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名人故事>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

时间:2022-01-01 14:04:4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精选10篇)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1

  大家都知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歇后语吧,可你们知道吕洞宾的故事吗?

  相传吕洞宾是山西人,为人善良,刚正不阿。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北宋时,有一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婆婆,子孙都染上了疟疾。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礼数周到,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老婆婆照他的话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疗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老婆婆将纱袋拆开,里边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湖北鄂城某镇有一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道人听后,便将棕拂尘一头递过去,说:“拉着拂尘起身试试看。”妇人牵着拂尘,果然站了起来。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道士说:“我住在某人家的.楼上。”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一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类似的故事极多。说法不一,但不论什么版本,都说吕洞宾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神仙。这就是我们山西的名人——吕洞宾。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2

  柳州是我的家乡,在这里,有一位特别出名的人物,他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它既是我国中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又是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晚年被贬下柳州,死在柳州,在柳州期间写了百篇优秀诗文,人们叫他“柳柳州”。

  那时的柳州,古树参天,杂草丛生,到处都有毒蛇猛兽,到处瘴气盛行,严重的危害百姓安危。刚来这的'柳宗元看到柳州的现状,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柳州治理好。

  由于连年战乱,柳州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现象十分严重。柳宗元决心废除这种非常残酷的剥削制度,制定了一项释放奴婢的办法,制定那些沦为奴婢的人,都应该以实际计算工钱,当应得的工钱已经达到所欠债务时,就立刻恢复人身自由。这项规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数千计的奴婢得到释放,回到家与家人团聚。

  那时不但做奴婢的现象严重,而且迷信也严重。当时的人们生了病都不去找大夫,而是去找巫师治病。柳宗元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为了让迷信在柳州消失,他就向人民传授医学知识,教他们认识了什么中药,哪些是中药。当时也是因为迷信,柳州人用水很困难,水也很脏。他们因为迷信,都不敢打水井,柳宗元就用公款,召集人来打水井,让柳州人用水不再困难。

  柳宗元为民造福,为民着想,柳州人都铭记在心。为纪念柳宗元,还特地建设了柳侯祠,就在今天的柳侯公园。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3

  我的家乡海门,可是个没灾没难的好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位著名、爱国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张謇。

  张謇,1853年5月25日出生,1926年8月24日病故,享年73岁,字季直,号啬庵,是清末状元。张謇对国家的贡献可不少,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创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1882年(光绪八年),朝北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北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北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北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当局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当局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当局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我的家乡的'一位名人——张謇,真让我为家乡自豪和家乡的人民骄傲。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4

  提到名人,那是多如繁星啊!几乎每个家乡都举不胜举。演唱台上的歌唱家,伏案写作的作家,教学台上的育人者……在我们这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城市——柳州,提到李宁,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李宁生与柳州,他的丰功伟绩为柳州人民争了一口气。李宁从事体操项目,他从小就热爱体操。他从八岁就开始了他的体操生涯,迈上了体操之道。他日复一日,在刻苦地练习着,在练习中,不管遇到怎样难以应付的困难,他都会不顾一切的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去跨过这忐忑的难关。

  李宁一身都伴着奖牌,大多数奥运会上都有他那活跃的身影,所有人都被他这个“体育天才”的能力所折服,在场的`人们无不啧啧赞叹。人们都称他为“体操王子”。李宁一身的金牌几乎达到一百多个,这也成为了世界体操界上少有的盛事。

  我们柳州人在外地人面前,总会情不自禁地说:“提到体育啊,真是不得不令人想到李宁这个体操王子,冠军一定非他莫属!”李宁是我们柳州一颗闪耀的金子,金光四溅。我们柳州人引以为荣的骄傲。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5

  位于寿县北门外,有位历史名人,淮南王刘安,名声在整个寿县城但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刘安是汉高祖刘帮的孙子,前164年,文帝把淮南国分给刘安兄弟二人,而刘安即淮南王。

  他的一生贡献很多,著作《淮南子》。资料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经济学、化学等。他的著作也集中了道家思想。

  刘安还好黄白之术,常在八公山上炼丹。因偶成了豆腐,故刘安成了豆腐的创始人。于是同时,寿县也因此得名。

  又因仙丹内的'谜团无法解开,众人纷纷猜测,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把刘安描述的更加神秘。更富有传奇色彩。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也是从淮南王这个时期淬下来的。

  淮南王的故事令寿县多了一些古老,多了一些历史,多了一些精彩——

  在淮南五的启发下,寿县人开始研究出各种口味的豆腐,而寿县也因豆腐之乡美名。

  刘安可能不会明白如今的豆腐,原是他手中的“仙丹之次品”。现如今已经闻名于世于全球,成了中国的特色菜。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6

  要说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可是数不胜数阿!一说出来,那都不是等闲之辈,不信,我几个给你听听。马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画家李可染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还有项羽,刘向等等。怎么样,这些都是名人吧!不过他可比这些都要出名,那他是谁呢?他就是汉高祖——刘邦。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刘邦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汉高祖之母避雨于桥遇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汉高祖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高祖”的说法。

  高祖十年,汉高祖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酒酣之时,汉高祖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刘邦。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7

  提起王瑞成,衡水人很少有知道的。但说起王习三,在衡水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王习三,就是王瑞成,他是鼎鼎有名的内画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子问天图》、《百子图》、《清代皇帝、皇后系列画壶》和《美国总统历代肖像图》。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子图》。一个鼻烟壶只有手掌那么大,上面画的`小孩子,头小得跟豆粒一样,更别说画眉眼了,而王习三却画得栩栩如生。这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画好啊!我不觉在心里暗暗敬佩王习三。

  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励志的故事,王习三也不例外。一次他要学习画猫,听说北京有个叫曹克家的画家,画猫的技艺十分高超,于是,他千方百计联系上了人家,并和他约定在星期六见面。可是,天公不作美,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天上却下起了大雨。曹克家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认为这一次王习三肯定不会来了。于是,他便自己作起画来。谁料,此时门铃却响了,曹克家疑惑地向门走去。这么大的雨,谁会在这时候来的?他一边想,一边打开了门。门外站着的,竟然是王习三!他浑身湿淋淋的,像个落汤鸡,雨水哗啦啦地顺着衣襟往下流。曹克家被感动了,他把所有的画猫技巧,尤其是撕毛的技艺全交给了王习三。于是,经过不断练习后,王习三终于成为了内画大师。

  如今,王习三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仍然在作画。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有梦想就要追,并且要肯吃苦。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王习三,我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名人而自豪!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8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享誉世界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于1885年出生于无锡的宜兴县,是地地道道的无锡本土人。他出身贫寒,却没有放弃学习。他在9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跟父亲学习绘画技术。在10岁时,徐悲鸿已经能为父亲在画面次要部分上色了。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和前妻蒋碧微一起赴法留学,并钻研四方的绘画艺术,将其与国画完美融合。这是徐悲鸿独树一帜的画法。

  徐悲鸿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有着虚怀若谷的品质。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了解还需改善的地方。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乡下老人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对徐悲鸿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的尾巴哪有这样长的呢?”老人说完,还用手指了指那幅画。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徐悲鸿新创作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乡人说,雄鸭羽毛鲜丽,尾巴卷曲是有的,但雌麻鸭的尾巴短小,羽毛是麻褐色的,所以画错了。徐悲鸿听后脸上并没有愠色,反而是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还向老人承认疏于写生并致谢。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也令我感动不已。先不说他生前为中国绘画改革所做的贡献,光是他逝世立的遗嘱就令我大为赞叹。他死后,妻子廖静文女士就按他的愿望,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多件全部捐献给国家。这些作品的数量让人惊叹不已,由此也可以看出徐悲鸿生前一定是个热爱收藏的'人。而一个收藏家却把毕生所藏都捐给了国家,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我。

  徐悲鸿是家乡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他用自己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一生爱国谦逊的品质为家乡儿童树立了一个榜样。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9

  我的家乡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名人——躬耕卧龙岗的诸葛亮,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写出医学巨著的张仲景等等,他们如耀眼的明星,装点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南阳。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名人——张仲景。他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南阳邓州)人。他少时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岐黄之术,刻苦钻研,最终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学家,与华佗并称于世,被世人称为“医圣”。

  相传,当时南阳地区连续发生瘟疫,许多人因此而失去性命,而且大部分人死于伤寒。张仲景悲愤交加,他痛恨统治者的无能,将老百姓至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他游历各地,博采众长,潜心研究伤寒的治疗方法。游历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研究,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

  《伤寒杂病论》是在《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影响力巨大的光辉医学典籍,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之中,是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到现在,《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从医者必读的重要医籍。

  自从张仲景写出巨著《伤寒杂病论》,他便名震四海,成为我国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后世将他与华佗、董奉并称“建安三神医”。我们南阳市东温凉河畔坐落着医圣祠,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巨匠。

  张仲景心怀百姓,悬壶济世,纵然生逢乱世,依然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常怀悲悯之心,这样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发扬光大的!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10

  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战斗英雄、作家、画家、歌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的家乡锦玲舞蹈艺术团那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的创办者就是李锦玲老师。

  李老师现在快接近60岁了,但她背不弯,腿不酸,走起路开精神抖擞的。阳光下只有几根银丝在飘动。我从幼儿园的小布丁一直到现在,都在李老师那儿学舞蹈,经常参加一些大型文艺舞蹈晚会,比如“春晚”、“少代会”……那可都是她一手操办的。李老师只要接下任务,都会尽心尽力的把它做得最好,最完美。

  前不久,要举办少待会了,她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紧锣密鼓的,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忙出忙进。有一天自己的腰受伤了,却没说要休息,而是歇息一分钟,继续带着疼痛工作,工作,再工作。大事儿做完了,又该做小事了——为我们做道具,理服装,扣动作。李老师每天忙到一、两点,早上六、七点就起床了,她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为别人奉献。李老师可是一个严厉的'人。

  排练时,一会儿拿着话筒说:“你,把动作做漂亮点,要学会表现自己。”一会儿又说:“诶哟,你们全都给我拉长个苦瓜脸跳,谁愿意看呀,哼,丑死了。”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辛苦地排练着。一眨眼,到了演出这一天,李老师又在我们耳边唠叨着:“孩子们,今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每个人都给我笑起来,听到了吗?”。我们上了台,每个人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尽情的舞蹈着。完美的演出就这样呈现在观众们眼前。

  李老师正因为要求严格,正因为严厉,正因为她做每一台演出都那么用心,才会的名人这个响叮当,难得的称号。

  现在,在我们昭通只要有一些大型晚会,都会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李锦玲。

【家乡的名人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作文12-26

名人的故事03-27

名人故事07-28

名人的故事11-02

经典名人故事12-04

名人励志故事作文04-15

励志名人故事02-16

名人故事素材02-21

名人读书的故事02-02

读名人故事02-10