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高中作文>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时间:2022-01-01 14:06:46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热门】高考作文汇编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高考作文汇编9篇

高考作文 篇1

  近日,一直都在关注长江“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闻,感觉心情有些沉重和不安,突感生命的脆弱和渺小,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载有400多人的巨大客轮,突发翻沉,令人无比痛心,再也无法平静的心情,忍不住用微薄的心声来慰藉遇难者的家属,只愿奇迹一直发生,我在遥远的内蒙古为你们祈福。

  虽说,我们都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环绕在一起的,国家的领导们也是调集了一切力量,争分夺秒,只为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灾难面前,大家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很多的市民主动为乘客家属提供住宿,举手之劳也足以感动人们脆弱不堪的心灵,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没有任何的预兆,客轮残忍的翻沉了,留下了深深的恐惧,更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我的视线模糊了,多想这是一个可怕的梦境,多想这一切不是真的,想想那些遇难的人们,当时的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无助和恐惧,当时的你,是多么渴望家人的呼唤,来不及留一句话语给你的亲人,来不及看一眼你的亲人,就这样淹沉在无情的江水里,汹涌的江水带走了挣扎的你,无情的江水变成了一连串沉重的感叹号,空气中凝结着数不清的悲凉。

  每一次的回忆,每一次的伤痛,都构成了一幅幅让你怀念却又放不下的图片。

  青春在十根手指中渐渐的消失,生活在一次次的颠负着青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每次醉酒后的梦里婵娟;是伤心后的举杯邀明月;还是寂寞里寻他千百度。

  随着往事的足迹来到那昔日的杨柳岸,虽不见那晓风残月,却闻到那嘈嘈窃窃的琴声,是谁又弹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琵琶,让这伤感的夜里又增添了几分凄凉;又是谁拔乱了内心的悸动,让秋风又来乱我心扉。

  片片残风,片片落花,生命的灵魂在黑夜中已化作点点放飞的梦想。流星在滑落天空的瞬间,照亮了天空,燃尽了自己;雪花在降落人间时,演绎了生命中最美的舞姿,最后溶入了大地。

高考作文 篇2

  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之后,就留在天庭里做官,这几百年来,也还算混得不错,哪知天庭里这些年来也是吃白食的越来越多,眼看着一日不如一日,玉帝下令,精简天神,竞争上岗。一时间,众多天神都愁眉不展。

  孙悟空听到这个消息,却依然是不慌不忙。他心想着:想当年我火眼金睛,一路降除妖怪保护唐僧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取得真经。功不可没呀,再想想这些年来,也一直是尽责尽职,办好份内的每一件事,虽无很大的.建树却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到处出错,想想应该不会下岗吧。更何况唐僧还是人事部主任。

  到了公布下岗名单的那一天,悟空还在睡觉,手机响了,是八戒打来的,猴哥,你怎么还睡得着啊?名单上有你呀!悟空一翻身跳起来,气得浑身发抖,来到人事部想问个究竟。只见唐僧笑容满面地坐在办公桌后,和其他未下岗的天神聊得正欢,孙悟空一下子窜到桌前,猴脸涨得通红。他向唐僧问道:师傅,怎么我也下岗呢?唐僧笑道:这是大家的决定嘛!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你也知道,我做这个差事也不容易悟空不等唐僧说完,就说道:八戒和沙僧没下岗,难道我比他们做得差些?悟空,你别急呀,急也没用,你看看你,在领导面前也是一张不服气的脸,像这个样子你怎么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只是你太不懂得变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对你有些意见,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岗,就跟师傅我一起,以后还有机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师傅我给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虽无建树,但为人处事比你灵活得多,你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呀!悟空看着也没什么希望,就径直走出办公室,准备找两个师弟商量商量以后的活法。刚走到走廊便听见人事部办公室里众天神的笑声。想当年,我赶走他,他还负气不理我,害我被那黄袍怪变为老虎,若不是我当年把他从五行山下救出他能有今日?这个猴头真是太不知好歹了,还是八戒和沙僧对我忠心。唐僧的声音传入悟空的耳中,悟空大怒,恨不得一挥如意棒将整个人事楼打垮,转念一想:这等人,我也不必与他一般见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数天之后,众神盛传悟空在他老家花果山开了一家旅游公司,听说生意还非常火爆。

高考作文 篇3

  在考场上,拿到作文题,最怕的是打不开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三把钥匙。笔者送给广大考生三把打开思路之门的金钥匙,并结合历年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说一说如何使用。

  置换法。如果给的话题或标题的中心词比较虚,这时不妨用较为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叫置换法。如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天空”可够虚的,这不要紧,根据对所给材料的把握置换一下即可。

  “天空”可以是父母无边的爱,可以是老师博大的胸怀,可以是同学长久的帮助,还可以是远大的理想,等等。总而言之,其特点是明净、辽阔、深邃,引人遐思,令人神往。通过置换,“天空”也就具体了,自然也就能够以此为点继续扩展开去联想,寻找到更丰富的内容,以便于行文时所用。

  再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是什么?显然,这里是比喻,喻指障碍、困难、逆境、不幸、考验等。比如高考,对有的考生来说是一道不得不过的坎。高考是带有共性的坎,带有个性的坎也不少,比如遭遇疾病、遭遇他人的诬陷,等等,也都可以写,只要真正体验过,有深刻的感悟。一句话,用本体置换了喻体,也就打开了思路,这样,自然也就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的感情充沛的好文章来了。

  补充法。有时,命题人有意识地将标题或话题中相关词语的定语或宾语给省略了,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留下发挥的空间,这时,可以把其省略的定语或宾语给补出来。只要补出了定语或宾语,作文思路也就打开了。这种打开思路方法的,叫补充法。如山东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命题人把“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中“时间”、“记忆”的定语给省略了。

  考生可以试着补出,老师笔记《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三把钥匙》。先给“记忆”补定语。是什么样的'记忆呢?应该是能给人以启迪的,或给人以鞭策的,或给人以警醒的,一句话,就是有助于个人或民族、国家走向进步的记忆。比如20xx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关于十年前香港回归的记忆;比如自己多年前身处逆境时老师、同学或朋友、家人给自己的帮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眼神,等等。

  再给“时间”补定语。可以把“时间”置换为“日子”,再补。这样,就有了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在寂寞难耐的日子里,在春风得意的日子里,等等。试着给“时间”、“记忆”补定语,就会知道命题人确实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季节”,写什么呢?可以写春夏秋冬四季,与这四季有关的故事该有多少啊!如果感觉这么写太俗了,那么也可空灵一些,这就是把季节看成一个比喻的喻体,如此,考生知道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春季,还有人正处在丰收的秋季,还有人已经步入人生的冬季。明白了这些,再构思与季节有关的故事,或者是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议论,都可以。

  “季节”就两个字,且是一个名词。可以尝试着给其添补定语,比如丰收的季节、希望的季节、美好的季节、痛苦的季节、悲哀的季节,等等。有了定语,也就具体了许多,写什么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扩展法。有时,命题人在材料中用了省略号,或在标题或话题中使用了具有多义的词语,这时,就可以将省略的内容在材料的提示下通过扩展加以补充,将多义的词语在基本义的基础上扩展补出其比喻义、引申义等,从而打开作文思路,这种方法叫扩展法。如广东高考作文题“传递”,“传递”是一动词,考生可以把其所带的宾语补出来。看所给材料,知道“传递”的宾语可以是技艺、经验、思想、感情等。“传递”有了宾语,题目也就具体了,再写也就容易了。只要考生在写作时把重点放在“传递”上即可。

  在所给材料中,命题人用了省略号,可以沿着命题人的思路展开联想,通过扩展的方法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一补,就知道可以是理想、信念、传统,等等。瞬间,“传递”就有了这么多的宾语,考生总该有熟悉的、能够把握的,这样,写好“传递”这个话题又有何难?

  再如安徽高考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是指成绩、喜悦、爱意等。用这些词将其一置换,也就变具体了,容易把握了。“妈妈”可以是指生身母亲,也可以是指我们的祖国,还可以是指待如妈妈般的人,比如老师,等等。这么一扩展,取材范围也就宽了。

  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语言极其优美,这就暗示考生以此为题所写文章的,其语言风格应该和标题一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方法更多的情况下是综合运用。这一点,还需要考生在实际运用三种方法时加以注意。

高考作文 篇4

  在我来到中国之前,我认为它是一个隐忍而传统的大国。到了中国之后,我才发现,现实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它是如此现代化,如此发达。我喜欢待在这里。因为这里非常便捷。我(出门)甚至不需要带信用卡,手机就是我的钱包。而且,这里每个人都对我非常好。可能,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真的非常礼貌。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情况。另外这里的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

  不过,我有时候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匆忙,而且一直在催促别人。这种匆忙到处可见,公交车站、地铁站,甚至机场。而且,有些人在公共场所打电话、在广场上放音乐、在饭店和朋友高声谈笑,好像没有人在意自己的隐私。

  当谈到中国时,你就会拥有这种既喜爱又无法理解的复杂感觉。

高考作文 篇5

  一、指向现实的意识

  20xx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廑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着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参见《语文学习》20xx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应该思考时代困境,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实,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的引导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从万千社会现象与事件中选取的,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谓慎之又慎,斟酌之后再斟酌,材料背后反映的肯定是现代社会或者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经历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还有很强的引导性,高考作文指挥棒,引领了以后作文写作与研究的方向,更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共同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张开老师所说: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性:现实、现代,“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正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针对性、指导性,所以学生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就一定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不仅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还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进而在写作中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比如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就是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就是对现实的一个鲜活的反映,世易时移,很多“老规矩”被人们淡忘,引导人们重拾“老规矩”,重新关注传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再比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现实指向性就更明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在人们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的诚挚信任。互敬互爱的关系,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线,人情曰益淡漠的情况下,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诚信、和谐、文明”等关键词有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卷“青春与不朽”的作文题则力图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直面生命,永葆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张扬青春,一往无前,把握当下。

  因此,指向现实的意识就是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审读材料时,还是围绕材料写作时都要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指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才会语中要害,才会写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于材料的意识

  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弊”,纠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识就是基于材料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分解为三点,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的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一个很大优点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张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构建文章时的作用》中所说:“材料作文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第三点则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因为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了多个角度,广阔的空间,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审题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轻视材料则会重新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如王学东所说:“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因此,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紧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这一点在20xx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黑白与数码照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20xx年6月2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研究院向社会公布的6篇优秀作文,无一例外都渗透着基于材料的意识,而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在((20xx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者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而如果“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则属于偏离题意。许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则为偏离题意。”另外,“考生在写作中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较,视为偏离题意。如黄金与生铁(少与多,贵与贱)、乌龟与兔子(慢与快)等。’可以说,基于材料的意识是防止学生跑题、离题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学生才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修饰、打磨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数。

  三、由实到虚的意识

  由实到虚的意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因为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现象类的,综观20xx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广东卷的“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辽宁卷的“祖孙有关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的讨论”,还有重庆卷“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全国新课标乙卷“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项目”等属于现象类材料作文。对于这类现象类材料作文,如果单纯地就事论事,很可能陷入纷繁的乱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写出深度,写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谈的泥沼。其实,现象不止是现象,特别是高考作文,所选取的现象,更不是一般的现象,也不是随意选取的,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万象,选取的现象肯定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也可以说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因此,学生在面对现象类材料作文时,一定要有由实到虚的意识,善于从个到类,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紧扣材料又有现实针对性的主题,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善于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考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豁然开朗,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这也正如《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写作“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周丽蓉、田茂香对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题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有一双洞察力的慧眼,透过现象触其本质,练习实际思考白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周全表达自己的认识。”

  所以,透过20xx年高考作文纷繁的材料,、我们发现,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背后反映的是“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北京高考作文题,本质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评‘老规矩’的问题,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另外,全国新课标乙卷反映的是“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问题,辽宁卷则反映了“自然美、生态美与社会美、科技美”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重庆卷作文题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异与公民意识”的问题,等等。由实到虚的意识确实会使学生的文章摆脱就事论事的俗套与肤浅,但也很容易滑向“虚而又虚”、不接地气的云端,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从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因为这样会再次滑入话题作文的泥淖,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空泛的分析,写成标签式的文章。

  四、明确的角色意识

  明确的角色意识是指考生在面对材料作文时,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潜在的读者是谁?因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你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潜在的读者决定你该如何去表达;因为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写作的角度与位置,也有指向的对象,叶圣陶、夏丐尊在《国文百八课》中说:“凡是文章都以读者为对象,都有读者的预想。”朱自清也说过:“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这种角色意识与面对潜在不同的读者,要求考生,在面对材料时,要思考该以什么样的措辞语气,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结构风格去呈现,要思考“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读者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读者对题目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的态度与立场等诸方面的因素。”

  明确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求考生有读者意识,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是面向阅卷老师的,因此要了解阅卷老师的喜好、阅卷老师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该站在何种立场和位置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文章的写作就有了一个潜在的读者,有了针对性,就不会造成说理的盲目与散漫。反过来,如果“读者不具备的知识、不熟悉的东西不解说,而读者熟悉的东西一再重复,就会削减说理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说理的效果。”这种潜在的读者意识其实很多作家都有,苏童把它理解为“写作,就是给陌生人写信”,阿来则说:“我从不取悦读者,但会很好地研究读者的需要。”另外这种读者意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二个表现是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面对材料作文,特别是观点类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遍观20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观点类的,比如江苏卷“有关对青春不朽的不同观点”,湖北卷“游客对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还有安徽卷“对改动台词的不同意见”等,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形式出现。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顺着别人的看法回答:你怎么看?明确表达你对材料的态度与立场。一般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争议的,存在相当的议论空间,回答问题的意识,会使你的观点紧紧限定在材料的范围之内,避免跑题、离题、偏题,你可以赞同材料中任一观点,然后展开分析、阐述,也可另起炉灶,思考出更新颖更有深度的观点,但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比如20xx年江西卷作文题目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哪么回答问题的意识就具体体现为“你对研究性学习怎么看”: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见闻与感受,也可以顺着材料的思路,发表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可以论述探究性学习的优点,也可以批判流于形式的伪探究等等。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三个表现是要有说服的意识。我们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现的材料,都包含着问题与冲突,潜藏着矛盾与对立,学生面对这样的材料作文,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说服的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浇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澜,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为问题的解决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接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机制,有限度,有针对性,注意语气与说理的对象,既可以正面阐释,剖析示例,强化己方观点,也可以预想对方意见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这样立论与驳论相结合,正面与反面相呼应,立得正,驳得倒,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广州20xx—20xx年度期末考试作文“大妈跳广场舞”,有人赞为“广场文化”,有些住户则长期受噪音的干扰,甚至做出泼粪、鸣枪、放狗咬等不和谐行为。我们既可以从娱乐、健身、舒缓压力;排解孤独,增进邻里关系;退出社会竞争舞台后单调生活的一种释放,对往昔火热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妈跳广场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让住户,让反对的人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谈广场舞的好处,不能回避其“扰民”的现实,不能回避基本矛盾与基本问题,否则,空谈广场舞的好处,只会激化矛盾,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五、理性思辨的意识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识,一方面是应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所说,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等特点的同时,增强了对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确诉求;这主要是因为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国民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个

  人发展。”而学生思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因此“借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和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反拨作用,让考生关注作文材料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引导考生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工具去思考现实、关注人生,这对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大众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则逐渐演变为现代国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选拔精英的考试,而是回归到考试的本质: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素质与意识。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题与焦点也都指向了这些方面。比如20xx年新课标乙卷涉及到人与人相处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20xx年全国大纲卷涉及到现代人如何处理义与利的问题;20xx年四川卷涉及到现代人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平衡;20xx年的重庆卷涉及到现代人美德与公民意识;20xx年上海卷考查了现代人对自由的理解;20xx年广东卷与辽宁卷都考查了作为一个现代人该如何面对科技对人生与社会的改变。当然,还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与恶,知与行,公与私,权利与责任,自由与规则,勇敢与敬畏,坚守与改变,个性与公德,情感与理性,博爱与宽恕,法律与悲悯,付出与收获,怀疑与创新等。而思辨意识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且是一个作为现代人的高中生应该具备而又最为缺乏的,正如谢益清在《与其删除,不如改良——谈福建高考语文时文评论题》中所说的,面对材料,学生“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只能以单点结构式的直线性思维,简单地照抄题目原材料的观点和理由,或机械拼凑原材料的字句,在题目提供现有观点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不能就一类问题,找到相关联的现象、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造成思路狭窄,继而陈述的理由空洞无力或杂乱无章。”因此学生思辨意识的具备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理性思辨意识的第一个表现是要求考生有思想,会思考,能独立发表个性化见解,能追根溯源,准确立意,能分析具体原因,选择最佳的说理方式与角度,并能明晰分歧所在,进行深入剖析,层层论证,而不至于假大空地喊口号,无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灵鸡汤式的流于肤浅。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素质和能力,而这往往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考场作文中观点偏颇、理由牵强者有之,逻辑混乱、说理乏力者有之,以叙代议、罗列事例者有之,观点与材料骨肉分离者有之,思维定势、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体验、没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者有之。比如20xx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特别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但从实际阅卷情况看,却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说事,或为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无厘头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虚,情感透着假,说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识的另一个表现则是能辩证、不极端,避免过激的评论与指责。因为极端是一种恶,鲍鹏山在新版的《孔子传》中特别提到,孔子是反对一切极端道德的,“因为一切极端手段都隐含着对另一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所以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中庸”,强调“中正平和”,强调“不偏不倚”。另外,从现代国民培养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学生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理性而不情绪化,激烈而不意气用事,不偏颇,不偏激,理性而有节制。因为“写作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是思维的外化,作文水平归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们培养的是有情有理之现代人,是有世界眼光与时代精神之现代人,是具有开放与包容精神的现代人,所以面对新材料作文,学生要有理性辩证的意识,否则,写出的作文就可能显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毫无说服力,显得片面而狂妄,无知而肤浅。就像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所说:“在高考作文中,学生绝大部分的论点与论据都是片面、绝对的,经不起读者的推敲。”而且对20xx年福建省唯一的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颇多质疑,指出其“论点失真”“说理偏执”,并“轻而易举地指出这个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诘难与辩驳”。

  总之,指向现实的意识,基于材料的意识,由实到虚的意识,’明确的角色意识,理性思辨的意识,都指向了学生的审题与行文,因为“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审题是“重灾区”,而文章审题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迁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考场材料作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五个意识指引下,紧紧抓住材料,紧紧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方向,养成仔细研读材料、具体分析、深刻思考、巧妙迁移的写作品质,这样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才大有可为,优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高考作文 篇6

  普通教师殷雪梅在一辆疯狂驶来的汽车冲向自己学生的时候,挺身而出,张开双臂用躯体护卫学生。这一英雄壮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辉煌灿烂的人生、什么叫做响亮有力的“结尾”。(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公安战线的楷模任长霞,一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济贫,顾及人民大众利益;“入乎其内”,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用一腔热血保一方的安宁。“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有难的.人,让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时时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以律己,从不给家人谋半点私利。(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矮个子给邓亚萍的成功带来了阻力,可是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独占乒坛,让各国运动员发出“和邓亚萍生活在同一时代,简直就是一种悲哀”的感叹。(河南考生《巅峰上的蜗牛》)

  21岁的刘翔在奥运会110米跨栏中创造了“亚洲飞人”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刘翔的定位准确、敢于拼搏,也有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花在刘翔身上的训练费用就达300多万元。(河北考生《“亚洲飞人”的奇迹》)

  田世国,一个事业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捐献出自己的重要器官——肾,来抢救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80多岁的老母亲。他的举动感动了整个中国。(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徐本禹,一个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刚刚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却选择到贵州一个偏僻荒远的山区去支教两年。(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高考作文 篇7

  我曾自怨处于如此不堪的时代:诽,谤丛生,怨声载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假冒者沾沾自喜,创新者沉沦下僚。(语气沉痛,直指题旨。)但小羽——一位创业者,一位遭遇不公却不出怨声,谨守其职,勇改其制,用一己之力扭转产业局面的创业者,却让我们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点萤火。

  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屈原有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能如老子一般,如屈原一般,在烂醉的世间保持清醒,不是十分难能可贵吗? 但小羽告诉我们: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提出中心论点,反老子之意而用之。) 市场完善之路何其修远,只有用行动与建设代替埋怨与指责,才能迎来真正公平的环境。相信不少创业者都遭遇过小羽的困境,但人们或者背离高尚的“创新”二字,投入仿造的怀抱,与敌人同流合污;或者责怨之声从唇齿间淌出,无休无止,冲毁信任,冲毁希望,冲毁一切坚守者、建设者的泪腺,市场也再无前行的动力。有几人能如小羽一样,吞下不公的泪水,笑对仿造者的猖獗,投入行业建设,不仅守住自身,更把“黑涅”也漂白成一片洁白的银沙?(正反对比,具体阐释中心论点。) 我们需要小羽。(单独成段,亮出文章结构。)

  国家需要小羽。政策的制定者固然需要高屋建瓴,但更需要眼中有深街小巷。自家有几分地,受益还是受损,老农恐怕比干部更清楚。民为社稷之本,政策不够完善,非其不欲也,实其力不足也。国家需要小羽,需要他们的经验,而非抱怨。“漂其黑,守其白”,为国家漂洗出民智,民有智则国有智。

  社会需要小羽。家风如何?观其家人。乡风如何?察其乡邻。如果“其他人没做,我就不做”的思想泛滥成灾,那谁来引领社会思潮,谁来推动社会进步?社会需要小羽,需要他们的坚持与勇气,而非逃避。“漂其黑,守其白”,为社会守住向上的民心,民心聚则国力强。

  我们自己,也需要“小羽”。《宪法》写得清楚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我们真的'尝试过去做吗?我们真的有资格做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泛泛若水中之凫,我们连自己的主人都不是,何谈担当国家的主人?尊严、权利,法律给了,自己却不接受。“漂其黑,守其白”,为自己带来“主人”的尊严,民自立则国自立。(以上三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论证,落笔有声。) 福克纳曾说:“点燃一根火柴,只能发现它被黑暗所包围。”但我相信,只要“小羽”足够多,我们就能照亮整座黑暗的森林。只要发光的个体足够多,光芒足够亮,萤火也能与皓月争辉!

  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创业者,你若再遭遇“山寨”,请收拾好泛滥的悲愤,用你的才智,为市场建设画出你绝不雷同的一笔。

  这不仅难能,更加可贵!

高考作文 篇8

  夜晚,星星在我的眼里闪闪发亮,布谷在我的耳旁一个劲地催,一袭春风吹来,吹得我心里愈加烦躁。

  多少年了,没有在这样的季节里负犁奋进,真让我有些心酸啊!我懒懒的叼起一根稻草,伤心的咀嚼着那些曾经见证过的风干的往事。那时节,这样的夜晚,有星星,有晚风,怎会没有煤油来照明呢?主人用柴火点燃煤油灯,发行在灯罩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如诗歌般整齐而富有韵律。现在呢,没有了煤油,也没有了煤油灯,只有那遍布屋里屋外街道两旁照彻大地的电灯,圆的,方的,环形的,柱形的,白色的,红色的,让我睡觉也睡不安稳。

  现在,那土地再也不需要自己了。土地有了播种机。刚有播种机的时候,我就和它赛过一场。走进田野,我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欢快的扬扬蹄子,我就套上犁跑了起来,刚开始还能跟得上那播种机。不一会儿就比它慢了。艰难的`耕完一块地,我明白了:牛怎么能跟不知道疲惫的播种机比呢?

  我的兄弟们就一个个少了下来。先是一家卖了,后来就差不多家家都有了。不是卖掉,就是被杀了卖肉。不用耕地了,谁还养我们呢?我见证了伙伴们的死亡:调皮的二牛、沉默的黄衣、能干的白点……到现在,整个村子就还有我们寥寥几头了。要不是老主人和小主人钟爱我,我或许就成为刀下鬼了。我是一头不用下地耕地的耕牛!

  牛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阵风过来,给装着空调的牛圈带来泥土的气息。我享受地闻了闻,我喜欢这气息。主人领着一群穿着时尚的人进来。“今晚上我们的活动项目是越野耕地。大家可以任意的挑选一头牛,牵着他到我们为你们准备的土地上去耕地。喜欢牛的朋友可以骑在牛的身上,体验一把牧牛童的滋味。”主人又领来了一群游客。就是从主人开始“农家游”开始,我的同伴才有开始多了起来,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好了起来,一头牛也开始讲营养和卫生。牛也要讲营养和卫生,我以前还从没听说过。白天上山,在一群陌生人的牵引下吃草、休息;晚上下地,陪着一群陌生人耕地。叫见证过无数人耕地的我来看,这哪叫耕地,懒洋洋的走上几趟,地就到头了,把犁的歪歪扭扭,让我走都走得不舒服。

  “我骑这头黑牛。”一个小孩高兴得指着我。“去,黑皮。”老主人熟练的把握牵了出来。让小孩骑在我的身上,慢慢走出村子。回头望望,村子又有些变化,东北角冒出了一家工厂,西北角又多了一幢别墅。

  星星在我的眼里闪闪发亮,布谷在我的耳旁一个劲地催,一袭春风吹来,我昂起头“哞”了一声:我是一头见证了这个村子的变迁的老牛……

  点评:“见证”这个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和社会热点贴得很近。但是往往会让人描写议论空洞无物。这篇习作在选材时着眼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却选择乡村旅游着一个小的突破点,可以算作“小中见大”。

  抛弃人的视角,选择牛的视角,是本文出新的另一大特点。这是一头牛的自述,处处带有牛的特点,喜欢犁地,犁地认真,让人仿佛走进了牛的内心世界。

高考作文 篇9

  三个人去商店买饮料,三人选择不同的饮料。第一个人选择了果汁,他说:“我喜欢甜的。”第二个人选择了咖啡,他说:“我喜欢又苦又甜的。”第三个人选择了矿泉水,他说:“我喜欢平淡无味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充满了不同的味道吗?

  我们的生活中有甜、有苦,也有时平淡无味,只要我们在感到平淡无味时创造甜味;在感到苦时把它变成甜味,我们的生活不就能变好了吗?

  不同的人感受到的生活的.甜是不同的。我的生活中的甜是学习好,考试取得好成绩;医生的甜是为病人治好病;出租车司机的甜是把客人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学生的甜是被老师表扬;老师的甜是教好学生;工人的甜是建好一幢幢建筑;老人的甜是看着儿女们幸福生活;家长的甜是看着孩子生活、学习得好;我想,所有人的甜都是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上好日子吧!

  但是,生活中的甜也不能太多。据统计,欧洲年均自杀人数约为17-18人。一次记者采访有个被抢救过来的自杀者:“你为什么要跳楼?”那个人回答道:“上帝给我们的太多了,我活着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就自杀了。”

  是啊,如果活着却没有目的,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那还不如去死。但是生活中一点甜也没有,全是苦也不行。如果那样,人们会感到生活十分痛苦,干什么,什么不行,那样人们的挫折感会很强,也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即使不自杀,也会时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就像掉进了一杯苦苦的药中,再也不会感到一点甜味了。

  所以,像咖啡那样又苦又甜的生活是最合适的了。不过在这样的生活中,也要尽量保持甜和苦的适度,既不要放多了糖,也不要不放糖。我想,并非平淡无味,而且甜多于苦的咖啡才是最可口的吧。

  你的生活是什么味道的呢?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范文03-11

湖南高考作文03-13

关于高考作文02-18

幸福高考作文02-13

江苏高考作文04-12

优秀高考作文04-15

广东高考作文05-27

选择高考作文03-25

河南高考作文03-26

宽容高考作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