿教案本,要拓展教材,活用教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看完此书,我感慨任老师能做个教学的有心人,道出了这么多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让我在感慨中学会了很多,收益了很多。希望自己也能静下心来,思考那些优秀教师悄悄在做得事儿,积跬步,终以至千里。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3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跟纯理论的教育著作有所不同,每个主题中,“名师故事”生动、形象;“教育启示”理念先进,点拨到位,很有指导性、操作性、很实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把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让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而在学习中反思是特别重要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可能永远是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可能就成为了一名名师。这种说法印记了众多名师的成长之路。

  反思处处都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但我也很惭愧,因为我总是在教学事件发生之后在脑海里反思一下,但我从不把它认真的写在日记了,形成永久的材料。所以自己的反思是片段和碎片式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逐渐的淡忘。典型的教学实景往往是一纵即逝的,如能及时的反思,笔录教学片段,这肯定是教学研究的好素材。另外及时攥写教学随笔。让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的足迹,教育教学中的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攥写教育随笔的过程,正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所以以后我会把教学中遇到的教学事件,记录在册,多写些随笔感受,然后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反思,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措施。

  另外我发现名师们很会为自己找提升的空间。他们总是不会甘于不变,会向其他学校的名师进行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还会不停的跟学生们“搞好关系”,跟学生们多交流,多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名师总是有睿智的做法,提升自己,融化学生。让学生永远乐于跟随相伴,真是高明,今后我也要向名师们学习,把英语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4

  假期读《名师悄悄在做的事》,学到了很多教学的、课堂管理的、以及做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引发了我对教师职业以及教育理念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感化,与学生同走一段悟“道”之路。

  谈到教师的必备品格,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对此我十分认同。但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高尚的师德不应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精神气质,是责任在肩,使命于心。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就对教师的职责做了最深刻的注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在传授具体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是要教师用良好的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时代,尤其是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居家网上学习,我想学生们肯定越来越认同这样一点:我们从一位优秀的老师那里获得的,与其说是具体的知识体系,不如说是这位老师的行为方式——他(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以及人格力量。

  学校学习阶段,是一条师生共行的漫漫求索之路,而”道“是求索的最高境界。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做了老师,但我要努力练就这种精神气质,用这样的师德,去影响和感化我的学生,真诚的告诉他们:我愿与你同行,共走一段悟”道“的路。

  二、心存敬畏,做老师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初为人师,对于教育教学、课堂管理,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常听一些同行说,现在的学生太难管、太自我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想:释放学生的天性,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我是错了吗?现在的老师能逆时代大势,再用棍棒教育、专制教育压制住学生蓬勃张扬的'个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中,每每读到名师们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在这背后,是老师和学生对课堂的敬畏、对知识的敬畏。学生难管是少了这份敬畏之心。怎样把这份敬畏之心重新找回来?我想到了能工巧匠,面对毫无生命力的木头、石头,冰冷的机器零件,他们尚且细心雕琢、精益求精,而我们老师所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如果把老师比作教育行业的匠人,那我们所要雕琢的是充满活力的人,所以我们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我们现在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孩子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我所认同的是,所有高段位的教育,都是通过一件事锻炼通用能力,比如学科学习的极致追求背后,其实是锻炼高目标、高自律、高强度处理信息、成就感获得等能力和品质。

  让学生敬畏,老师首先要心存敬畏,获取知识要广博,传授知识则要精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传递给学生有价值的信息,用尽可能生动有趣的设计,让学生少感受到一些眼前学习的艰难,多看到一些未来的诗和远方。正如我的老师曾经说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走,灵魂在月亮里居住。”

  三、反躬自省,学做一名会研究的老师

  至圣先师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名师悄悄在做的事》中也多次提到,如果不反思,当一辈子老师也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而经常反思的老师,可能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成为一位名师。读了这本书,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反思每一节课的得与失,我哪里做得好,继续坚持下去,哪里做的不好,要积极改正,再进一步反思。

  我还在书中了解到,很多名师在努力教学的同时,都在做研究,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研究的方法。对此,我的体会是,做研究,不仅仅是有方法就够了,要明确自己做研究的初心,否则,做的越多,也会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我想,无论怎样,我始终是一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我所做的一切,都应围绕我的学生和我的教学。所以做研究,也要围绕这两点区努力,通过做研究,解决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记叙文:悄悄话08-09

说给妈妈的悄悄话作文03-25

悄悄话_初中记叙文09-22

公园里的悄悄话800字07-26

悄悄地提醒初一作文08-16

悄悄的提醒记叙文9篇06-28

悄悄地提醒初三语文作文07-29

名师作文600字合集五篇05-30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